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静

作品数:12 被引量:130H指数:7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铁还原
  • 3篇硫酸盐
  • 2篇异化铁还原
  • 2篇水稻
  • 2篇水稻土
  • 2篇碳源
  • 1篇底施
  • 1篇电子受体
  • 1篇调节剂
  • 1篇冻融
  • 1篇性状
  • 1篇需肥特点
  • 1篇遥感监测
  • 1篇原状
  • 1篇植物
  • 1篇植物生长
  • 1篇植物生长调节
  • 1篇植物生长调节...
  • 1篇三维激光扫描
  • 1篇三维激光扫描...

机构

  • 1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石河子大学
  • 2篇北京市农林科...
  • 2篇陕西省循环农...
  • 1篇黄河水利科学...

作者

  • 12篇王静
  • 4篇王益权
  • 4篇曲东
  • 2篇刘军
  • 2篇陈兵
  • 2篇冯永忠
  • 2篇杨改河
  • 2篇邹国元
  • 2篇易维洁
  • 2篇王静
  • 1篇丁瑞霞
  • 1篇曲艳娣
  • 1篇王克如
  • 1篇李少昆
  • 1篇潘文超
  • 1篇孙慧敏
  • 1篇朱超
  • 1篇王娜
  • 1篇肖培青
  • 1篇付金霞

