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静

作品数:9 被引量:53H指数:3
供职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篇学成
  • 2篇药理
  • 2篇止痛
  • 2篇逐瘀
  • 2篇灸贴
  • 2篇化学成分
  • 2篇活性
  • 1篇氮酮
  • 1篇地肤
  • 1篇地肤子
  • 1篇多糖
  • 1篇药理研究
  • 1篇药理研究进展
  • 1篇药理作用
  • 1篇液相
  • 1篇液相色谱
  • 1篇抑制剂
  • 1篇整合网络
  • 1篇制剂
  • 1篇治疗乳腺癌

机构

  • 9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教育部
  • 1篇山东省医学科...
  • 1篇山东省疾病预...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作者

  • 9篇张静
  • 3篇毕建云
  • 3篇容蓉
  • 2篇王旭
  • 1篇张秀云
  • 1篇杨勇
  • 1篇杨勇
  • 1篇李静蔚
  • 1篇吕青涛
  • 1篇孟红
  • 1篇蒋海强
  • 1篇张振
  • 1篇许金珂
  • 1篇李阳
  • 1篇张静
  • 1篇李壮壮
  • 1篇刘文静

传媒

  • 2篇中国实验方剂...
  • 2篇山东化工
  • 1篇中药新药与临...
  • 1篇世界科学技术...
  • 1篇食品与药品
  • 1篇中医药导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北沙参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体外免疫活性考察被引量:19
2018年
目的:分离、纯化北沙参多糖(Glehniae Radix polysaccharides,GRP)并对各纯化组分(GRP-1,GRP-2,GRP-3)进行结构表征及体外免疫活性研究。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获得GRP,Sevage法除蛋白,活性炭脱色素,DEAE纤维素DE-52柱色谱法及葡聚糖凝胶G-75(Sephadex G-75)柱色谱法分离与纯化。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UV)及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衍生化-HPLC对北沙参多糖的含量及其单糖组成进行分析,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IR)及多角度激光散射仪对GRP-1进行结构表征及相对分子质量测定,并考察北沙参多糖体外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GRP经柱色谱分离可获得GRP-1,GRP-2,GRP-3共3种多糖组分,UV测得三者的多糖质量分数分别为96.16%,48.64%和89.73%。其中,GRP-1为具有相对均一分子质量的多糖组分,相对分子质量23.01 k Da,由甘露糖-葡萄糖醛酸-鼠李糖-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组成,摩尔比为81.86∶0.12∶0.17∶1 259.7∶0.54∶0.33,红外光谱表明其结构中存在α型糖苷键。体外免疫活性结果表明GRP-1组分对体外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此外GRP-2及GRP-3对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结论:GRP-1是由多种单糖组成的相对均一的多糖组分,并具有较好的体外免疫活性。
杜宝香相美容付业佩张静蒋海强容蓉
关键词:北沙参多糖纯化免疫活性抗肿瘤红外光谱
咪唑[1,2-b]哒嗪类mTOR抑制剂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及分子对接研究
2021年
目的:建立咪唑[1,2-b]哒嗪类mTOR抑制剂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和分子对接模型。结合两个模型实验结果,分析化合物的结构与其生物活性间关系。方法采用比较分子分析法(CoMFA)和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法(CoMSIA)来研究咪唑[1,2-b]哒嗪类mTOR抑制剂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用分子对接方法来研究化合物与受体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模式。结果:建立了可靠、合理的咪唑[1,2-b]哒嗪类mTOR抑制剂CoMFA(q^(2)=0.628,r^(2)=0.989,r^(2)p red=0.991)和CoMSIA(q^(2)=0.593,r^(2)=0.988,r^(2) pred=0.989)模型。通过分析分子对接模型得出化合物与受体蛋白之间有关键的氢键连接。设计出了新化合物并预测了活性。结论:根据3D-QSAR模型得到咪唑[1,2-b]哒嗪类mTOR抑制剂的结构与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分析分子对接模型发现化合物与受体蛋白之间的作用关系,基于以上设计出了具有较好活性的新化合物。实验的研究发现为该类mTOR抑制剂的设计优化提供了思路。
王小平张静陈成龙毛蓓蓓
关键词:MTOR抑制剂三维定量构效关系分子对接
逐瘀止痛远红外灸贴的质量标准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通过定性、定量方法测定逐瘀止痛远红外灸贴中的成分,建立远红外灸贴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技术,对贴膏中的牛膝、川芎、当归、枳壳、桔梗药材进行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对贴膏中芍药苷、苦杏仁苷、藁本内酯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TLC鉴别中以上几味药材与对照药材在相应的位置有相同的斑点;HPLC测定中芍药苷的含量为19.198 mg/贴,RSD为1.48%,苦杏仁苷含量为6.602 mg/贴,RSD为1.42%,藁本内酯含量为1.475 mg/贴,RSD为1.80%。结论本文建立的逐瘀止痛远红外灸贴质量标准,可有效控制远红外灸贴的质量。
毕建云张静赵云涛刘文静孙玉刘雅楠
关键词: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
