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油气
  • 3篇地球化
  • 3篇地球化学
  • 2篇油气藏
  • 2篇油气运移
  • 2篇运移
  • 2篇塔里木盆地
  • 2篇盆地
  • 2篇气藏
  • 1篇氮化合物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意义
  • 1篇牙哈
  • 1篇油层
  • 1篇油气藏形成
  • 1篇油气田
  • 1篇油田
  • 1篇油田水
  • 1篇有机地球
  • 1篇有机地球化学

机构

  • 6篇江汉石油学院

作者

  • 6篇张敏
  • 3篇梅博文
  • 2篇张俊
  • 1篇朱扬明
  • 1篇金迪威
  • 1篇侯读杰
  • 1篇陈奇
  • 1篇张春明

传媒

  • 2篇科学通报
  • 2篇江汉石油学院...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年份

  • 1篇2001
  • 1篇1998
  • 1篇1997
  • 3篇199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陆东凹陷生油岩生物标志物与沉积环境的关系被引量:6
1996年
陆东凹陷上侏罗统九佛堂组生油岩的地化分析资料表明,其生物标志物的组成和分布与沉积环境的水介质条件和氧化还原性密切相关。以广发背斜带为界,凹陷西部生油层中正构烷烃在C15~C19呈明显的奇偶优势;类异戊二烯烃异常丰富,Pr/Ph大多小于0.5;缺少重排二环倍半萜烷和重排甾烷;富含伽马蜡烷和胡萝卜烷及Lexane化合物;芳烃中有较高的脱羟基维生素E系列,表征微咸水强还原的沉积环境。凹陷东部生油岩中的Pr/Ph多大于1.0;富含重排甾、萜类化合物;少含伽马蜡烷和胡萝卜烷系列化合物,反映弱氧化淡水沉积环境。
朱扬明张春明张敏梅博文金迪威肖乾华
关键词:有机地球化学生物标志物生油层沉积环境
塔中地区CⅢ油组油气运移及成藏史初探被引量:8
2001年
根据该区构造发育史、油源区分析、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如原油物性特征、含氮和酚类化合物特征等 ,对塔中地区 C 油组的油气运移和成藏史进行了初步分析。综合推断 ,该区石炭系可能存在三次成藏期 :1在二叠纪 ,寒武系下奥陶统源岩进入生烃和排烃的高峰阶段 ,并聚集形成 TZ4油田。在白垩纪 ,受燕山构造运动影响 ,油气藏重新分配 ,断层开启 ,地层的翘倾作用使早期油藏遭到破坏 ,油藏经历水淹和生物降解作用 ;2燕山喜山期 ,特别是白垩纪以后的 1 0 0 Ma内 ,中、下奥陶统泥灰岩源岩达到了生、排烃高峰 ,生成的烃类自西向东运移至 TZ1 0 ,TZ1 1 ,TZ4等圈闭 ,并与早期残余在油藏中的烃类混合。 3与此同时或较晚 ,由于沉积了巨厚的第三系 ,中、上奥陶统不同带的源岩及寒武系下奥陶统源岩在较高成熟度条件下形成的天然气、轻质油 ,自东向西进入 TZ1和 TZ4油田。由于以上三期的油气注入及不同生源的油气混合 ,从而造成了塔中地区石炭系油藏存在东西差异及多种油藏并存的油气分布面貌。
侯读杰张敏陈奇冯子辉宋兰斌刘伟
关键词:油气藏形成油气运移含氮化合物酚类化合物石炭纪
塔里木盆地牙哈油气田沥青垫特征及其成因──分布产状与宏观组成特征被引量:3
1996年
利用薄层色谱-氢火焰检测技术(TLC-FID,简称薄层色谱)和岩石热解技术,在塔里木盆地牙哈油气田下第三系陆相油气藏中,发现并准确地鉴定出两层沥青垫。这些沥青垫储层岩石抽提物族组成中,沥青质的相对含量大于30%,而对应的油层中,其值不足20%,在油藏地球化学描述剖面中,沥青垫和油层之间存在着沥青质骤变之趋势,这是沥青垫判识的重要标志。
张敏张俊梅博文
关键词:沥青质塔里木盆地
塔里木盆地轮台断隆油田水组成特征及其意义被引量:11
1998年
对塔里木盆地目前发现最大的陆相油气聚集带———轮台断隆带中英买力、红旗、牙哈和提尔根油气田油田水化学研究,不同地区、不同层位中油田水化学组分变化很大,第三系矿化度和氯离子浓度在轮台断隆中部牙哈地区表现为高值区,东、西端为低值区;白垩系矿化度和氯离子浓度自东向西逐渐增大。认为第三系和白垩系有利于油气的聚集和保存。油田水中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一方面与沉积环境有关,另一方面与油气藏原油性质有关。
张敏张俊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轮南油田油田水矿化度矿床水文
陆相凝析气藏中沥青垫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0
1996年
沥青垫(Tar mats,有人译为焦沥青)是沥青质富集带,常发育于凝析气藏和轻质油藏中,是油气藏中的有机隔层.近年来,随着薄层色谱-氢火焰检测技术(TCL-FID)广泛地应用于油藏有机地球化学描述中,使得油藏内沥青垫的确认成为现实.国外已报道了来源于海相烃源岩沥青垫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机理,但对来源于陆相烃源岩的沥青垫至今未见报道.作者在对塔里木盆地油藏地球化学研究中,在牙哈油气田陆相凝析气藏中发现两层沥青垫,并对其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剖析.本文选择牙哈2井下第三系凝析气藏中沥青垫作为研究对象,试图建立陆相凝析气藏中沥青垫确认的地球化学标志.1 沥青垫分布产状与储层特征现有资料表明,牙哈油气田第三系和白垩系产层中的油气来自库车坳陷陆相三叠~侏罗系生油岩.牙哈2井沥青垫储层岩性为下第三系细砂岩,岩矿成分以石英为主,含量为50%~60%,一般低于65%;长石含量7%~23%,平均为21%,以正长石为主;岩屑含量14%~34%,平均为24%.颗粒分选中~好,次圆~次棱角状.储层孔隙度分布在2.06%~12.69%,平均值为8.63%;渗透率为31.5×10^(-3)~57.7×10^(-3)μm^2,平均值为18.2×10^(-3)μm^2.沥青垫储层孔、渗低于上覆油层段孔隙度(15.31%~19.27%)和渗透率(53.7×10^(-3)~885.2×10^(-3)μm)。
张敏
关键词:凝析气藏油气藏地球化学
原油中的咔唑类化合物被引量:28
1997年
原油中有机氮的含量一般在0.1%~0.2%(重量)之间,以芳香稠环形式存在,主要有两种结构类型,非碱性吡咯类型(如咔唑类化合物,指咔唑、苯并咔唑、二苯并咔唑及其烷基衍生物)和碱性吡啶类型。原油中吡咯结构化合物比吡啶结构化合物占优势,前者在原油中的含量约是后者的1.44~4.26倍。近年来,由于咔唑类化合物的分离和分析技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国外石油地球化学家发现该类化合物蕴藏着丰富的地质-地球化学信息,尤其在油气运移、油藏聚集史及储层润湿性等方面的研究中展示了独特的优势和潜力。
张敏梅博文向延生
关键词:原油地球化学油气运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