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
- 作品数:31 被引量:291H指数:7
-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评民初第一届国会的党争被引量:3
- 2004年
- 本文探讨了第一届国会中党争的内容、原因及影响,说明第一届国会中的党争虽然也包含了法理之争和维护国会立法及监督权的斗争,但由于各党太重党派利益,从而使党争演变为党派利益之争,这不仅损害了国会的形象,而且也为袁世凯利用强权破坏国会提供了条件。民初党争难以调和的深层次原因,是传统一元政治观作用的结果。
- 刘伟
- 关键词:民国初年党争
- 近十年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被引量:2
- 2012年
- 近十年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史在研究领域扩大的同时,在取向与方法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制度史不仅成为研究的内容,也成为一种研究视角与方法。近代政治制度史研究在制度变迁及其特征、制度生成机制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理论与方法的探索与创新。本文在总结近十年近代政治制度史研究成就的基础上,提出了从三个层次拓展政治制度史研究领域的建议,并就近代政治制度史的评价标准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刘伟谭春玲
- 清末地方官制改革与辛亥革命被引量:12
- 2001年
- 地方官制改革是清末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使清朝地方官制发生了较大改观 ,成为向近代化转型的开始。但是 ,由于改革又是对中央与地方利益的调整 ,所以 ,其影响早已超出了单纯机构和职能调整的范畴 ,引发出新的问题。改革中对地方督抚现有权力的触动 ,形成了中央与地方的尖锐矛盾 ,改革对地方士绅的吸纳 ,助长了士绅的参政和地方意识。其结果是造成督抚与士绅在心理上对清政府的背离 ,它扩大了辛亥革命的基础 ,也有利于辛亥革命的发生和成果的稳定。但另一方面 ,地方官制改革时期所扩张的地方主义势力 ,也带到革命后的地方政权之中 ,从而给南京临时政府内部带来了不稳定因素 。
- 刘伟
- 关键词:清朝末年地方官制辛亥革命
- 晚清“就地筹款”的演变与影响被引量:4
- 2000年
- :“就地筹款”是晚清重要的财政政策 ,它是在晚清财政困窘 ,中央集权衰弱 ,地方督抚权力扩大的局面下出现的。它的出现 ,虽然在一段时期内缓解了中央政府的财政压力 ,但其消极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 ,可以说 ,它是清朝中央集权进一步衰弱的重要因素之一。
- 刘伟
- 关键词:晚清财政政策捐税公债
- 重新认识晚清中央权威衰落的原因被引量:6
- 1998年
- 清政府推行改革的方法和措施的失误,是晚清中央权威衰落的内在原因。主要表现在:1.清政府从洋务新政开始,就采取了避免中央内部矛盾、把改革变为地方督抚事权的做法,由此造就了地方利益,带来中央和地方的矛盾。2.清政府的改革始终只是具体政策的调整,带来了体制滞后与政策改革的矛盾,从而使改革缺乏通盘计划和理论指导,使政府的决策和执行带上人治色彩,也使中央政府无法实行有效领导。正是这些失误,造成中央权威的不断削弱。伴随着这一过程,各种既得利益势力乘机起来或成为左右改革的力量,或直接瓜分改革的果实。
- 刘伟
- 关键词:晚清衰落
- 甲午前四十年间督抚权力的演变被引量:20
- 1998年
- 甲午前四十年间督抚权力的演变刘伟督抚制度,是清代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督抚为封疆大吏,“掌厘治军民,综制文武,察举官吏,修饬封疆”①。其职权之隆,地位之尊,为历代所不及。晚清时期,尤其从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开始,督抚制度发生很大变化,其突出特点就是,中...
- 刘伟
- 关键词:曾国藩清政府总理衙门湘军
- 晚清各省的防勇被引量:6
- 2002年
- 本文研究了晚清各省防勇的发展演变情况 ,说明防勇已成为晚清军事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对外战争和地方治安中起了重要作用。随着它的发展 ,还随之出现了各省的军政和后勤机构 。
- 刘伟
- 关键词:晚清湘军
- 南京国民政府国庆纪念中的辛亥记忆被引量:4
- 2011年
- 国庆纪念是传承辛亥革命记忆的重要形式。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国民党通过国庆纪念仪式,不断打造并唤起人们的辛亥记忆;并通过自己所掌握的话语权与纪念宣传,完成对辛亥革命史事及意义的再建构。借助于辛亥记忆,国民党不断把自己的建国理念贯穿于国庆纪念之中,为国民党统治的合法性确立基础。
- 刘伟张佩佩
- 关键词:南京国民政府
- 官治与自治之间:清末州县劝学所述评被引量:3
- 2012年
- 在清末的兴学热潮中,州县出现了一个新机构——劝学所。劝学所总董和劝学员由本地人担任,办学经费主要是自筹,职权上包揽地方一切办学事务,具有很强的自治特点。但是,由于当时地方自治并未成立,劝学所更多的是秉承提学使指令,并在地方官的监督下开展工作,所以只是一个半官治半自治的机构。随着劝学所的出现,州县社会中出现了一个劝学绅董群体,他们的权力直接来源于官府的札委,职责范围涉及官办学务和自治学务两个方面。虽然他们并没有被纳入正式官员的行列,但却具有正式权力,成为半官半绅、亦官亦绅的双面人物。劝学所的这一特点充分反映了清末地方机构改革中新旧交替的内在矛盾和基本特征。
- 刘伟
- 关键词:清末劝学所官治自治
- 介于传统与现代之间:民国初年的县知事试验
- 2007年
- 为澄清吏治,加强中央权威,民国北京政府在1914~1915年间举办了四届知事试验.试验更新了自清代以来县行政长官的选拔机制,已初步具备了现代性质,但由于知事试验运作急躁、地方势力在任用县知事时态度消极等原因,知事试验未能全面褪尽传统色彩,其性质只能介于传统与现代之间.
- 谭春玲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