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勇
- 作品数:23 被引量:101H指数:5
- 供职机构:徐州师范大学法律政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资助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基层公务员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的能力构架被引量:2
- 2010年
- "无直接利益冲突",是当前我国人民内部矛盾发展的一种新现象。对于处理"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矛盾的基层公务员来说,其能力结构和基本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事件发展的走向和实际问题的解决效果。这就要求基层公务员必须具备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服务能力;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高度重视和自觉提高政府公信力的能力;对公民的需求予以及时的回应;严格依法行政;自我心理调控和心理疏导的能力;有效的沟通、协调和处理问题的操控能力。
- 刘勇
- 关键词:基层公务员
- 试从发展路径解读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内涵
- 2007年
- 解决"三农"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确立科学的发展路径,利用动态的发展模式,才能解决农村的现实矛盾,维护农村稳定的社会秩序,从而在农村构建起和谐的长效发展机制,顺利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标。
- 黄宝玲刘勇
-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 试从利益视角解析当前社会矛盾被引量:3
- 2006年
- 当前社会转型时期的矛盾集中表现为各种利益的冲突和碰撞,这是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最突出特点,是造成社会不稳定的最根本诱因。正确地从利益视角解析转型时期的社会矛盾,化解社会危机,协调社会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 刘勇
- 关键词:社会转型社会矛盾社会稳定
- 陈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构的历史性贡献被引量:1
- 2008年
-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陈云在粉碎"四人帮"、纠正"左"倾错误、平反冤假错案、加强党的建设、积极推动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和国民经济的调整等方面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顺利开启铺平了道路,扫清了障碍,推动了发展。他在经济、政治、文化、党建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新举措,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大业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 刘勇
-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历史性贡献
- 利益差异效能累加:群体冲突的触发根源——以斯梅尔塞的“价值累加理论”为诠释框架被引量:20
- 2011年
- 中国当前正处在体制快速转轨、社会快速转型的急剧变迁和发展时期,随着经济成分、社会结构、利益格局以及人们价值观念的重大变化,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利益差异的效能累加正成为转型时期逐渐显现和不断激化的社会矛盾冲突和群体事件的触发根源。直面和解决中国快速转型时期严重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群体性社会冲突已成为当前中国政治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对于群体事件,结构功能学派的斯梅尔塞提出了"价值累加理论",即从有利的结构、结构性紧张、普遍情绪或共同信念的产生、集体行动的诱发因素、参加者的行动动员、社会控制能力六个累加的流程来分析群体冲突,为我们全面掌握由于利益差异的效能累加而引发的群体冲突的发生机理提供了较为系统的诠释框架,也为我们直面当代中国政治和公共管理实践必须解决的这一重大现实课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对策机制。
- 刘勇
- 维护政治稳定: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的根本原则被引量:2
- 2010年
- 直接利益冲突"是以偶然事件为冲突起因,以与事件无关的弱势群体为冲突主体,以政府权力部门为冲突焦点,以借机发泄为冲突心理,以狂热与反常规为进程特点的群体泄愤事件。其最大危险是动摇政府执政的合法性,直降低政府的执政能力,加剧了有序政治参与政治体制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极大削弱了政治认同感这一维护政治稳定最有利的力量。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维护政治稳定,就需要通过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消除政治不稳定经济根源,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消除政治不稳定政治根源,强化社会价值认同感的培养,消除政治不稳定文化根源,切实加快民生政府建设步伐,消除政治不稳定社会根源。
- 刘勇
- 关键词:政治稳定社会转型社会群体事件
- 社会冲突视阈中的政治妥协被引量:3
- 2010年
- 冲突是政治的源泉,妥协则是政治的灵魂。政治妥协是解决社会冲突、引导多元利益主体互利共存的一种基本政治策略和理性选择。在当前我国社会快速转型的关键时期,积极培育公众的政治妥协意识,营造一种宽容和谐的人文精神,不仅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多元性和丰富性,在民主的基础上推进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可行性合作,更是化解社会冲突、推动社会实现多元一致所必需的公共理性。
- 刘勇
- 关键词:政治妥协社会冲突公共理性
- 社会冲突视阈下的稳定机制构建被引量:4
- 2010年
- 当前中国正处在广泛而深刻的变革转型时期,也是社会冲突的高发期。应对社会冲突,维护社会和谐有序的发展,必须积极构建维护社会稳定的前提保障机制、政治运作机制、动态协调机制、源头遏制机制、能力整合机制、矛盾化解机制、社会预警机制、民意发展机制、文化认同机制和外部保障机制。
- 刘勇
- 关键词:社会冲突和谐社会
- 有序治理与无序参与:转型时期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现实挑战被引量:2
- 2010年
- 在当前社会快速转型时期越级上访、群体申诉、直接对抗等大量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情况下,乡村治理所必须的政治文化环境和社会资本构建遭到严重破坏,乡村治理绩效的下降给乡村的发展带来极大困境。破解这一挑战,需要通过培育新型农民制度化政治参与文化,完善农民制度化参与机制,创造农民制度化参与的社会氛围,推动乡村社会自律以形成农民制度化参与的条件,来为乡村治理的良性运转提供和谐的社会环境和有效的社会资本。
- 刘勇
- 关键词:社会转型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制度化政治参与乡村治理
- 试论转型时期中国共产党维护和保持社会稳定的实践路径被引量:3
- 2007年
- 中国社会正处在前所未有的结构性转型和全面性革命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的变动所引起的冲击和震荡,新旧矛盾相互交织、社会冲突日趋激烈所带来的社会不稳定因素急剧增多。化解这些压力和挑战,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成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进入新世纪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努力探索转型时期维护社会稳定的现实路径,在维护和保持社会稳定的思想基础、基本前提、执政箴言、政治基础、现实根基、根本途径和根本方略等方面取得了成功的进展,这些在实践中所形成和建立起来的成功做法主要有:1.始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转型时期维护和保持社会稳定的根本指针;2.始终把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作为转型时期维护和保持社会稳定的基本前提;3.始终把强烈的忧患意识作为转型时期维护和保持社会稳定的执政箴言;4.始终把求真务实作为转型时期维护和保持社会稳定的政治基础;5.始终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转型时期维护和保持社会稳定的现实根基;6.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作为转型时期维护和保持社会稳定的最根本途径;7.始终把强化党的社会利益整合功能作为维护和保持转型时期社会稳定的根本方略。这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刘勇黄宝玲
- 关键词:社会转型社会稳定社会和谐实践进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