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
- 作品数:5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 前梵二时代罗马教廷的外交传统被引量:1
- 2017年
- 梵蒂冈作为当今世界领土面积最小的国家,政治与经济实力相对有限,为何在全球事务中依旧拥有巨大的影响力?毫无疑问这首先是由它作为一个国家和天主教中心的复合体地位决定的。1962至1965年间召开的"梵二"会议结束之后,罗马教廷实现了"跟上时代"的历史性转型,也借此维持了国际影响力。历史地看,罗马教廷在"梵二"之前悠久的外交传统,亦是理解梵蒂冈全球影响力的重要因素。具体而言,从8世纪中叶教皇国形成以至1870年,教皇们和罗马教廷在面对其他政治强权时,依赖外交纵横捭阖以求生存和发展。经数世纪之久,形成了丰富的外交传统。在庇护十二(1846—1878年在位)于1870年成为"梵蒂冈之囚"后,教廷虽然失去庞大领地,世俗权力受到极大约束的教皇们仍旧活跃于外交领域。后世教皇们建立的外交网络和国际影响,成为1929年教廷与意大利政府谈判解决"罗马问题"时的重要筹码之一。1929年拉特兰条约签订后以至"梵二"会议召开前,罗马教廷虽然外交力量有限,但仍持续参与国际事务,且采用了现代化的外交方式,在国际外交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
- 陶飞亚李强
- 关键词:罗马教廷教皇外交
- 晚清华籍神父黄伯禄中西传略考述
- 2018年
- 晚清江南地区天主教华籍神父黄伯禄,中西文著述颇多。他的著作既包括对中国天主教历史的整理,也有在教义教理方面的阐发。而他的汉学研究成果,也得到了国际汉学界的高度认可。对中西文献中的黄伯禄传略及其他文献的考察,为我们更真切地认识黄伯禄提供了可贵视角,也是透视中国天主教在晚清江南地区发展状况的一个途径。可以说,黄伯禄是晚清天主教在江南地区发展的见证者和促进者之一,而以他为代表的华籍神父群体,则是这一进程中的耕耘者。
- 李强
- 华籍神父与晚清天主教神学本地化——以黄伯禄《圣教理证》改稿为中心的探讨
- 2018年
- 晚清问世的汉语天主教'护教'文献《圣教理证》版本众多,在中国流传久远。作为晚清天主教会的一名华籍神职人员,黄伯禄著作留世颇多。他对《圣教理证》一书的改编,推动了此书在'护教'层面的深化和在中国社会的广泛流传。徐家汇藏书楼所藏黄伯禄对《圣教理证》一书的两次改编稿提供了难得的文献资料,帮助我们透视这位晚清时期中国籍神职人员在调和天主教神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时的个人阐发。在近代汉语天主教文献的产生和流传过程中,黄伯禄等中国籍神职人员成为此类著述的主要著译者,显示出与明末清初以来天主教汉语书写一脉相承又具有时代特点的历史印迹。
- 李强
- “利徐谈道图” 天主教中国化的图像见证
- 2018年
- 回到四百年以来的历史语境中,更能直观见证利玛窦和徐光启交往的则是著名的“利徐谈道图”。这幅图像出现了多个版本和变体,并有其变化和发展的历史线索。通过挖掘这一线索,并结合图像出现的历史背景和创作者的立场加以诠释和解读,能较为清晰地揭示该图像见证的天主教中国化历程。
- 李强
- 关键词:天主教图像历史语境历史线索利玛窦创作者
- 晚清国家基督教治理中的官教关系被引量:2
- 2016年
-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不平等条约使在华西教成为有相对独立地位的民间团体,迫使官方对教会从查禁变为保护和治理。因长期禁教及缺乏对西教的清晰认知,清廷仍从异端角度笼统地处理基督教问题。道咸两朝官教渐有接触,双方关系因当时战局时松时紧。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廷被迫全面开放传教,民教冲突频发,多数官员同情反教、治理消极。天津教案后,教会迎合中国发展需要,改善自身形象,部分官员渐以务实态度处理民教事务。长江教案后,朝廷肯定教会"善举",双方沟通加强,官方政策随内外形势的震荡,从过分向教会倾斜突变为激烈排教。庚子反教双方创巨痛深,促使官教双方合作治理寻求共识,建立起区分矛盾、各负其责的制度安排,尽管无法摆脱条约束缚,但从国家治理角度初步纾解基督教问题的困局。
- 陶飞亚李强
- 关键词:基督教民教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