“白鲜皮-地肤子”喷雾膜剂提取工艺优化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确定“白鲜皮-地肤子”煎煮液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地肤子中地肤子皂苷Ic得率和干膏得率为考查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回流提取和正交设计优选了“白鲜皮-地肤子”提取液的最佳工艺。结果:优选出的提取工艺为:提取1.5 h,浸泡20 min,加8倍量75%乙醇进行提取。结论:该工艺使白鲜皮、地肤子药材药用价值得到更大的发挥,煎煮液稳定可靠,有较大的研究意义。
张静毕建云
关键词:白鲜皮地肤子
基于UPLC-Q-Exactive/MS技术整合网络药理学探讨柴胡桂枝汤治疗流感继发细菌性肺炎的作用机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研究柴胡桂枝汤(CGD)治疗流感继发细菌性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流感继发细菌性肺炎模型,采用CGD进行干预,采用UPLC-Q-Exactive/MS技术对CGD成分进行定性分析。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挖掘CGD中成分的潜在作用靶点及流感继发细菌性肺炎相关靶点,构建“成分-靶点-疾病”网络。采用KEGG分析和GO分析富集核心作用通路。采用分子对接验证核心成分与关键靶点间的相互作用,RTqPCR对核心靶点进行验证。结果CGD能显著改善共感染引起的体重、胸腺指数(P<0.05)的下降;降低肺指数(P<0.05)、MmRNA的相对表达量(P<0.05)和细菌载量(P<0.05),提高生存率。从CGD中鉴定得到51个化学成分;网络药理学分析挖掘CGD治疗流感继发细菌性肺炎所对应的相关靶点107个,其中TNF、AKT1、ALB、VEGFA、MAPK3、PTGS2、STAT3、EGFR等靶点关联性较强,主要涉及Fc epsilon RI信号通路、GnRH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等;通过分子对接研究显示CGD主要活性成分千层纸素A-7-O-β-D-葡萄糖醛酸苷、黄芩素、汉黄芩素与TNF、PTGS2、EGFR靶点有强亲和活性。与共感染模型组相比,CGD组TNF-α显著降低,EGFR、PTGS2显著升高(P<0.05)。结论CGD的主要活性成分千层纸素A-7-O-β-D-葡萄糖醛酸苷、黄芩素、汉黄芩素作用于TNF-α、PTGS2、EGFR等靶点,来发挥治疗流感-金黄色的葡萄球菌共感染的作用。
韩雨秀张静罗竣瑜贾艳铤许金珂孙启慧王旭杨勇杨勇
逐瘀止痛远红外灸贴体外透皮实验研究
2021年
目的:以芍药苷、阿魏酸及藁本内酯为指标成分,采用体外透皮实验,考察逐瘀止痛远红外灸贴的透皮性能。方法:以3种成分的24 h累积透过量(Q_(24))及渗透倍数为指标对制剂中所用的氮酮的量及接受介质的浓度进行考察。在此基础上测定逐瘀止痛远红外灸贴中芍药苷、阿魏酸及藁本内酯的Q_(24)。并通过测定2、6、8、12、16、24 h的Q_(24)进行各成分的渗透动力学模型拟合。结果:对逐瘀止痛远红外灸贴中3种成分均具有较好作用的促透剂是3%氮酮,最佳的接受介质的浓度为50%生理盐水乙醇溶液。制剂中3种成分的Q_(24)分别为芍药苷26.429μg/cm^(2),阿魏酸13.103μg/cm^(2),藁本内酯5.790μg/cm^(2)。结论:氮酮对该制剂中的3种成分具有明显的促透作用,但并不呈现剂量依赖性。芍药苷、阿魏酸及藁本内酯从逐瘀止痛远红外灸贴中向离体小鼠皮肤渗透符合Higuich方程,具有良好的透皮性能。
毕建云赵东升武雪静张静
关键词:体外透皮藁本内酯氮酮
蝉蜕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
蝉蜕为蝉科昆虫黑蚱羽化时脱落的皮壳,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甲壳质、蛋白质、氨基酸、有机酸类成分,还有酚类、黄酮类、甾体类、糖类、油脂、乙醇胺及多种微量元素等.现代药理表明蝉蜕具有抗惊厥、抗炎、抗氧化、抗病毒、免疫抑制、抗肿瘤、...
张静相美容吕青涛蒋海强容蓉
关键词:蝉蜕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防风化学成分分离鉴定被引量:27
2017年
目的:对防风二氯甲烷及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镜下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PE)法,以Vero-HSV-1(F),RD-EV71,Vero-RSV体外感染模型,对防风不同极性部位进行体外抗病毒活性初步筛选,发现防风二氯甲烷及乙酸乙酯部位具有体外抗HSV-1的活性,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液相制备、重结晶等手段对其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MS,1H-NMR和13C-NMR等谱学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单棕榈酸甘油酯(1),2-丁氧基乙基亚油酸(2),3'(R)-(+)-亥茅酚(3),(-)-marmesin(4),(6Z,9Z)-十七烷(5),32,33,34-三甲基-16-烯-3-O-β-D-吡喃葡萄糖苷(6),亥茅酚苷(7),香草酸(8),升麻素(9),5,7-二羟基-2-甲基色原酮(10),伞形花内酯(11)。结论:化合物2,5,6,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李阳王旭李壮壮张静孟红吕青涛容蓉
关键词:防风化学成分
雷公藤治疗乳腺癌及其骨转移的药理研究进展
2024年
乳腺癌是全球高发恶性肿瘤之一,骨转移是乳腺癌全周期的常见并发症,易形成“肿瘤-骨微环境”的恶性循环,从而导致骨相关事件的发生,如骨痛、病理性骨折和高钙血症等。研究发现雷公藤有效成分具有抗乳腺癌和调控骨微环境的作用,包括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迁移、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诱导肿瘤细胞自噬、调控成骨细胞的骨形成、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以及调控免疫微环境等,有助于抑制乳腺癌及其骨转移。该文系统性地综述了雷公藤防治乳腺癌及其骨转移的药理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当前研究的局限性及应用前景。
张静张静李静蔚李保宏邹艺璇刘辉张秀云张秀云
关键词:雷公藤活性成分乳腺癌骨转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