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雪莲

作品数:8 被引量:49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市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细胞
  • 6篇儿童
  • 4篇淋巴
  • 3篇预后
  • 3篇淋巴瘤
  • 3篇淋巴细胞
  • 3篇急性
  • 3篇白血
  • 3篇白血病
  • 2篇重症
  • 2篇重症监护
  • 2篇重症监护室
  • 2篇淋巴细胞白血...
  • 2篇免疫
  • 2篇母细胞
  • 2篇金淋巴瘤
  • 2篇霍奇金
  • 2篇霍奇金淋巴瘤
  • 2篇急性淋巴细胞
  • 2篇急性淋巴细胞...

机构

  • 8篇上海市儿童医...

作者

  • 8篇廖雪莲
  • 5篇李红
  • 5篇杨静薇
  • 5篇蒋慧
  • 4篇夏敏
  • 4篇邵静波
  • 4篇陆正华
  • 3篇张娜
  • 3篇张泓
  • 3篇刘家应
  • 2篇刘青
  • 2篇高原
  • 1篇蒋莎义
  • 1篇戎群芳
  • 1篇朱嘉莳
  • 1篇杨为群
  • 1篇孙恒娟
  • 1篇刘亚楠

传媒

  • 3篇中华实用儿科...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中国小儿血液...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重症监护室感染患儿CD64表达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评估CD64指数在重症监护室感染患儿中的临床意义和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疾病/对照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0年3月重症监护室住院的发热患儿共60例入选疾病组,发热定义为体表温度≥38℃,其中明确或高度怀疑为细菌感染的28例,明确为病毒感染者32例,幼儿型风湿病、川崎病等非感染性患儿剔除本研究;对照组为外科患儿或健康体检儿童共50例。所有患儿均在入选后第1天进行CD64流式测定.疾病组患儿还同步进行血常规、血沉、降钙素原、血培养和痰培养等的检测。统计分析使用SAS16.0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面±s)表示,分类变量应用X^2检验,连续变量比较使用配对单侧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中均以肺炎最为常见,分别为57.1%和71.9%。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和对照组的CD64指数分别为(12.6±9.7)、(5.4±2.42)和(2.9±0.77),表明细菌组和病毒组相对于对照组而言,CD64指数均出现增高,而细菌组的增高明显高于病毒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1.002,P=0.004)。结论重症监护室感染患儿中CD64的检测可有助于区分细菌和病毒感染,为临床用药治疗和判断停药时机提供可行的策略和重要依据。
夏敏戎群芳张泓刘家应廖雪莲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流式细胞术
CD38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特点和与预后的关系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儿中CD38的表达特点以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以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法79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B系)初发者,入院后均应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免疫分型,并同时进行微小残留病变(MRD)的筛选,当抗原表达符合CD38低表达时,进一步与其他3色抗体(CD10、CD19和CD34)一起进行共4色的抗体组合检测,作为筛选指标进行进一步的监测。根据CD38表达将ALL患儿分为CD38高表达组和CD38低表达组,对两组进行免疫分型特点、危险分层和生存时间的比较,统计分析使用SPSS16.0软件,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初发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B系)患儿共79例,CD38低表达组为50/79例(63.3%),CD38高表达组为29/79例(36.7%);79例患儿中仅存在cD38/cD10/cD34/cD19一个筛选指标的4例,包含CD38/CD10/CD34/CD19且≥2个其他筛选指标(如TdT/CD10/CD34/CD19、CD66c/CD10/CD34/CD19和CD45/CD10/CD34/CD19等)的46例,无筛选指标的18例。危险分层中CD38低表达、CD38高表达两组分别为低危21/5例,中危14/15例,高危15/9例。CD38低表达组中early Pre-B33例,Pre—B12例,Mature-B5例,CD38高表达组中eadyPre-B21例,Pre-B5例,Mature-B3例;两组中CD38高表达组的高危分层明显大于CD38低表达组(F=6.24,P=0.044),并且生存时间明显小于CD38低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2,P=0.022)。结论CD38低表达时可作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MRD监测指标,CD38高表达组生存时间缩短,可能为ALL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夏敏张泓刘家应廖雪莲李红刘青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D38免疫分型微小残留病变预后
