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影响因素
  • 4篇脑梗
  • 4篇脑梗死
  • 4篇梗死
  • 3篇蛋白
  • 3篇预后
  • 3篇急性
  • 2篇血管
  • 2篇炎症
  • 2篇炎症反
  • 2篇炎症反应
  • 2篇灶性
  • 2篇灶性脑缺血
  • 2篇缺血
  • 2篇窦血栓形成
  • 2篇脑静脉
  • 2篇脑静脉窦
  • 2篇脑静脉窦血栓
  • 2篇脑静脉窦血栓...
  • 2篇脑缺血

机构

  • 12篇中国航天科技...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航天中心医院
  • 1篇日照市人民医...
  • 1篇北京航天总医...

作者

  • 12篇许莉
  • 5篇王海鹏
  • 5篇袁丹
  • 4篇王英鹏
  • 3篇陈左然
  • 3篇巩忠
  • 3篇李慧英
  • 3篇王莹
  • 2篇张祥建
  • 1篇牛松涛
  • 1篇王远青
  • 1篇刘瑞春
  • 1篇段建钢
  • 1篇王超凡
  • 1篇张嵘
  • 1篇董文辉
  • 1篇刘洁
  • 1篇李冬华
  • 1篇孔勇

传媒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国卒中杂志
  • 1篇中华保健医学...
  • 1篇第三届全国中...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3
  • 1篇2009
  • 1篇200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甲状腺自身抗体与脑梗死合并脑动脉狭窄患者短期转归的关系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与脑梗死合并脑动脉狭窄患者短期归转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间收治的153例脑梗死且脑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临床资料,并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同型半胱氨酸(Hcy)、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采用改良Rankin量表对患者临床转归情况进行评估,后采用Logstic回归分析脑梗死合并脑动脉狭窄患者短期转归与甲状腺自身抗体与血清学指标相关性。结果转归良好及转归不良组在性别构成比、年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及心房颤动等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归良好组及转归不良组患者血清中LDL-C、TG、T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转归良好组患者血清中TGAb、TPO-Ab水平低于转归不良组,差异存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脑动脉狭窄的脑梗死患者临床转归与血清中TG-Ab、TPO-Ab水平显著相关(P<0.05)。结论脑梗死合并脑动脉狭窄患者临床转归结果与甲状腺自身抗体密切相关,TPO-Ab及TG-Ab水平异常升高与转归不佳显著正相关。
许莉李慧英张嵘
关键词:脑动脉狭窄临床转归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相关因素及其对认知功能、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1
2021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infarctio,ACI)患者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相关因素及其对认知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航天总医院2016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182例ACI患者,根据合并CMBs情况分为CMBs组(64例)和非CMBs组(11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认知功能及预后,探讨引起ACI患者CMBs的危险因素,分析CMBs对ACI患者认知功能及预后的影响。结果CMBs组年龄>65岁、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疏松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患者比例均高于非CMBs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疏松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影响ACI患者发生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MBs组语言功能、注意力、记忆力、命名、定向力、抽象思维、视空间与执行功能等维度评分均低于非CMBs组(P<0.05);CMBs组预后不良发生率为34.38%高于非CMBs组的16.10%(P<0.05)。结论年龄>65岁、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疏松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因素会增加ACI患者CMBs的风险,CMBs会损伤ACI患者的认知功能,影响预后。
甄伟兰梁瑞景袁丹王英鹏王海鹏王莹许莉
关键词:脑微出血急性脑梗死预后影响因素
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被引量:23
2018年
