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梗死
  • 2篇动脉
  • 2篇脑梗死患者
  • 2篇急性
  • 1篇丹红
  • 1篇丹红注射液
  • 1篇丹红注射液治...
  • 1篇单发
  • 1篇单发性
  • 1篇蛋白
  • 1篇电图
  • 1篇动脉狭窄
  • 1篇动脉血
  • 1篇眩晕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成形
  • 1篇血管成形术
  • 1篇血症

机构

  • 8篇安钢职工总医...
  • 1篇北京医院
  • 1篇安阳钢铁集团...

作者

  • 9篇张秀海
  • 5篇郭予东
  • 5篇王艳玲
  • 2篇王艳铃
  • 2篇柳祥忠
  • 2篇张赟
  • 2篇张贇
  • 2篇金红
  • 2篇郭爱香
  • 1篇张军杰
  • 1篇王利军
  • 1篇刘加春
  • 1篇王大明
  • 1篇刘少静
  • 1篇杜培坤
  • 1篇王九云

传媒

  • 2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中国校医
  • 1篇医学文选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疾病监测与控...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1
  • 1篇2006
  • 1篇200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危重病患者动脉血乳酸水平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相关性研究
2015年
目的探讨危重病患者动脉血乳酸水平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120例危重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每组6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入院24 h内的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及动脉血乳酸水平;以患者A-PAcHEⅡ评分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B组,C组3组,并对其动脉血乳酸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比较A-PAcHEⅡ评分及动脉血乳酸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动脉血乳酸水平高于A组(P<0.05),而C组患者的动脉血乳酸水平则高于A组与B组(P<0.05)。结论动脉血乳酸水平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是检测危重病患者病情变化情况的重要指标,且患者动脉血乳酸水平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呈正相关。
张赟王艳玲张秀海
关键词:危重病患者
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的临床治疗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调查研究长春西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患者实施长春西汀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倍他司丁片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有效率为97.1%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观察组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长春西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症状的临床效果高于倍他司丁片,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运用。
杜培坤王艳玲金红张秀海
脊髓空洞症的诊断与治疗(附6例报告)
2000年
张秀海张军杰
关键词:脊髓空洞症CT
急性脑梗死患者甲状腺激素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6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和5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FT3)、甲状腺素(T4)、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并对2组进行比较。结果甲状腺激素水平T4、FT4、TSH在治疗前后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在治疗前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FT3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降低更显著(P<0.01),在治疗后T3、FT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的保护性应激反应可引起T3和FT3下降,并且T3和FT3的降低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随着病情好转逐渐恢复;对于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有助于监测治疗和判断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
张秀海王艳玲郭爱香王九云柳祥忠张贇郭予东
关键词:脑梗死甲状腺激素正常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征
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分析
2017年
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应用问题。方法随机选择某院2012年12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64例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患者选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者选用依达拉奉+甘露醇治疗,对比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26例、有效3例、一般2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0.62%;对照组患者显效20例、有效6例、一般3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8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良好、安全性高。
郭予东王艳铃张秀海金红张赟刘少静杜培昆
关键词:丹红
脑电图在癫痫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6年
癫痫是患者大脑内部的某神经元突然兴奋过程放电而造成的功能暂时性障碍。由于癫痫患者大多数在夜间发作,患者本身对发病的过程又无较大的印象,医生对发病过程的掌握通常来自患者家属或发病时在场的旁人,这种意义上的诊断不基于患者本身的病情不太可靠。本通过对中外癫痫治疗的案例比较,发现脑电图是可以对癫痫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有效手段。因为在两种病因中原发性和继发性,患者的神经细胞都有因异常的兴奋造成的电位增高而造成的放电现象。脑电图对癫痫的治疗意义在于可以定性或者是定量的对癫痫进行一定的分析过程,脑电图的在治疗的重要作用逐渐在癫痫中不断的体现出来,可以对难以医治的癫痫进行检测。
郭予东王艳铃张秀海
关键词:癫痫
注射用藻酸双酯钠治疗高脂血症5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注射用藻酸双酯钠(PSS)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我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并确诊为高脂血症的患者102例,并按随机原则分治疗组(注射用藻酸双酯钠组)和对照组(口服苯扎贝特组)。治疗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48.6±7.3)岁;对照组52例:男31例,女21例;平均年龄(49.1±6.9)岁。治疗组给予静滴注射用藻酸双酯钠0.1g(2mL),1次/d;对照组给予口服苯扎贝特胶囊0.23,次/d,14d为一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并观察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TC、TG、LDL-C水平治疗前分别为(5.92±0.76)、(2.11±0.41)、(3.96±0.71)和(5.89±0.78)、(2.09±0.39)、(3.92 0.63)mmoL/L,治疗后分别降至(4.63±0.67)、(1.42±0.26)、(2.87±0.45)和(5.13±0.77)、(2.07±0.33)、(3.02±0.51)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HDL-C水平治疗前分别为(1.06±0.34)、(1.10±0.32)mmoL/L,治疗后分别升至(1.48±0.42)、(1.18±0.28)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显效25例(50.00%),有效22例(44.00%),总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显效18例(34.62%),有效20例(38.46%),总有效率(7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出现不良反应分别有2例(4.0%)、5例(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藻酸双酯钠降低TC、TG、LDL-C及升高HDL-C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
张秀海王艳玲郭爱香柳祥忠张贇郭予东
关键词:藻酸双酯钠高脂血症苯扎贝特
颈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观察过滤伞保护下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疗效、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临床经颈部血管彩色超声检查、 DSA脑血管造影确诊的颈动脉狡窄患者24例,进行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中采用过滤伞装置,首先将过滤伞通过狭窄部位并释放,然后将所选择的自膨式支架(Wallstent或Smart)跨过狭窄部位释放支架,再将扩张球囊进行后扩张,观察手术期脑栓塞发生的情况,大体现察回收的过滤伞。结果 24例过滤伞放置及支架成形术均成功实施,回收的过滤伞中15个发现组织碎片,无手术死亡及症状性脑血栓栓塞并发症,临床回访无脑缺血事件发生。结论过滤伞的保护作用能提高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但如何改进过滤伞或探索更为合理安全的保护措施,需要进一步探讨。
张秀海王大明刘加春王利军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血管成形术
脑梗死急性期s100蛋白的变化及对预后的判断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s100蛋白的变化及对预后的价值。方法 4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为研究组,对照组为同期40例健康检查的中老年人群。对比两组血压、血糖、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及s100蛋白浓度;研究组中死亡患者与未死亡患者s100蛋白浓度。结果研究组入院时、入院72 h、入院1周s100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s100蛋白水平以入院72 h表达最高(P<0.05)。研究组中死亡患者入院时、入院72 h、入院1周s100蛋白水平分别为(0.153±0.058)、(0.265±0.085)、(0.203±0.081)ng/ml低于未死亡患者的(0.178±0.063)、(0.316±0.099)、(0.268±0.074)ng/ml(P<0.05)。结论 s100蛋白随脑梗死的病情进展出现变化,可作为判断治疗疗效及患者预后的实验室标志物。
郭予东王艳玲张秀海
关键词:脑梗死S100蛋白急性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