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单中心临床研究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探讨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效果。方法2000年1月至2012年10月在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的初发NHL患儿45例,按照WHO淋巴瘤分型标准诊断;按不同免疫标记、病理分型及肿瘤分期予以化疗方案;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分析总生存率(0s)和无事件生存率(EFS)。结果45例患儿进入统计,男37例,女8例;年龄(6.73±3.12)岁。其中B细胞淋巴瘤(B—NHL)26例,T细胞淋巴瘤(T—NHL)19例。根据St.Jude分期系统,Ⅱ期6例,Ⅲ期21例,Ⅳ期18例。B.NHL原发于腹腔14例,T—NHL原发于腹腔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T-NHL原发于纵隔8例,B.NHL原发于纵隔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43例(95.56%)患儿治疗后获得缓解(完全缓解+部分缓解),2例未缓解,其中1例Ⅲ期,1例Ⅳ期。随访至2013年3月30日,36例(80.00%)获得持续缓解(CCR),随访时间5—15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48个月。3例分别在原发部位及颈部复发(Ⅲ期2例,Ⅳ期1例),复发时间为4、9、24个月。预计5年0s及EFS分别为(78.4±6.4)%、(71.3±7.5)%。23/26例(88.46%)B—NHL患儿获得CCR,13/19例(68.42%)T—NHL患儿获得CCR。B—NI-IL和T-NHL2组患儿预计5年OS分别为(86.7±7.2)%和(68.0±10.8)%;预计5年EFS分别为(79.5±9.6)%和(60.5±12.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6,0.323)。单因素分析提示临床分期影响预后(P=0.024)。结论儿童B—NHL原发部位多见于腹腔,T—NHL原发部位多见于纵隔。儿童B—NHL相对于T—NHL,能达到较快缓解,取得较好预后。儿童T—NHL就诊时较B-NHL年龄偏大,且以晚期居多(Ⅲ期+Ⅳ期),导致其预后不良。
邵静波蒋慧陆正华杨静薇李红张娜杨为群廖雪莲
关键词:非霍杰金淋巴瘤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儿童
儿童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4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分析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病例资料,探讨其疗效,分析复发相关因素。方法45例LCH患儿按上海市儿童医院一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2007方案(SCH—LCH-2007方案)(即改良版DAL~HX83/90方案)分为3组:A组(仅有骨骼病变)18例;B组(任何软组织受累,有或无骨损害)6例;C组(出现脏器受累)21例。分组治疗并阶段性评估。(1)初始方案:A组[醋酸泼尼松(Pred)+长春新碱(VCR)]疗程28周,B组[Pred+VCR十足叶乙甙(VPl6)+6巯基嘌呤(6MP)]疗程43周,C组[Pred+VCR+VPl6+6MP+甲氨蝶呤(MTX)]疗程52周。(2)复发后再治疗方案:①原方案依次逐步升级治疗(A组升B组、B组升c组);②c组患者个体方案,如VPl6增减、胸腺肽和/或环孢素维持等。结果45例患儿总有效率达93.3%(42/45例),总复发率为26.7%(12/45例),其中A组和B组患儿全部有效,C组患儿中2例死亡、1例失访。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性别,组别,骨骼、软组织、皮疹、淋巴结、肺、口腔、耳、垂体受累这些因素对于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肝、脾受累和造血功能这3个因素对于是否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P:0.0071、脾P=0.0169、造血功能P=0.0111)。结论儿童LCH病变可多系统受累并反复,改良DAL—HX83/90方案通过分组化疗,总体疗效较好;肝、脾和造血功能受累与复发有相关性。
廖雪莲蒋慧陆正华邵静波杨静薇蒋莎义
关键词: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化疗儿童
重症监护室中以胸腹水首发的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流式诊断及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评估流式细胞术行胸腹水免疫分型在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lym-phoma,NHL)诊断中的应用特点。方法2011年2月_2013年11月上海市儿童医院重症监护室(ICU)中12例诊断NHL患儿,男11例,女1例,年龄1~13岁,对病程中首发出现胸水或腹水的患儿,均应用流式进行免疫分型分析。免疫分型抗体包括CD45、CD10、CD33、CD7、CD1a、MPO、cCD3、CD79a、CD22、CD19、CD20、CD5、CD3、κ、λ、αβ、γδ和CD56等常见的T、B和NK标记,必要时加做CD30标记。结果12例伴有胸腹水的患儿最终均确诊为NHL,其病情危重,进展迅速。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诊断为NHL-B系6例,其中5例为腹水,1例为胸水,B系中CD20都出现高表达;诊断为NHL-T系4例,胸水3例,胸腹水混合1例,T系中αβ或γδ出现单克隆表达;另2例出现CD30的表达,确诊为间变大细胞淋巴瘤,2例均为胸水,其细胞形态学具有异质性。结论胸腹水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在儿童淋巴瘤辅助诊断中具有早期、快速和准确的特点,为早期化疗及抢救争取了时间,并为化疗中联合应用美罗华等靶向药物提供依据。
夏敏孙恒娟高原廖雪莲刘亚楠蒋慧
关键词: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免疫表型
