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剑宏
- 作品数:9 被引量:60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双源双能量CT扫描在锁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采用双源双能量CT(dual-energy CT,DECT)扫描,探讨其在合并韧带损伤的锁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10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6例、女4例。平均年龄39.8岁,年龄范围15~67岁。利用DECT技术重建健侧及骨折端锁骨远端下表面斜方韧带及锥状韧带。锁骨远端骨折的类型和数量如下:Neer-craig 5型10例(骨折组),以健侧自身对照重建10例(对照组)。所有DECT韧带特定颜色映射图像均由1名放射科医生和1名骨科医师独立分析。每个重建韧带分为近端、中间和远端三部分,并使用三点量表分别评分(0=不存在"双能量染色";1=部分"双能量染色";2=完全"双能量染色")。结果重建韧带的总可视化得分平均值为5分或更多,满分6分。骨折组:斜方韧带(5.0±0.1)分,锥状韧带(5.2±0.1)分;对照组:斜方韧带(5.3±0.2)分,锥状韧带(5.7±0.2)分,对斜方韧带及锥状韧带的观察具有高度一致性(范围0.72~0.94)。结论DECT成像技术可以成为定性显示锁骨远端骨折斜方韧带及锥状韧带完整性,为指导临床分型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 吴剑宏罗倩张蕾吴晓明
- 关键词:锁骨远端骨折
- 肱骨近端骨折髓内钉治疗的老概念与新方法——第三代肱骨近端髓内钉的设计理念和临床实践被引量:25
- 2015年
- 肱骨近端骨折是常见的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率占全身骨折的2.5%~5.0%。随着人口结构的老龄化和预期寿命的延长,发病人数呈快速上升趋势,同时骨折严重性也随之增加,无移位或轻微移位骨折占整个肱骨近端骨折的比例下降了近50%。肱骨近端骨折畸形愈合导致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 吴晓明吴剑宏王秋根
-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髓内钉骨质疏松性骨折生活自理能力
- 浮膝损伤治疗进展被引量:1
- 2017年
- 浮膝损伤一般为高能量暴力所致,合并伤较多,伤情严重复杂,容易漏诊,治疗困难,并发症较多。目前对浮膝损伤采用手术治疗已达成共识,但其骨折分型、手术时机选择、手术方式及其内固定物选择尚存争议。研究表明,除骨折治疗外,还需注重韧带和半月板、血管神经损伤及其他部位骨折等的诊治,以提高浮膝损伤治疗的效果。该文就浮膝损伤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梁海鹏吴剑宏王秋根
- 关键词:浮膝损伤股骨骨折胫骨骨折手术治疗
- 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的治疗与进展被引量:12
- 2018年
- 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是骨折后常见并发症。目前,其治疗在国内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在手术治疗适应症和处理方法等方面均缺乏详细研究报道。近年,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出现显著提高了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的治疗效果。该文主要就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治疗的近年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王琦沙一帆王秋根李曦吴剑宏
-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
