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
- 作品数:14 被引量:101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双一流”背景下农业资源环境专业《生物化学》课程建设与教学创新被引量:2
- 2022年
- 《生物化学》课程是农业资源环境专业培养具有创新意识,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卓越人才的核心课程。西南大学资源与环境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团队构建基于MOOC和校内SPOC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重塑教学内容,引入学科前沿,交叉生物化学理论与农业资源环境专业问题,运用信息技术实现课堂的充分互动;创新课程考核方式,形成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相结合,全面评价学习效果,实现了课程思政教育全覆盖,立德树人。
- 张勇陈楠陈敏张宇亭
- 关键词:生物化学
- 林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研究被引量:3
- 2020年
- 实践能力是学生应具备的一种重要素质。对林学专业学生而言,提高实践能力有益于未来工作的适应和发展,对学生职业生涯有着深远的影响。目前林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模式死板、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实验内容重复脱节、实践课程的考核方式不够科学、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利用不足等问题,文章针对以上问题,提出转变教学观念,革新教学方式、将单一课程实习转为综合课程实习、结合实际开展实践教学、强化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充分利用实践教学基地等针对性措施,有望对林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帮助。
- 刘玉民刘亚敏刘芸何丙辉姚荣江张勇马明
- 关键词:林学专业实践教学教学改革校外实践基地
- 基于微课和思维导图的混合式实验教学研究被引量:35
- 2016年
- 基于微课这种新型的在线学习资源和思维导图教学工具,构建了在线预习—课堂实验教学—在线复习与提升的混合式实验教学模式。主要内容涉及基于思维导图的微课教学内容设计、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角色的安排、基于思维导图和实验报告的实验成绩评定。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微课教学资源使用的灵活性特点与思维导图在构建完整的实验教学知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不同教学阶段师生角色的转变。
- 徐丽华李兵张勇
- 关键词:思维导图混合式教学
- 可生物降解PBAT微塑料对土壤理化性质及上海青生理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
- 2023年
- 伴随着传统塑料制品引发的“白色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可生物降解塑料应运而生,同时引发了新的可生物降解微塑料污染,但有关可生物降解微塑料对土壤生态系统以及农作物生长的毒性效应尚未完全明确。该研究以可生物降解材料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微塑料(PBAT-MPs)为研究对象,同时以不可降解聚丙烯微塑料(PP-MPs)为对照,通过发芽试验和盆栽试验探究了微塑料填埋前后的形态变化、对土壤理化性质及上海青(Brassica chinensis L.)生长过程中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PBAT-MPs在土壤中发生了降解,而PP-MPs表面形态几乎未发生变化;PP-MPs的添加会导致土壤中TN含量的下降,TP含量先降低后升高,而PBAT-MPs会增加土壤TN含量,TP含量先降低而后恢复;两种微塑料的添加整体会增加土壤中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影响团聚体粒径分布;MPs对上海青产生的影响会随着植物的自身调节作用减弱,对植物生理指标的影响呈动态变化;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PBAT-MPs处理土壤总磷与植物发芽率、根系活力、根长和茎长呈现正相关,植物丙二醛含量与发芽率、根系活力和茎长呈现负相关。与不可降解微塑料相比,可生物降解微塑料PBAT未因其自身降解而对土壤、上海青产生显著的不良效应,有希望在农业生产中代替传统不可降解农膜以减轻白色污染问题。本研究结果对评价可生物降解微塑料对土壤-植物系统的毒性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 李成涛吴婉晴陈晨张勇张勇
- 关键词:土壤
- 按大类招生模式下林学专业核心课程的构建被引量:4
- 2014年
- 专业核心课程是按大类招生模式下提高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课程.考虑到二十一世纪国家和社会对林业人才专业素质的要求,结合林学专业大类招生后课程设置现状,在对比和分析按专业和按大类两种招生模式下的专业课程设置差异及优势的基础上,提出按大类招生模式下林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应由林木遗传育种学、森林生态学、森林计测学、森林培育学、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林木病理与昆虫学共6门课程23学分构成.
