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
- 作品数:20 被引量:492H指数:13
-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 西藏金沙江断裂带西段晚古生代牙形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2
- 2000年
- 李勇吴瑞忠朱利东石和伊海生王成善
- 关键词:金沙江断裂带晚古生代
- 西藏中白垩世和始新世岩相古地理被引量:12
- 2001年
- 西藏中白垩世海相区可以识别出9种沉积相类型6个相组合带,老第三纪时可以鉴别出约5种岩相类型4个相组合带。建议将这些岩相组合带视为对应的海相次级地层分区。拉萨地体和羌塘地体在白垩纪中期海水分布可能继承了侏罗纪时的格局,并进一步扩展到了羌塘地体的南部和中部;与此同时,拉萨地体主体和特提斯喜马拉雅仍然被海水淹没,与全球同期海侵事件表现一致。
- 李祥辉王成善伊海生李勇
- 关键词:岩相古地理中白垩世始新世海侵事件沉积相
- 论龙门山前陆盆地与龙门山造山带的耦合关系被引量:35
- 1998年
- 论龙门山前陆盆地与龙门山造山带的耦合关系李勇(成都理工学院沉积地质研究所,成都610059)关键词盆山耦合沉积响应地层标识造山作用成盆作用前陆盆地造山带大陆动力学是当今地球科学研究的前沿课题,造山带及其毗邻盆地是研究大陆构造的两个最重要的构造单元,因...
- 李勇
- 关键词:盆山耦合造山作用前陆盆地造山带
- 全文增补中
- 藏北羌塘盆地侏罗纪大孢子的发现被引量:1
- 2000年
- 李勇伊海生王成善朱利东
- 关键词:地层侏罗纪大孢子羌塘盆地古植物地层
- 龙门山逆冲推覆作用的地层标识被引量:55
- 1995年
- 文章详细论述了龙门山前陆盆地充填地层中所记录的能反映龙门山冲断带道冲推覆作用的地层标识。根据地层标识,并结合龙门山冲断带构造分带、主干断裂与地层切割关系,以及岩浆岩和变质岩年龄频谱,将龙门山冲断带自诺利克期以来的道冲推覆作用分为6个边冲推覆构造幕和11个逆冲推覆构造事件。龙门山冲断带过冲推覆作用在时间上具多幕性和周期性,在空间上具前展式渐进推覆的特点;逆冲推覆作用的强度具有由北东向南西迁移的特点,并具左旋剪切的特征。
- 李勇曾允孚
- 关键词:前陆盆地龙门山
- 青藏高原东南缘晚第三纪盐源构造逸出盆地的沉积特征与构造控制被引量:14
- 2001年
- 晚第三纪盐源盆地位于夹持于鲜水河断裂与红河断裂之间的川滇块体的东南缘 ,并夹于木里弧与盐源弧形构造之间 ,为东西向展布并向南东凸出的弧形盆地 ,盆地中充填了巨厚的同构造期的磨拉石 ,是一个由顶底不整合面限制的构造层序 ,具有总体先向上变细后向上变粗变浅的完整沉积旋回 ;盆地自南而北的充填样式总体显示为冲积扇 (水下扇 )—深湖—湖沼—河流冲积平原 ,为一个南厚北薄楔形盆地 ,沉积特征表明该盆地具有单断张性盆地的充填特征 ,盆地的性质属构造逸出盆地。其成因机制为在印亚碰撞导致大陆块体侧向挤出作用过程中 ,川滇块体向南东挤出作用使该区由原来的挤压状态下逆冲系统转变为引张状态下的向南东的构造逃逸系统 ,从而在川滇块体内形成晚第三纪盐源盆地 ,盆地的长轴垂直于川滇块体南东向挤出方向。因此 ,晚第三纪盐源盆地是大陆块体侧向挤出作用的沉积响应 ,沉积物的时代研究表明川滇块体这次挤出构造事件出现的时间为晚中新世—上新世 ,其与 Tapponnier(1986 )
- 李勇侯中健司光影周荣军梁兴中
- 关键词:晚第三纪青藏高原
