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勇

作品数:6 被引量:30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江苏省临床医学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4篇乙型
  • 4篇外周
  • 4篇外周血
  • 4篇肝炎
  • 3篇慢性
  • 3篇免疫状态
  • 3篇不同免疫状态
  • 2篇血清
  • 2篇亚群
  • 2篇乙型肝炎
  • 2篇乙型肝炎患者
  • 2篇外周血T细胞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细胞
  • 2篇慢性乙型
  • 2篇慢性乙型肝炎
  • 2篇慢性乙型肝炎...
  • 2篇肝炎E抗原
  • 2篇肝炎患者

机构

  • 6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6篇吴超
  • 6篇刘勇
  • 4篇严晓敏
  • 3篇许林
  • 3篇程健
  • 3篇郝迎迎
  • 3篇夏娟
  • 2篇陈军浩
  • 2篇李新慧
  • 2篇黄睿
  • 1篇邓小昭
  • 1篇黄铭厚
  • 1篇张云
  • 1篇杨晨辰
  • 1篇唐勤
  • 1篇孙静
  • 1篇吴静
  • 1篇周乙华
  • 1篇张勇扬
  • 1篇曹淑凤

传媒

  • 1篇胃肠病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同免疫状态下外周血T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的表达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不同免疫状态下外周血CD4+、CD8+T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探讨其与血清HBV DNA载量、ALT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CHB患者免疫耐受期(A组,24例)、免疫活化期(B组,64例)、HBeAg阴性(C组,23例)和11例健康对照者(D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8+T细胞表面PD-1表达,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HBV DNA,同时检测ALT。结果 B、C组CD4+、CD8+细胞表面PD-1表达显著高于A、D组(P<0.05)。C组CD8+T细胞表面PD-1表达显著高于B组(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不同免疫状态下CHB患者CD4+、CD8+T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与HBV DNA载量及ALT均无相关性。结论 CHB患者外周血T细胞表面PD-1表达与机体免疫状态有关。肝脏炎症损伤是影响PD-1表达的重要因素,HBV DNA载量不是主要影响原因。
李新慧夏娟许林刘勇严晓敏郝迎迎程健吴超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免疫状态
慢性HBV感染者不同免疫状态下及抗病毒治疗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比例和细胞因子水平特点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观察不同免疫状态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及抗病毒治疗后外周血CD4^+T、CD8^+T细胞比例、CD4^+/CD8^+比值及血清中细胞因子IL-6、IL-10、TNF-α和IFN-γ水平的变化特点及与HBeAg血清学转换的相关性。方法纳入79例处于不同免疫状态的慢性HBV感染者(其中非活动性HBV携带期15例、免疫耐受期20例、免疫活化期44例)及21例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外周血CD4^+T、CD8^+T细胞比例。对其中33例免疫活化期患者进行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并随访至48周。分别于治疗前(T0期)及治疗后4周(T1期)、8周(T2期)、12周(T3期)、24周(T4期)和48周(T5期)采集外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各时间点患者外周血CD4^+T、CD8^+T细胞比例。同时对部分患者血清标本中的细胞因子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在慢性HBV感染者中,免疫活化组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而CD8^+T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F =3.610,P <0.05)。抗病毒治疗后,△T0~T1、△T0~T2期,HBeAg血清学转换组外周血CD8^+T细胞比例升高率显著高于未转换组(P均<0.05);△T0~T5期,HBeAg血清学转换组外周血CD4^+T细胞比例升高率显著高于未转换组(Z =-2.200,P <0.05)。免疫活化组患者血清IL-10、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免疫耐受组(P均<0.05)。免疫活化组患者抗病毒治疗后12周及24周,血清IL-10水平显著下降(t=3.037、3.180,P均<0.05),与ALT水平、HBV DNA载量呈正相关关系(P均<0.05)。结论慢性HBV感染者在不同免疫状态下外周血T细胞亚群比例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表现不同,免疫活化期患者与健康对照者比CD4^+T比例及CD4^+/CD8^+下降,CD8^+T比例升高,血清IL-10水平显著升高。HBeAg阳性患者,核苷(�
杨晨辰黄睿刘勇严晓敏武抗抗曹淑凤唐勤孙静吴超
关键词:CD4^+T细胞CD8^+T细胞
血清HBeAg定量检测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后e抗原血清转换的预测作用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后不同时期外周血HBeAg滴度的变化,并探讨其与HBeAg血清转换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2例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HBeAg阳性CHB患者随访2年,分别于抗病毒治疗的基线、12周、24周、48周和96周收集患者的血清,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HBsAg、HBeAg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同时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LT水平。结果抗病毒治疗2年后,7例患者发生HBeAg血清转换,15例患者HBeAg仍为阳性。两组在基线状态下HBV DNA、HBsAg和HBeAg定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过程中,发生HBeAg血清转换的患者12周HBV DNA和12周、24周、48周HBeAg滴度的下降率均高于未转换的患者(P<0.05)。12周达到HBV-DNA阴转的患者在后期仍有36.4%的概率不发生HBeAg的血清学转换。12周、24周和48周HBeAg水平小于0.976、1.059和0.369(log10S/CO)以及12周HBeAg较基线下降大于45.3%、48周较基线下降大于82.1%,均可预测2年后e抗原的血清转换,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833,0.859,0.962,0.872和0.910(P<0.05),敏感性均为83.3%,特异性分别为92.3%,92.3%,100%,92.3%和100%。结论 HBeAg阳性CHB患者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后,血清HBeAg定量的快速下降,可作为预测后期HBeAg血清转换的良好指标。