目的分析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与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北京航天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160例,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分为认知正常组80例(MoCA评分≥26分),认知功能障碍组80例(MoCA评分<26分)。入院24h内检测患者血浆HbA1c及Fib水平;7~10d采用MoCA对受试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结果认知功能障碍组血浆HbA1c及Fib水平明显高于认知正常组[(6.98±1.02)%vs(5.12±0.54)%,(3.65±0.54)g/L vs(2.12±0.46)g/L,P<0.01]。认知功能障碍组MoCA总分及命名、视空间与执行能力、语言、注意与计算力、抽象思维、延迟回忆、定向力各分项评分明显低于认知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HbA1c及Fib与命名、视空间与执行能力、语言、注意与计算力、延迟回忆及MoCA总分呈负相关(P<0.01)。结论血浆HbA1c、Fib水平与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可作为影响认知功能的危险性因素。
许莉李慧英
关键词:脑梗死纤维蛋白原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院内恶化的影响因素
2022年
目的 确定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T)患者院内恶化的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在北京航天总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住院治疗的成人初次CVT患者。收集一般人口学资料、入院时临床和影像特征以及院内恶化的信息。院内恶化定义为入院后出现任何新的或恶化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以出院后1年随访时的mRS来评估功能预后,预后不良定义为残疾或死亡(mRS>2)。通过多因素Logistic逻辑回归分析来确定院内恶化的影响因素以及院内恶化对远期功能预后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了138例CVT患者,中位年龄为34岁,81例患者(58.7%)为女性。入院后43例患者(31.2%)出现病情恶化。发病时间是唯一与院内恶化独立相关的因素(OR,0.932;95%CI,0.874-0.993;P=0.029)。院内恶化与残疾或死亡独立相关(OR,3.733;95%CI,1.013-13.755;P=0.048)。结论 大约30%的CVT患者出现院内病情恶化,入院时发病时间较短的患者可能具有更高的病情恶化的风险,因此需要更密切的病情监护。院内恶化可能与长期预后不良有关。
许莉王远青王海鹏段建钢
关键词:静脉窦血栓形成发病时间预后
以头痛为唯一临床表现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头痛特征
2020年
目的探讨以头痛为唯一临床表现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患者的头痛特征。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1月-2018年12月北京航天总医院神经内科连续收治的以头痛为唯一临床表现的CVT患者。以头痛为唯一表现指除头痛外无提示颅内压升高的体征,且脑脊液压力正常,影像或脑脊液检测显示无蛛网膜下腔出血。分析这类患者的头痛特征(部位、发作模式、演变和强度)。结果共8例患者纳入本研究,中位年龄40岁,女性6例(75%)。最常受累的静脉窦是侧窦(7例,87.5%)。4例患者累及左侧侧窦,头痛均位于左侧;4例患者累及中线静脉窦(上矢状窦或直窦),头痛均为双侧性。头痛发作模式:进展性头痛7例,闪电样头痛1例;演变:持续性7例,间歇性1例;强度:严重头痛7例,中等程度头痛1例。结论对于仅表现为头痛并且颅内压正常以及无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VT患者,侧窦受累很常见,尤其是左侧。头痛部位与受累静脉窦位置一致。
许莉袁丹巩忠王英鹏李冬华王海鹏
关键词:静脉窦血栓形成
脑心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脑组织炎症反应的影响
脑心通胶囊是临床上常用药物,主要治疗气虚血滞、脉络瘀阻所致脑血管病,但其对脑缺血损伤后的确切保护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采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探讨核因子-κB(NF-κB)、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
张祥建许莉陈左然李俐涛杨燚尹静刘瑞春
关键词:局灶性脑缺血炎症反应脑心通胶囊中药药理
文献传递
帕金森综合征患者非运动症状发生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盐酸普拉克索治疗预后的预测价值分析
2023年
目的探究帕金森综合征(PS)患者非运动症状(NMS)发生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盐酸普拉克索治疗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在北京航天总医院使用盐酸普拉克索进行治疗的PS患者104例,将依据是否有NMS现象,分为NMS组(n=84)与无NMS组(n=20),并比较两组年龄、性别、病程、Hoehn-Yahr(H-Y)病情分级、临床类型等方面差异。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NMS发生的影响因素。根据PS患者接受盐酸普拉克索治疗后NMS的预后分为显效组(n=67)和非显效组(n=17)。