- 锁骨外侧端骨折公济分型的建立及其治疗策略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建立不稳定型锁骨外侧端骨折的新分型以指导临床治疗,并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7例锁骨外侧端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提供37例,男22,女15例;平均年龄为49.1岁(范围22~78岁)。天津市天津医院上肢二病区提供30例,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为47.6岁(范围19~76岁)。通过肩关节Zanca位X线片及CT测量喙锁间隙和锁骨下表面骨折块至锁骨远端的距离来判断韧带损伤情况。以肩关节Zanca位X线片及锁骨下表面CT三维重建像测量为基础,根据骨折与喙锁韧带止点关系、喙锁韧带损伤、肩锁关节是否受累及骨折稳定性等要素建立锁骨外侧端骨折公济分型,对稳定型骨折推荐采用保守治疗,不稳定型骨折推荐采用手术治疗。3名经验丰富的骨科医生和3名放射科医生独立观察67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根据新建立的公济分型确定骨折类型,间隔4周后随机进行再次分型;最后随机选取15例资料由2名经简单培训的低年资骨科医生进行分型(内部验证);计算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efficient,ICC)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锁骨外侧端骨折公济分型共5型,1型:孤立的锥状结节撕脱性骨折,骨折线位于喙突内侧;2型:完整累及斜方韧带和锥状韧带锁骨止点,骨折线延伸至锁骨中段,肩锁关节完整;3型:锁骨下表面骨折块分别累及斜方韧带和锥状韧带锁骨止点;4型:锥状韧带断裂,斜方韧带锁骨止点撕脱性骨折;5型:锥状韧带完整,斜方韧带锁骨止点撕脱性骨折。67例中例1型18例,2型4例,3型8例,4型32例,5型5例。公济分型的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的一致性均良好(骨科医生ICC为0.782,放射科医生ICC为0.750;骨科医生与放射科医生第1次ICC为0.764,第2次ICC为0.778;内部检验ICC为0.793)。1型和2型骨折行锁骨外侧端解剖钢板固定联合喙突锚钉固定,3型和4型
- 吴剑宏东靖明韩志华付中国向明倪卫东张蕾吴晓明
- 关键词:锁骨骨折
- 光热效应及年龄因素对软骨细胞及骨关节炎模型制备的影响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SD大鼠膝关节对热损伤的耐受能力,探究年龄因素诱导膝关节骨关节炎发生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按月龄分3组:青年组(1月龄)、中年组(6月龄)、老年组(18月龄)。取各年龄组大鼠各3只,大鼠双侧膝关节腔注入100μL浓度为100 mg/L的Cu9S5@SiO2,用980 nm、0.72 W/cm2激光照射右侧膝关节,温度上升至50℃后持续5 min,左侧膝关节作为对照组。4周后,观察大鼠膝关节软骨组织损伤情况。分别提取青、中、老年SD大鼠原代膝关节软骨细胞,检测3种细胞的端粒相对长度鉴定软骨细胞的衰老程度。依据来源将提取的软骨细胞分为青年、中年、老年。CCK-8法检测各年龄软骨细胞正常培养时的增殖能力及对过氧化氢(H2O2)和白细胞介素(IL)-1β的耐受能力。使用50μmol/L H2O2和100 ng/mL IL-1β分别干预3种软骨细胞后以TUNEL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光热损伤4周后青、中、老年组大鼠软骨损伤程度依次增加。CCK-8法显示青、中、老年大鼠膝关节软骨细胞增殖能力依次减弱(P<0.05)。在H2O2作用下,中年大鼠软骨细胞抵抗能力最强,青年次之,老年最弱。IL-1β作用下,当其浓度≤200 ng/mL时能促进青、中年大鼠软骨细胞增殖能力,浓度>60 ng/mL时明显抑制老年大鼠软骨细胞增殖能力。TUNEL细胞凋亡检测显示50μmol/L H2O2干预后青、中、老年大鼠软骨细胞凋亡比例依次减低(P<0.05);100 ng/mL IL-1β干预后各年龄大鼠软骨细胞凋亡均无明显增高(P>0.05)。结论不同年龄大鼠软骨细胞的增殖能力、对活性氧(ROS)和IL-1β的耐受能力差异显著。年龄越大,其自身增殖活性越低,抵抗外界损伤的能力越弱。初步验证了年龄因素诱导骨关节炎发生的机制。
- 赵晶鹏邓国英周峰纪安琪翟玥沙一帆王秋根王谦张菲吴剑宏
- 关键词:骨关节炎年龄
- 改善成骨微环境促进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8年
- 间充质干细胞(MSC)具有多向分化潜能,适宜的成骨微环境可促进MSC的成骨分化。因此,改善成骨微环境,促进MSC成骨分化在骨组织工程及再生医学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主要从调节细胞因子及支架支持从而改善细胞外基质(ECM),调节血管生成因子、基因重组细胞移植及人工支架预血管化从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改善MSC与其他细胞间的相互作用3个方面对改善成骨微环境促进MSC成骨分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李春霖邓国英王秋根吴剑宏
-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微环境成骨分化骨组织工程