传媒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陕西农业科学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新疆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浓度硫酸盐对水稻土中异化铁还原过程的影响
不同电子受体之间的竞争关系对揭示厌氧水稻土中微生物作用导致的氧化还原过程变化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研究采用土壤泥浆厌氧培养、人工合成氧化铁体系接种土壤浸提液厌氧培养及接种铁还原菌纯培养等试验方法,通过向培养体系中添加...
王静曲东
关键词:水稻土硫酸盐
花烟草需肥特点及其施肥效应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在温室条件下研究了花烟草养分需求特点及不同施肥处理对其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烟草吸N呈S形变化。P、K吸收趋势一致,都是苗期需求量少,营养生长中后期和开花期需求量大。花烟草养分需求比例N∶P2O5∶K2O为1∶0.33∶1.97。控释氮肥在减氮20%的条件下一次底施可以达到普通速效氮肥分次施肥的生长及吸氮效果。
王静王益权邹国元
关键词:需肥特点温室条件分次施肥K吸收K2O底施
硫酸盐作为共存电子受体对微生物Fe(Ⅲ)还原过程的影响被引量:5
2008年
Fe(Ⅲ)和SO42-都是水稻土中主要的电子受体,对厌氧过程中的电子传递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土壤浸提液厌氧培养和纯培养的试验方法,探讨了SO42-作为电子竞争受体对不同水稻土微生物群落和铁还原细菌的Fe(Ⅲ)还原过程的影响。土壤浸提液培养试验结果表明,添加SO42-后Fe(Ⅲ)还原受到显著的抑制,Fe(Ⅲ)反应速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着培养时间延长,Fe(Ⅲ)还原反应依然可以进行,Fe(Ⅱ)最终累积量达到与CK2相同的水平。在利用铁还原菌的纯培养试验中,添加SO42-对供试的四株铁还原菌的Fe(Ⅲ)还原过程并未产生抑制效应,表明铁还原菌本身并不受SO42-的影响。
王静曲东
关键词:铁还原硫酸盐
小麦光合特性对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响应被引量:12
2009年
通过采用美国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实地设置不同CO2浓度,分析了CO2浓度升高对小麦产量贡献较强的两个时期(扬花期和灌浆期)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等光合特性的影响,预测了未来高二氧化碳浓度条件下小麦水分利用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小麦不同生育期(扬花期和灌浆期)随着CO2浓度增加,净光合速率,叶片胞间CO2浓度,叶片水分利用率总体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叶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都呈现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气孔限制值则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小麦不同生育期(扬花和灌浆期)CO2浓度与净光合速率,叶片胞间CO2浓度,叶片水分利用率均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其中与叶片胞间CO2浓度的相关系数最高;与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在扬花期阶段呈现显著正相关,在灌浆期呈现负相关;而与气孔限制值在两个时期均呈现极显著负相关。
王静王静冯永忠杨改河
关键词:CO2浓度小麦光合特性净光合速率
不同浓度硫酸盐对水稻土中异化铁还原过程的影响被引量:13
2009年
研究不同电子受体之间的竞争关系对揭示厌氧水稻土中微生物作用导致的氧化还原过程变化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研究采用土壤泥浆厌氧培养、人工合成氧化铁体系接种土壤浸提液厌氧培养及接种铁还原菌纯培养等试验方法,通过向培养体系中添加SO24-,探讨了硫酸盐作为竞争电子受体对不同铁还原体系中Fe(Ⅲ)还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种水稻土的泥浆培养过程中,Fe(Ⅲ)还原速率均随着SO24-浓度增加而降低,但Fe(Ⅱ)的最终累积量却较对照处理有明显的增加。添加硫酸盐对Fe(Ⅲ)还原速率(k)的影响表现为:石灰性水稻土>酸性水稻土;而最终Fe(Ⅱ)累积增加率则为:酸性水稻土>石灰性水稻土。由接种不同水稻土浸提液的培养试验看出,添加SO24-后Fe(Ⅲ)还原受到显著的抑制,但随着培养时间延长Fe(Ⅲ)还原反应依然可以进行,并且Fe(Ⅱ)累积量最终达到与CK相同的水平。在接种铁还原菌的纯培养试验中,添加SO24-对供试的4株铁还原菌的Fe(Ⅲ)还原过程并未产生抑制效应,表明铁还原菌本身并不受硫酸盐的影响。
王静曲东易维洁
关键词:水稻土硫酸盐
山西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时空差异分析被引量:25
2010年
【目的】分析山西省农业碳循环过程,为该省的农作物布局,以及利用农业结构调整固碳减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山西省11个地区2000-2006年作物产量、种植面积、农业投入等统计数据,对山西省各地区农田生态系统部分碳源/汇进行了分析。【结果】(1)山西省农田生态系统碳吸收总量从2000年以来呈现波动增加趋势,碳吸收总量从2000年的2 010万t增加到2003年的2 330万t,上升近11%,但从20世纪初期以后开始呈现下降趋势,从2003年的2 330万t下降到2006年的2 230万t;2006年运城和临汾主要以小麦碳吸收为主,其余各市都以玉米碳吸收为主,其中玉米的碳吸收量和单位面积碳吸收量呈增长趋势,稻谷、高粱的碳吸收量和单位面积碳吸收量呈明显下降趋势。(2)山西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总量从2000年以来呈逐渐增加趋势,增长了8.8%;估算的3种主要碳排放途径中,肥料生产导致的间接碳排放所占比例较大,增速较快,增长近13%,农业机械生产和灌溉过程碳排放变化不大;2006年山西晋城和运城的碳排放量最高,都达到了碳排放总量的22%,单位面积碳排放量也呈逐年增加趋势。(3)山西省农田主要碳吸收量大于主要途径碳排放量。【结论】山西省农田作物具有较大的碳吸收功能,其中小麦和玉米的农田碳吸收功能较强,但其碳排放的增速也很明显,说明山西省农业投入的增加和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削弱了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
