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伟

作品数:6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山东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重大科技专项中-奥(地利)国际间科技合作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矿业工程

主题

  • 2篇深度处理
  • 2篇水处理
  • 2篇活性炭
  • 2篇臭氧
  • 1篇再生水
  • 1篇榨菜废水
  • 1篇水厂
  • 1篇水解酸化
  • 1篇水污染
  • 1篇酸化
  • 1篇污染
  • 1篇污水
  • 1篇污水厂
  • 1篇污水厂二级出...
  • 1篇粒度组成
  • 1篇颗粒物
  • 1篇可吸入颗粒
  • 1篇可吸入颗粒物
  • 1篇混凝
  • 1篇活性炭工艺

机构

  • 5篇山东建筑大学
  • 1篇中国市政工程...

作者

  • 5篇孙伟
  • 3篇武道吉
  • 2篇孙宗贵
  • 2篇焦盈盈
  • 1篇李学强
  • 1篇刘泽常
  • 1篇谭风训
  • 1篇栾韶华
  • 1篇刘媛媛

传媒

  • 1篇水处理技术
  • 1篇中国给水排水
  • 1篇中国非金属矿...
  • 1篇水科学与工程...
  • 1篇山东建筑大学...

年份

  • 2篇2009
  • 3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臭氧/过滤/活性炭工艺深度处理污水厂二级出水被引量:22
2009年
采用臭氧/过滤/活性炭工艺深度处理济南市水质净化二厂的二级出水。结果表明,在臭氧投加量为3mg/L、滤床和炭床的滤速均为6~12m/h、各工艺段的接触时间为13min的条件下,组合工艺对浊度、CODMn、NH4+-N和NO2^-—N均有一定的去除效果,而对NO3^--N基本无去除作用;当原水的平均浊度、CODMn、NH4^+-N和NO2--N分别为0.87NTU、1.24mg/L、1.78mg/L、0.13mg/L时,组合工艺出水的平均浊度、CODMn、NH4^+-N和NO2^--N分别可降至0.25NTU、0.79mg/L、1.29mg/L、0.05mg/L。
李学强武道吉孙伟焦盈盈栾韶华
关键词:臭氧活性炭污水厂二级出水深度处理
再生水深度处理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通过对臭氧-过滤-活性炭工艺深度处理济南市水质净化二厂再生水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原水水质浊度范围为0.5~1.5NTU,CODMn浓度范围为1.0—2.5mg/L,NH4+N、NO2--N和NO3--N浓度分别为0.6~2.3mg/L,0.05—0.15mg/L和7.2~15mg/L情况下,浊度平均去除率为71.52%,CODM。的平均去除率为36.12%,NH4+-N和NO2--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7.33%和67.2%,NO3--N的去除作用不明显。
武道吉孙伟焦盈盈
关键词:再生水臭氧活性炭水处理
水解酸化-SBR-混凝工艺处理榨菜废水试验研究被引量:10
2009年
通过水解酸化-SBR-混凝工艺处理榨菜废水试验得出,在水解酸化池HRT为6h,SBR条件为0.5h进水+10h好氧+4h厌氧+1h沉淀+0.5h闲置(曝气量6L·min-1,污泥浓度4000mg·L-1),混凝试验PAC和PAM投加量分别为300mg·L-1和6mg·L-1条件下,COD、SS、氨氮和总磷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6%、85.03%、84.9%和95.32%,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
武道吉孙伟谭风训
关键词:榨菜废水水解酸化SBR混凝
自由沉降法研究黄河沙中可吸入颗粒物的产生机理
2008年
本课题以黄河沙为研究对象,利用自由沉降法研究黄河沙中可吸入颗粒物在不同质量流量、不同粒度组成、不同在线加湿量条件下的排放特性,发现质量流量和加湿量是影响黄河沙排放特性的主要因素,并且存在一个最佳加湿量。同时,与建筑尘、土壤尘进行对比,发现质量流量是所有粉体物料排放特性的影响因素,相同质量流量下建筑尘产尘率最高,黄河沙产尘率最低,主要是建筑尘的可吸入颗粒物的含量较高,因此认为人为排放源是主要污染源。
孙宗贵刘泽常刘媛媛孙伟
关键词:粒度组成加湿量
表面化学改性活性炭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8年
介绍表面化学改性活性炭研究进展,针对其特点和改性方法作了系统描述。在此基础上,对其去除水中有机物、重金属离子、亚硝酸盐等污染物质做了简要说明。
孙伟孙宗贵
关键词:水污染水处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