小儿肝母细胞瘤24例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小儿肝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和生存状况,明确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2009年1月-2013年6月上海市儿童医院初诊并接受治疗的肝母细胞瘤共24例,采用国际儿童肿瘤协会的PRETEXT分期法进行疾病分期,采用手术和化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法,评估其生存率与疾病分期、治疗策略的相关性。结果 24例患者中男15例,女9例,平均年龄(19±12.4)个月。随访至2014年6月30日,平均随访时间(25.6±19.5)个月。Ⅱ期3例(12.5%),Ⅲ期12例(50%),Ⅳ期9例(37.5%),5年总体生存率(OS)和无病生存率(EFS)分别为65.63%±9.83%和43.93%±12.04%。Ⅱ期、Ⅲ期、Ⅳ期的5年OS分别为:100%、91.67%±8.33%和22.22%±14.7%(P=0.001);5年EFS分别为100%、48.89%±13.06%和12.5%±16.67%(P=0.0003)。治疗策略上先行肿瘤根治术3例,均痊愈;余21例行肿瘤穿刺/活检,化疗,手术,再化疗,至今生存13例,复发死亡4例,放弃/失访4例。结论小儿肝母细胞瘤发病年龄小,治疗倾向于手术完整切除为主,辅以术前和术后化疗。疾病分期和肿瘤的完整切除是影响肝母细胞瘤的危险因素。
陆正华杨静薇邵静波李红廖雪莲张娜蒋慧
关键词:肝母细胞瘤预后因素
以亚砷酸为主的方案治疗PML-RARa阳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观察不同方案治疗PML—RARa融合基因阳性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患儿的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1992年1月至2013年3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的APL患儿32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全反式维甲酸(ATRA)+化疗组(A组)以及ATRA+亚砷酸(ATO)组(B组),根据不同的危险度分期分为低、中、高度组,分析其临床特征、诱导缓解情况、远期疗效及尿砷水平。结果1.A组93.3%(14/15例)获得血液学缓解(HCR),中位缓解时间为38(28~63)d。B组94.1%(16/17例)患儿获得HCR,中位缓解时间为29(10~42)d,较A组缓解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3,P=0.002)。2.A组与B组患儿的5年无事件生存(EFS)率分别为(60.0±12.6)%和(81.9±9.5)%,5年总生存期(OS)比率分别为(72.2±11.9)%和(94.1±5.7)%,B组患儿的5年EFS率及5年OS率均高于A组患儿20%以上,但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15、2.88,P=0.28、0.16)。3.低中危组与高危组患儿5年EFS率分别为(74.0±10.1)%和(64.8±14.3)%,5年0s率分别为(84.7±8.1)%和(71.3±14.1)%,高危组患儿的5年EFS率及5年OS率均低于低中危组患儿的1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0.36,P=0.71、0.55)。4.ATO相关的不良反应包括心电图异常及肝损害,经对症治疗可好转。通过尿砷浓度检测监测体内ATO蓄积情况,停药后尿砷浓度明显下降,远期随访未发现ATO相关的神经系统毒性及第二肿瘤。结论以ATRA联合ATO为主的治疗方案可替代以传统化疗药物为主的治疗方案,远期随访未发现ATO相关的神经系统毒性及第二肿瘤。按照危险度治疗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朱嘉莳蒋慧陆正华杨静薇邵静波李红廖雪莲张娜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全反式维甲酸亚砷酸儿童
CD20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分析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B-ALL)中CD20表达和临床特点,探索CD20在评估预后中的作用。方法2008年11月至2012年7月上海市儿童医院初诊125例B系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男79例,女46例,年龄2个月~14岁,所有患儿均应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初诊时的免疫分型和微小残留病变( MRD)筛选,对存在MRD标记的患儿在诱导缓解的第35天进行MRD监测。根据CD20表达将B-ALL患儿分为CD20阳性组和CD20阴性组,对各组的临床特点、免疫分型分期、MRD、危险分层和总体生存率等进行比较。采用χ2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以及生存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初发B-ALL患儿共125例,CD20阳性组48例,阴性组77例,中位年龄6岁,中位随访时间为30个月。多因素COX分析显示CD20的表达与年龄、性别、初发时的白细胞计数、融合基因、免疫表型分期以及危险分层等均无差别; CD20阳性组患儿的第35天MRD阳性发生率为35.4%,明显大于CD20阴性组的1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6,P<0.05),而总体生存率(OS)为75.0%,明显小于CD20阴性组的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0,P<0.05)。结论初发B-ALL的CD20阳性表达与ALL总体生存率低相关,可能为联合选择美罗华靶点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4,37:447-450)
夏敏杨静薇高原廖雪莲刘家应李红刘青张泓
关键词:前体细胞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