王静王静冯永忠杨改河
关键词:农田生态系统碳吸收碳排放
长期培肥过程中塿土物理性质演变规律被引量:10
2004年
通过对长期培肥试验田不同处理土壤的比重、容重、孔隙度、团聚体等物理性质的系统分析,企图揭示在长期培肥过程中土壤物理性质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未进行培肥作用的土壤(对照)小区仍维持着原来土壤有机质含量水平,该试验小区土壤所具有的是最基础的物理性质,其它不同培肥处理的土壤比重和容重均随有机质积累而明显减小,孔隙度随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而升高。不同培肥措施都明显地促进土壤大团聚体的形成,特别是增加了>0.25mm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降低了团聚体破坏率,逐渐地改善了土壤物理性质。在常年休闲过程中土壤结构性能明显地被破坏。
刘军王益权王益王静曲艳娣
关键词:LOU土物理性状
砒砂岩原状坡面不同季节复合侵蚀动力的贡献研究被引量:7
2020年
为揭示黄河中游砒砂岩区多动力复合侵蚀的季节变化特征,该研究融合野外原位观测、三维激光扫描仪技术和GIS等多研究手段,基于2018年3月-2019年4月砒砂岩裸坡上3个试验小区的各4期地形点云数据、坡面实测侵蚀量以及研究区气候数据,分析了砒砂岩水蚀、冻融侵蚀、风蚀的季节交互特征,并分离了各侵蚀动力对原状坡面的侵蚀贡献。3个试验小区为水力+冻融+风力复合侵蚀原状小区、水力+冻融复合侵蚀小区和冻融小区,尺寸均为12.5 m×2.5 m。结果表明,3月-6月、11月-翌年4月砒砂岩坡面侵蚀动力以冻融+风力为主,7-10月坡面侵蚀动力以水力为主。在3月-6月、7月-10月、11月-翌年4月3个时段中,水力+冻融+风力原状小区内侵蚀量比例分别为10.58%、76.61%和12.81%,水力+冻融复合侵蚀小区内侵蚀量比例分别为10.43%、78.57%和11%,冻融小区内侵蚀量比例分别为31.90%、28.65%和39.45%。3个时段中,对原状坡面而言,水力侵蚀的贡献率分别为21.85%、71.42%和11.12%,冻融侵蚀的贡献率分别为53.09%、6.58%和54.20%,风力侵蚀的贡献率分别为25.06%、21.99%和34.69%。在3月-6月、11月-翌年4月,冻融侵蚀量最大,水力侵蚀量最小;7月-10月,水力侵蚀量最大,冻融侵蚀量最小。在整个研究期,原状坡面侵蚀量中水蚀占58.45%、冻融和风蚀共占41.55%。2018年各侵蚀动力对坡面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水力侵蚀、冻融侵蚀、风力侵蚀。研究结果可为砒砂岩区复合侵蚀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付金霞王静张宝利吴娟杨玉春肖培青姚文艺
关键词:GIS冻融三维激光扫描仪
棉花黄萎病冠层高光谱遥感监测技术研究被引量:21
2007年
通过小区试验地病圃田和大田实验,不同时期对不同品种棉花黄萎病冠层光谱分别进行测定,定性和定量地分析了其反射光谱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时期、不同品种棉花黄萎病冠层光谱与正常冠层之间有着显著的差异,冠层光谱均随严重度(SL)的增加表现出有规律的变化,可见光(620-700 nm)波段,光谱反射率随SL增加呈现上升趋势,近红外(700-1300 nm)波段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在近红外(760-1300 nm)尤为明显。黄萎病冠层光谱与SL相关后发现,806 nm附近SL(Y)与冠层光谱反射率(X)的相关性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二者之间的回归模型为:Y=-11.64X+7.0722(R2=0.675)。研究为今后航空、航天遥感大面积监测棉花黄萎病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棉花其他病害遥感监测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陈兵王克如李少昆肖春华王静王方勇潘文超王娜
关键词:棉花黄萎病冠层光谱
3株铁还原细菌利用不同碳源的还原特征分析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在纯培养方式下,研究水稻土中铁还原菌利用葡萄糖、果糖、心肌糖、淀粉和纤维素作为惟一碳源时对异化Fe(1it)还原的影响。【方法】以Fe(OH)。为惟一电子受体,不同单糖及多糖为惟一碳源,在30℃厌氧培养过程中,测定了3株铁还原细菌的Fe(i11)还原能力,及体系中剩余还原糖含量。【结果】铁还原菌株SC-a13、SC—a18和SC-a19在LB培养基中厌氧扩繁24h,均可达到最大生长量。3株铁还原细菌总体上利用葡萄糖、果糖和淀粉的铁还原率分别为71.03%~82.86%,80.31%~85.77%和50.81%~73.21%,而心肌糖和纤维素难以被利用。在利用葡萄糖、果糖和淀粉时,体系pH在培养2~5d急剧降低,然后稳定在3.5~4.5,而心肌糖和纤维素几乎没有变化。Fe(Ⅲ)反应潜势总体表现为菌株SC—a18〉SC-a13〉SC-a19,Fe(Ⅲ)反应速率常数和最大反应速率出现的时间表现为SC—a13〉SC-a18〉SC—a19。【结论】葡萄糖和果糖均能作为铁还原菌株SC—a13、SC—a18和Sc—a19还原Fe(OH)。的优势碳源,淀粉的利用能力次之,心肌糖和纤维素则难以被直接利用。不同铁还原菌株之间利用不同糖源的Fe(OH)。还原反应速率常数具有较大差异。体系pH降低和剩余还原糖含量,可分别作为铁还原菌是否利用糖源进行Fe(Ⅲ)还原反应及其反应能力大小判定的特征。
易维洁曲东朱超王静
关键词:铁还原菌纯培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