- 陆相岩石地层结构及其构成单元被引量:3
- 1994年
- 根据陆相岩石地层记录的特点,陆相岩石地层结构由4个描述单元组成,即岩层、岩层组、基本层序、基本层序组。陆相岩石地层结构概念充实了岩石地层单位的内容和含义,能够更好地描述陆相岩石地层。
- 李勇曾允孚
- 关键词:陆相岩层
- 造山作用与沉积响应被引量:51
- 2000年
- 造山带与沉积盆地是大陆上最基本的两个构造单元 ,具有盆山转换和盆山耦合的地质特征。造山作用主要体现为逆冲作用和走滑作用 ,造山带逆冲推覆作用所产生的构造负荷是前陆盆地生长的构造动力 ,控制前陆盆地的沉降 ,形成可容空间 ,并提供物源 ,导致盆地的沉降和物源在垂直造山带方向的迁移 ;造山带走滑作用不仅控制造山带内走滑挤压盆地的形成 ,而且控制前陆盆地的沉降和物源在平行造山带方向的迁移 ,以及盆地的抬升与侵蚀。沉积盆地地层记录是研究和再造造山带造山作用的窗口 ,本文总结了利用沉积响应再造造山带造山作用的不同尺度的地层标识 ,它们是 :盆地充填地层格架、不整合面、构造层序、粗碎屑楔状体、相及沉降中心的迁移、沉积物特征碎屑组分的变化、沉积物通量和沉积速率的增减、河流梯度、前缘隆起 ,以及放射性测量与裂变径迹年代测定。
- 李勇王成善曾允孚
- 关键词:盆山耦合造山作用
- 龙门山造山带构造地层学研究被引量:51
- 2000年
- 龙门山造山带属青藏高原东缘的陆内造山带 ,是一个独立的地层复合体 ,地层记录具有复杂性、混杂性、不连续性、不完整性和分带性等特征 ;根据龙门山造山带地层的构造变形、变位和变质特征以及边界断裂特征 ,可将龙门山造山带划分为 A、B、C三个构造地层带 ,其中 A带位于青川—茂汶断裂与北川—映秀断裂之间 ,属变形变质构造地层带 ,主要由志留系—泥盆系浅变质岩和前寒武系杂岩构成 ;B带位于北川—映秀断裂与彭灌断裂之间 ,属变形变位构造地层带 ,主要由上古生界—三叠系沉积岩构成 ;C带位于彭灌断裂与广元—大邑断裂之间 ,属变形构造地层带 ,主要由侏罗系至第三系红层构成。对不同类型构造地层带采用了不同的地层学研究方法 ,并建立了各个构造地层带的独立的地层系统 ,其中 A带采用构造—地 (岩 )层分析方法 ,B带采用构造片—地层分析方法 ,C带采用构造层序地层分析方法。
- 李勇孙爱珍
- 关键词:构造地层学龙门山造山带
- 青藏高原北部温泉活动沉积盆地的沉积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5
- 2005年
- 晚新生代温泉沉积盆地,是青藏高原腹地在南北向挤压、东西向伸展的构造背景下,沿南北向边界走滑断层,经边界正断层和内部张剪断层的进一步发展而形成的近南北向单断单剪楔形半地堑活动沉积盆地。它可能代表了晚新生代青藏高原第三期强烈挤压隆升事件,是侧向向东剪切挤出的结果。笔者以盆地充填序列和TL、ESR测年资料为主要依据,推测唐古拉山在30 0~2 5 0ka前后全面进入冰冻圈;而以温泉活动沉积盆地为代表的中更新世晚期(2 2 4 .0~1 5 0 .2ka)的冰碛 冰水堆积则对应于青藏高原第三期隆升的断陷盆地发育阶段;中更新世晚期—晚更新世中期(1 4 4 .0~5 6ka)为湖相沉积;晚更新世中期至今(35~0ka)对应于高原缓慢隆升与夷平发育阶段。长江溯源在35ka切割通天河盆地,形成通天河;而在1 6ka侵蚀切穿雁石坪 温泉兵站峡谷,形成布曲河。
- 段志明李勇李亚林张毅王谋黎兵
- 关键词:晚新生代青藏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