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爱群

作品数:228 被引量:506H指数:11
供职机构:北京建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34篇专利
  • 8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2篇建筑科学
  • 27篇交通运输工程
  • 16篇自动化与计算...
  • 10篇天文地球
  • 4篇化学工程
  • 3篇电子电信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文化科学
  • 3篇理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气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0篇隔震
  • 41篇建筑
  • 40篇支座
  • 36篇地震
  • 19篇抗震
  • 18篇竖向
  • 18篇阻尼
  • 18篇橡胶支座
  • 17篇桥梁
  • 16篇混凝土
  • 16篇耗能
  • 14篇隔震支座
  • 13篇地震能
  • 13篇地震能量
  • 11篇点云
  • 11篇抗震性
  • 11篇抗震性能
  • 10篇刚度
  • 9篇地震动
  • 9篇剪力

机构

  • 226篇北京建筑大学
  • 73篇东南大学
  • 9篇江苏科技大学
  • 6篇宿迁学院
  • 6篇苏州科技大学
  • 5篇北京市建筑设...
  • 4篇大连理工大学
  • 4篇兰州理工大学
  • 4篇重庆城市综合...
  • 3篇南京林业大学
  • 3篇华北计算技术...
  • 2篇美国堪萨斯州...
  • 2篇北京建工建筑...
  • 2篇中铁二院重庆...
  • 2篇中国建筑科学...
  • 2篇苏州云白环境...
  • 1篇河海大学
  • 1篇北京市测绘设...
  • 1篇江苏大学
  • 1篇苏州科技学院

作者

  • 226篇李爱群
  • 62篇李爱群
  • 50篇解琳琳
  • 37篇杨参天
  • 26篇侯妙乐
  • 16篇曾德民
  • 14篇焦驰宇
  • 12篇侯苏伟
  • 11篇龙佩恒
  • 9篇王维
  • 8篇王毅娟
  • 7篇王浩
  • 6篇初明进
  • 6篇戚承志
  • 6篇缪长青
  • 6篇孙传智
  • 6篇丁幼亮
  • 6篇王星星
  • 6篇陈鑫
  • 6篇王维

传媒

  • 14篇东南大学学报...
  • 13篇工程力学
  • 7篇建筑结构学报
  • 5篇建筑结构
  • 4篇土木工程学报
  • 4篇工程抗震与加...
  • 3篇振动工程学报
  • 3篇振动与冲击
  • 2篇世界地震工程
  • 2篇工业建筑
  • 2篇浙江大学学报...
  • 2篇防灾减灾工程...
  • 2篇地理信息世界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太阳能学报
  • 1篇铁道建筑
  • 1篇桥梁建设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年份