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S患者NMS经盐酸普拉克索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病程、疾病程度、临床类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病程、H-Y病情分级、临床类型是P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S患者NMS经盐酸普拉克索治疗显效67例,占比79.7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S患者的年龄、病程、H-Y病情分级、临床类型与盐酸普拉克索治疗PS患者NMS明显相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病程、H-Y病情分级、临床类型是PS患者NMS经盐酸普拉克索治疗预后结局的危险因素(P<0.05)。ROC结果显示,临床类型、H-Y病情分级、病程对预测普拉克索治疗PS患者NMS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44、0.682、0.635,对应灵敏度分别为64.2%、77.6%、38.8%,特异性分别为64.7%、58.8%、88.2%。三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932,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6%和94.3%。结论PS患者的病程、H-Y病情分级、临床类型是PS患者发生NMS的相关影响因素,同时,三者在普拉克索治疗PS患者NMS预后中差异较大,三者联合对普拉克索治疗PS患者NMS预后的预测效能更好,可在临床应用。
巩忠许莉王海鹏刘洁王超凡董文辉
关键词:帕金森综合征盐酸普拉克索非运动症状影响因素
成人人类疱疹病毒-6A相关脑膜脑炎一例
2023年
患者,女,57岁,因“被发现精神行为异常20小时,意识水平下降2小时”于2021年3月31日就诊于我院神经内科。2周前患者自觉全身不适,但无咳嗽、咳痰、发热、乏力、盗汗,自认为“上呼吸道感染”,口服“感冒清热颗粒、金银花颗粒”等中成药后症状缓解。发病前1日患者曾自述头痛、程度不重,无其他伴随症状,日间可正常活动。患者在入院前20小时被家属发现精神行为异常、强笑、问话答非所问、反应迟钝、不能交流。当地医院查头部CT结果示两侧底节区对称性改变,5小时后上级医院复查头部CT结果示双侧基底节对称稍低密度影并双侧额叶脑沟变浅(图1),15小时后查头部MRI结果示颅内广泛病变,双侧额叶、顶叶、侧脑室旁、基底节区、颞叶、枕叶多发片状纵向弛豫(T1序列)低信号,横向弛豫(T2序列)稍低信号,水抑制成像(FLAIR序列)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略高信号;病灶对称,以额叶及基底节区病灶为著(图2)。
王莹袁丹王海鹏孔勇甄伟兰许莉王英鹏
关键词:人类疱疹病毒6型脑膜脑炎成人基因检测
神经系统布氏杆菌病研究现状被引量:38
2009年
布氏杆菌病是人畜共患的传染性疾病,在我国主要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黑龙江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地,其致病菌为布氏杆菌。布氏杆菌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以长期发热、多汗、肝脾肿大、关节疼痛最常见,其神经系统病变主要累及脑脊髓膜及近膜结构,可表现为脑膜炎、脑膜脑炎、脑脊髓膜炎、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等。当患者以神经系统局部症状为首发症状就诊时,如临床医生对本病表现认识不足,极易造成误诊,因此有必要对本病予以概述,以获得较全面的认识。
许莉牛松涛
关键词:神经系统病变布氏杆菌病脑脊髓膜炎神经根神经炎传染性疾病人畜共患
丁苯酞联合尼麦角林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神经视锥蛋白样蛋白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尼麦角林治疗血管性痴呆(VaD)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神经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VaD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尼麦角林治疗)和观察组(丁苯酞+尼麦角林治疗)各36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两组治疗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VILIP-1、BDNF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切和低切、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的变化,以及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P<0.05)。治疗后,两组MMSE、MoCA评分升高,ADL评分降低(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MMSE、MoCA评分升高,ADL评分降低(均P<0.05)。治疗后,两组VILIP-1水平降低,BDNF水平升高(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VILIP-1水平降低,BDNF水平升高(均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黏度高切和低切、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全血黏度高切和低切、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尼麦角林治疗VaD疗效满意,能够患者改善认知功能,提高BDNF水平,下调VILIP-1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袁丹徐思雨甄伟兰王莹许莉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丁苯酞尼麦角林血管性认知障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