郝迎迎夏娟刘勇张俊黄睿张云邓小昭吴超
关键词:肝炎乙型乙型肝炎E抗原乙型HBEAG血清转换
恩替卡韦治疗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表达与HBeAg血清学转换的关系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动态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后不同时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简称T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的变化,并探讨其与HBeAg血清学转换间的关系。方法对2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予以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并随访51周,根据HBeAg是否发生血清学转换分为:HBeAg未转换组(14例),HBeAg转换组(6例)。分别于治疗前(基线,TO)、治疗2~4周(T1)、治疗5~10周(T2)、治疗11~20周(T3)、治疗21~30周(T4)、治疗31~51周(T5)收集外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8^+T细胞表面PD—1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HBVDNA载量,同时检测血清ALT水平。正态分布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者采用Mann—WhitneyU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HBVDNA载量分别为(7.54±0.67)log10拷贝/ml、(7.30±0.79)log10拷贝/ml(P〉0.05),ALT水平为(187.26±184.15)U/L、(272.17±215.07)U/L(P〉0.05),外周血CD4+T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为6.040/0±3.71%、6.77%±2.88%(P〉0.05),CD8^+T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为6.39%±3.33%、8.88%±2.84%(P〉0.05)。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BVDNA载量、ALT水平的下降与CD4^+、CD8^+T细胞表面PD1表达的下调呈显著正相关(r=0.212,P=0.05;r=0.377,P〈0.01;r=0.279,P〈0.05;r=0.347,P〈0.01)。在相同的随访时间段内,HBeAg转换组血清HBVDNA载量、ALT水平及外周血CD4^+、CD8^+T细胞表面PD-1表达的下降率均高于HBeAg未转换组,且两组间△T0~T1、△T0~T2期HBVDNA的下降率及△T0~T2、△T0~T3期CD8^+T细胞表面PD1表达的下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49.9%对比37.3%,56.7%对比47.4%,70.1%对比-4.2%,66�
夏娟许林刘勇严晓敏李新慧郝迎迎程健吴超
关键词:肝炎乙型肝炎E抗原乙型
CD40配体刺激人外周血来源B细胞的长期培养及增殖活化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建立外周血来源B细胞体外长期培养体系,观察培养过程中B细胞的增殖活化及抗原提呈功能。方法利用重组人可溶性CIM0配体(sCD40L)刺激人外周血B细胞的长期培养过程中,流式细胞技术检测B细胞DNA周期及B细胞表面CD80、CD86、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物(MHC)Ⅰ类及Ⅱ分子的表达状况;观察B细胞增殖情况及B细胞活化后表面分子的表达。采用乙型肝炎病毒(HBV)核心抗原(HBcAg)-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抗原多肽与B细胞共孵育,检测B细胞对抗原多肽的负载能力。结果人外周血B细胞在sCD40L培养体系中可长期培养达50d,在此期间,B细胞绝对计数增加近10倍,外周血B细胞比例由8.21%增高到70.67%,活化的B细胞高表达CD80、CD86、MHC—Ⅰ、MHC—Ⅱ,并可负载HBV核心抗原肽。结论sCD40L培养体系可在体外长期培养人外周血B细胞,并使B细胞增殖活化,具有抗原提呈细胞的特征。
吴超刘勇赵琪陈广梅陈军浩严晓敏周乙华黄祖瑚
关键词:B淋巴细胞CD40配体抗原提呈细胞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同免疫状态下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亚群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2010年
背景: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亚群在各种病毒感染性疾病中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其在HBV感染不同免疫状态下的变化尚不明确.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不同免疫状态下外周血NK细胞亚群的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6例CHB患者(免疫耐受期25例,免疫清除期21例)和10例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NK细胞亚群比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同时检测血清ALT水平.结果:免疫清除期CHB患者外周血CD56bright NK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免疫耐受期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877±0.493对0.647±0.294和0.546±0.173,P〈0.05);三组间CD56dim NK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周血CD56 bright NK细胞比例与血清HBV DNA载量在免疫耐受期呈负相关(r=-0.575,P〈0.05),在免疫清除期则无相关性.各组不同免疫状态下外周血NK细胞亚群比例与血清ALT水平均无相关性.结论:外周血CD56bright NK细胞比例增高可能是反映CHB患者进入免疫清除期的潜在指标之一,NK细胞及其亚群在抗HBV的适应性免疫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
吴静许林刘勇陈军浩张勇扬黄铭厚熊亚莉程健吴超
关键词:肝炎乙型慢性免疫耐受杀伤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