  • 16篇2024
  • 37篇2023
  • 15篇2022
  • 35篇2021
  • 30篇2020
  • 43篇2019
  • 36篇2018
  • 11篇2017
  • 3篇2016
2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弹塑性阻尼装置
本发明涉及桥梁结构设计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弹塑性阻尼装置,包括:阻尼单元、上支座以及下支座,阻尼单元的两端分别以可滑动的方式安装在上支座的内部和下支座的内部,且安装完后存在间隙,因而,阻尼单元可在上支座和下支座之间运动。...
焦驰宇龙佩恒李爱群刘文勃吴宜峰侯苏伟乔宏朱格西程浩马银强
碟形弹簧竖向隔震装置的恢复力模型及其试验验证被引量:5
2019年
为研究碟形弹簧竖向隔震装置(DSI装置)的恢复力模型,对DSI装置的受力机理及变形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DSI装置的原点指向恢复力模型(OO恢复力模型).此外,对典型DSI装置进行往复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试验,分析其荷载-位移滞回曲线特征,并利用试验结果对OO恢复力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研究表明:OO恢复力模型具有典型的非对称性特征,摩擦力对其恢复力特性影响较大;往复荷载试验工况下,DSI装置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具有典型的非对称性特征,加载频率对其力学特性影响较小,动荷载幅值和加载预压位移的大小对其力学特性影响较大.随着动荷载幅值的增加,DSI装置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饱满度逐渐减小,因加、卸载刚度不同呈明显不对称性形状;随着加载预压位移的增大,DSI装置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趋于饱满,其耗能能力逐渐增强.OO恢复力模型能够有效模拟DSI装置的力学行为,利用OO恢复力模型计算的DSI装置的等效刚度及等效阻尼与试验结果的误差在8%之内.
王维李爱群李爱群王星星
关键词:碟形弹簧竖向隔震等效刚度等效阻尼
不同性能水平下600 MPa级高强钢筋混凝土柱位移角限值研究
2024年
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思想的600 MPa级高强钢筋混凝土柱位移角限值研究,对于推广高强钢筋混凝土柱的应用至关重要。通过17根HTRB630高强钢筋混凝土柱试件和3根HRB400钢筋混凝土柱试件的拟静力试验研究了其抗震性能。与HRB400钢筋混凝土柱相比,HTRB630高强钢筋混凝土柱的滞回曲线的形状没有发生明显改变,试件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和延性。将基于Kunnath损伤模型计算的损伤指数与试验中测量的损伤指数范围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Kunnath损伤模型可以准确计算HTRB630高强钢筋混凝土柱的损伤指标。根据HTRB630高强钢筋混凝土柱的破坏特点,以屈服点、峰值点和极限点作为高强钢筋混凝土柱的性能水平控制点。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思想,将600 MPa级高强钢筋混凝土柱的性能水平划分为5个性能水平,即正常使用、暂时使用、修复后使用、生命安全和接近倒塌性能水平。结合参考文献中600 MPa级高强钢筋混凝土柱的试验数据,对65个600 MPa级高强钢筋混凝土柱各特征点的位移角进行了相对频率统计分析,得到了600 MPa级高强钢筋混凝土柱在暂时使用、修复后使用和接近倒塌3个性能水平下具有超过90%安全保证率的位移角限值分别为1/150、1/80和1/60。
孙传智缪长青董勃李爱群李爱群庄美玲
关键词:性能水平
斗栱式木质隔震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斗栱式木质隔震装置,包括层构件,所述层构件包括多个横梁和至少一个纵梁,所述纵梁与所述横梁相互交叉卡接固定并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层构件有多层,多层所述层构件呈上下间隔设置;层连接件,所述层连接件连接在上...
曾德民解琳琳李爱群陈越杨参天杜志超刘谦敏
文献传递
适用于区域RC框架结构隔震韧性提升的简化模型被引量:6
2019年
近年来,区域建筑地震韧性提升已逐渐成为国际防震减灾领域的研究热点。该文以典型区域建筑RC框架结构为例,综合考虑区域计算效率和精度,以关键设计指标把握能力、关键结构响应预测能力和韧性水准评价结果为核心目标,研究了适用于该类结构隔震韧性提升的简化模型。基于基本案例,首先评价了广泛使用的基于剪切梁的组合简化模型的精度,结果表明:该模型无法把握关键设计指标底部剪力比,更重要的是无法预测影响韧性水准的关键结构响应最大楼面绝对加速度。鉴于此,该文建议了一种基于铁木辛柯梁的组合简化模型,可准确把握上述关键设计指标和结构响应。以一栋既有RC框架结构为例,实现了基于该简化模型的隔震韧性提升,并用于指导该结构的隔震韧性提升实际工程设计,结果表明:该模型可较好把握关键设计指标和预测关键结构响应,且韧性评价结果与精细模型评价结果相对误差小于4.5%,而基于剪切梁的组合简化模型预测的修复费用和工时误差分别高达177%和31.5%,表明该文建议的简化模型可服务于区域RC框架结构的隔震韧性提升。
卢嘉茗解琳琳解琳琳曾德民李爱群李爱群
关键词:RC框架结构隔震简化模型
一种箱式模块化钢结构组合柱铰接框架-支撑结构体系
本发明涉及模块化建筑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箱式模块化钢结构组合柱铰接框架‑支撑结构体系。为解决既有模块化建筑的建造高度低、连接节点构造复杂和抗震性能弱等问题,本发明通过:把槽钢双拼框架梁和拼接组合框架柱的连接节点设计成铰接,...
李爱群鲁松邓扬吴宜峰
一种曲面拟合的地面高光谱影像反射率校正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曲面拟合的地面高光谱影像反射率校正方法,首先,获取目标物高光谱影像、标准反射板高光谱影像和暗电流数据,将标准反射板高光谱影像减去暗电流数据得到标准反射板校正数据,或者在标准反射板高光谱影像中裁剪出标准反射...
吕书强侯妙乐李爱群黄纯豪高振华
文献传递
碳纤维板内曲面夹持式锚具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纤维板内曲面夹持式锚具,包括上夹板和下夹板,所述上夹板与所述下夹板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上夹板和所述下夹板相对的面为内曲面形状,所述上夹板的内曲面与所述下夹板的内曲面之间形成通孔,所述通孔内夹持碳纤维...
侯苏伟戚承志龙佩恒李爱群焦驰宇王毅娟吴宜峰乔宏路泽超
文献传递
一种叠层输送带支座
本发明提供一种叠层输送带支座,包括:输送带基体、上压板、下压板以及连接拉杆,上压板和下压板分别贴设于输送带基体的上、下表面,输送带基体内设有预留孔道,预留孔道的轴线与所述上压板和下压板垂直,预留孔道内置有连接拉杆,连接拉...
吴宜峰李爱群王浩焦驰宇侯苏伟
文献传递
隔震建筑橡胶柔性管道易损性模型研发及应用被引量:3
2021年
隔震技术是实现建筑地震韧性的有效手段,隔震层中存在大变形需求的柔性管道功能重要,但现阶段缺乏该类管道的地震易损性模型和损失后果函数,因而隔震结构的韧性评价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针对这一问题,以橡胶柔性管道为对象,基于前期开展的管道试验,明确了该类管道的2个关键损伤状态,建立了公称内径50 mm和100 mm的柔性管道的地震易损性模型。综合考虑各种成本,提出了修复费用后果函数,根据24个试件拆卸和安装时间数据确定了修复时间后果函数,从而建立了上述管道的损失后果函数。在此基础上,以一5层RC框架隔震结构为例,考虑公称内径和设计长度影响,设定了6种管道方案,评价了结构在设防地震与罕遇地震作用下的韧性水准。结果表明:在设防地震与罕遇地震作用下柔性管道修复费用占比最高可达88.5%和29.4%,但其修复工时对建筑修复时间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设防地震下加大设计长度可使管道修复费用得到有效控制,但罕遇地震下由于变形大,当管道长度小于相关规范建议值时增大管道长度也无法有效避免管道破坏,反而会导致管道修复费用增大。该研究的相关成果可为隔震建筑地震韧性设计和评价提供重要参考。
解琳琳解琳琳曾德民李爱群曾德民钟勃健
关键词:隔震
共2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