- 辜夕容练彩霞张勇刘芸杨水平姚荣江何丙辉
- 关键词:大类招生林学核心课程
- 重庆市城区饮用水源健康风险评价被引量:21
- 2007年
- 通过对重庆市8个饮用水源地枯水期水体中NH3-N、CN、As、Hg、Cr^+6、Pb、Cd、Cu、F和挥发酚的浓度进行了调查研究,应用美国环保局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重庆市饮用水源水中污染物引起的健康风险作了评价。结果表明,污染物平均浓度范围分别为NH3-N:0.119—0.740mg/L,CN:0.002—0.004mg/L,As:0.001—0.007mg/L,Hg:0.000001—0.00005mg/L,Cr^+6:0.004—0.023mg/L.Pb:0.004—0.053mg/L.Cd:0.00035—0.005mg/L.Cu:0.0005—0.0254mg/L,F:0.140—0.335mg/L,挥发酚:0.001—0.0027mg/L。重庆市通过饮水途径引起的非致癌健康风险中Pb的风险最大,F次之,两者风险水平在10^-8~10^-9/a;Cr^+6引起的致癌风险最大达到10^-4/a;以长江为饮用水源的人群总健康风险大于嘉陵江,其健康风险达到EPA要求,但高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
- 张可胡志锋张勇周丹高群杰
- 关键词:饮用水源
- 高校农林专业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索被引量:6
- 2015年
- 基于农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构建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的设想.指出了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目标,注重系统性和科学性原则,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和体制、建设运行良好的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打造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来保障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 徐丽华李兵张勇蔺颖
-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改革
- 多媒体在应用微生物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2年
- 介绍了多媒体的特点,阐述了多媒体在应用微生物课程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媒体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相结合,以进一步提高应用微生物课程的教学效果。
- 杨红军王洋清张勇李勇
- 关键词:多媒体多种教学方式
- “课程思政”理念下的《微生物学》教学探索与实践
- 2023年
- 微生物是生态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微生物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专业课程之一,在课程教学中将专业知识与思政素养有机结合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保障。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背景下,应致力于以微生物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性为思政教育切入点,辅以时代及地域特色,形成以当今海南岛生态环境中的微生物为主题的教学素材。以期在课程教学中阐明这些教学案例背后的作用机理后,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专业知识以及构建知识体系,具备相应的生物学科素养,内化辩证唯物主义思维,形成正确的生命观、自然观,有效地服务于海南自贸港的建设。
- 李莹刘佳宁王锐萍张勇李鹏
- 关键词:环境保护自由贸易港
- 长期施肥紫色土有效磷变化及其对稻麦轮作产量的影响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通过总结分析长期施肥处理下紫色土稻麦轮作土壤有效磷的变化特征,以及土壤磷素变化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为紫色土稻麦轮作磷素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托国家肥力监测网紫色土肥力监测试验站27年的稻麦轮作定位试验,选取10种不同施肥处理:CK处理(只种作物不施肥);N、NP、NK、PK、NPK为不同氮(N)、磷(P)、钾(K)化肥配施处理;M、NPKS、NPKM、1.5NPK+M为有机肥(M)、秸秆还田(S)及其与化肥配施处理。试验数据涵盖1991—2018年,测定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有效磷含量和作物产量,计算100 kg籽粒磷素吸收量和磷肥利用率,分析土壤磷素变化对累积磷盈亏的响应,采用不同模型计算土壤磷素农学阈值。【结果】长期施用磷肥能够显著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各施磷处理有效磷年均增量为0.80—2.32 mg·kg^(-1);而不施磷处理CK、N、NK和单施有机肥处理M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则逐年下降至平稳状态。不施磷处理土壤磷素一直处于亏缺状态,施磷各处理27年后土壤累积磷盈余量为244.8—698.2 kg P·hm^(-1),其中1.5NPK+M处理累积磷盈余量最高;施磷处理土壤累积盈余量与土壤Olsen-P增量呈显著线性相关,土壤每盈余磷100 kg·hm^(-1),土壤有效磷含量提高4.27—6.5 mg·kg^(-1)。磷肥施用能显著提升稻麦轮作系统作物产量和吸磷量,100 kg水稻籽粒需磷量为0.17—0.41 kg,100 kg小麦籽粒需磷量为0.25—0.57 kg;试验各处理的磷肥利用率为10.3%—39.7%;4种模型(线性-平台模型、双直线模型、BoxLucas模型和米切里西模型)均能较好地拟合作物产量与紫色土有效磷含量的响应关系,其中双直线模型的拟合度最好,其计算的水稻和小麦的土壤有效磷农学阈值分别为13.28和9.93 mg·kg^(-1)。【结论】在紫色土水稻-小麦轮作体系中,合理施用磷肥能显著提高作物吸磷量、产量以及土壤有效磷含量。推荐双直线模型用于计�
- 任嘉欣刘京陈轩敬张跃强张勇张勇石孝均
- 关键词:紫色土稻麦轮作长期施肥有效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