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萍
- 作品数:6 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卫生厅医学科研项目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经支撑喉镜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喉咽巨大血管瘤12例临床研究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探讨经支撑喉镜平阳霉素注射治疗下咽及喉部巨大血管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12例下咽及喉部巨大血管瘤患者术前行多导睡眠监测,在全身麻醉下常规行气管切开术,经口插入支撑喉镜进入咽喉部声门区,经长管针行血管瘤体内注射平阳霉素(每3周注射1次,总剂量<50mg)。结果:治愈10例,显效2例。术后经多导睡眠监测显示患者缺氧较术前明显改善。经1年以上的随访,未见复发。结论:该方法治疗下咽及喉部巨大血管瘤风险小、安全性高、喉功能保存好、治疗彻底,能改善患者缺氧,提高其生活质量,是治疗咽喉巨大血管瘤的一种理想方法。
- 郭浪刘树森江萍衡伟伟寿卫东
- 关键词:血管瘤支撑喉镜平阳霉素气管切开术
- 唇腭裂术后鼻唇畸形修复同期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对鼻气道阻力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唇腭裂患者二期鼻唇畸形修复同期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对鼻气道阻力的影响。方法:应用主动性前鼻测压法,测定18例唇腭裂患者二期鼻唇畸形修复时同期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前后鼻气道阻力和主观鼻开放感觉的评分情况。结果:18例患者术前鼻气道阻力为(0.664±0.200)kPa/(s·L);术后6个月为(0.304±0.180)kPa/(s·L),12个月为(0.396±0.250)kPa/(s·L),术后6个月和12个月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前主观鼻开放感觉评分为7.5±1.5,术后6个月为2.1±2.0,12个月为3.0±2.4,术后6个月和12个月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鼻中隔偏曲的矫正应视为唇腭裂鼻唇畸形整复的重要内容之一,可显著降低患者的鼻气道阻力,同时患者的鼻通气功能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 衡伟伟刘树森鲁勇江萍郭浪
- 关键词:鼻中隔偏曲鼻气道阻力
-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舌根囊肿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1
- 2012年
-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舌根囊肿的可行性。方法:在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的条件下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对14例舌根囊肿患者进行治疗,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并发症,并进行随访。结果:14例患者囊肿均完全切除,其中12例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进行了一次性治疗,2例患者在局部麻醉下进行了第2次手术。手术时间5~10min,术中出血1~5ml。术毕常规拔除气管导管,无气管切开患者。咽部异物感VAS评分由术前的83.1±11.2降至术后10.3±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无明显咽痛、出血或呼吸困难等并发症,语音和舌根运动功能不受影响。随访7个月~3年,仅1例术后半年复发,治愈率为92.9%(13/14)。结论: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舌根囊肿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和复发率低的优点,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手段。
- 刘树森江萍衡伟伟郭浪
- 关键词:射频消融术
- 鼻内镜联合上颌窦根治术摘除巨大鼻-翼腭窝神经鞘瘤5例被引量:5
- 2017年
- 神经鞘瘤为一种起源于周围神经雪旺细胞的肿瘤,多属于良性[1]。全身各部位均可发生,大部分多发于头颈部(25%~45%)[2],发生于耳鼻咽喉者较少见(4%),而发生于鼻窦、翼腭窝联合部位的巨大神经鞘瘤更罕见。我院2014-01-2017-03期间收治鼻-翼腭窝较大的神经鞘瘤5例,均经手术治疗和病理确诊,术后随访6个月~3年均未见复发,现报告如下。
- 郭浪刘树森江萍衡伟伟张磊
- 关键词:神经鞘瘤内镜术
- 内耳注入携带IL-4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豚鼠免疫性内耳病基因治疗的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研究内耳局部植入白细胞介素4(IL -4)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对免疫性内耳病豚鼠内耳病理损伤和听功能的调节与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钥孔嘁血蓝蛋白(KLH)抗原在已致敏的豚鼠圆窗龛局部免疫,制成豚鼠免疫性内耳病模型55只,分为五组:A组(BMSCs载体组)、B组(BM SCs空载体对照组)、C组(重组慢病毒IL -4基因组)、D组(慢病毒空载体对照组)及E组(模拟手术对照组),每组11只,各组均将相应的悬液20μl[BMSCs悬液中含BMSCs(1.5~2.0)×106,慢病毒浓缩液浓度为0.5×108 pfu]经鼓阶开窗植入内耳。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试验法、免疫酶组织化学试验法观察IL -4基因产物在内耳组织结构中的分布和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观察血清抗KLH特异性抗体水平,ABR测试听功能变化。结果与免疫前相比,免疫后A、B、C组ABR波Ⅲ阈值不同程度降低,A组阈值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BMSCs荧光反应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鼓阶、前庭阶;内耳光镜观察A、B、C组仅在鼓阶内有絮状物,注射部位有少量红细胞和白细胞,D、E组可见不同程度的膜迷路积水,螺旋神经节和蜗轴小血管周围有单个核细胞浸润。结论重组IL -4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可在体外成功转染BM SCs ,经鼓阶途径植入内耳后可在内耳迁移并产生基因产物IL -4,可明显减轻免疫性内耳病动物的内耳免疫炎性反应和听功能损伤,而BMSCs可以作为细胞载体把携带有目的基因的治疗因子迁移到损伤部位而发挥治疗作用。
- 郭浪谭长强刘树森江萍衡伟伟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白细胞介素4慢病毒基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