- 肱骨大结节骨折向下移位的临床意义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探讨肩关节正位X线片上表现为“向下移位”的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24例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男10例,女14例;平均年龄54岁(19~68岁);左侧8例,右侧16例。此24例患者肩关节正位X线片均表现为大结节骨折与肱骨头之间的关系接近正常,大结节骨折向肱骨干侧移位,其下缘与肱骨干外侧皮质最上缘之间出现重叠,定义为肱骨大结节骨折“向下移位”。24例患者同时接受CT检查,了解大结节骨折移位方向及是否合并肱骨解剖颈骨折。结果10例患者肩关节正位X线片上发现轻微移位的解剖颈骨折。CT检查结果发现23例患者存在解剖颈骨折;22例患者肱骨大结节向后移位,2例患者向后下移位。影像学测量显示:向后移位距离平均为(10.5±4.5)mm。肱骨头和肱骨干之间的移位程度平均为(2.54±1,5)min,颈干角平均为147.2°±9.2°;肱骨头与大结节之间的距离平均为(10.8±3.4)mm,大结节下缘与肱骨干之间的重叠程度平均为(12.5±5.9)mm。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大结节向下移位程度与肱骨头顶点.大结节顶点之间的距离无相关性(P〉0.05),与颈干角有相关性(P〈0.05)。结论肩关节正位X线片上表现为肱骨大结节骨折“向下移位”的实质为向后移位的大结节骨折在正位X线片上的重叠影。向后方移位的大结节骨折伴轻微移位的解剖颈骨折是肱骨近端外翻压缩骨折的一种表现。肱骨大结节骨折“向下移位”高度提示存在隐匿性或轻微移位肱骨颈骨折。
- 吴剑宏吴腾飞王丹王秋根吴晓明
- 关键词:肩关节放射摄影术骨折压缩性
- 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的手术治疗策略被引量:11
- 2017年
-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研究12例于2005年1月—2015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患者。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和损伤原因,手术前后腕关节正、侧位X线摄片检查和CT检查结果,以及末次随访时背伸、屈曲、旋前、旋后功能照。随访2年左右,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腕关节背伸/屈曲、旋前/旋后活动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Quick-DASH评分,以及掌侧成角畸形和背侧成角畸形患者术后尺骨变异、尺偏角和掌倾角;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2例患者的年龄24~68岁,中位年龄为37岁;关节外畸形愈合10例,关节内畸形愈合2例;合并骨折包括尺骨茎突骨折4例,尺骨远端骨折1例,舟状骨骨折1例。10例关节外畸形愈合患者的手术时间为伤后35~128d,中位手术时间为伤后63d;其中行掌侧截骨+桡骨延长术5例,行背侧截骨+桡骨延长术2例,行桡骨延长+尺骨短缩术1例,行尺骨短缩术2例。2例关节内畸形愈合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别为伤后185d和10年,均行背侧截骨术;其中1例早期患者行背侧截骨+自体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术,另1例行背侧钢板固定腕关节融合术。中位随访时间为2年,术后腕关节背伸/屈曲、旋前/旋后活动度,疼痛VAS评分、QuickDASH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值均<0.05);掌侧成角畸形和背侧成角畸形患者的术后尺骨变异、尺偏角和掌倾角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值均<0.05);术后发生局部疼痛1例、旋后受限4例、桡腕关节炎1例、旋前受限1例,但均未发生感染、骨不连和与内固定相关的并发症。结论对有症状的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患者,截骨矫形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改善畸形外观,减轻疼痛,改善腕关节功能。
- 吴剑宏王建东王谦曹雷王秋根
-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手术截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