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彬
- 作品数:16 被引量:31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州市中医药科技项目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六君子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胃肠激素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观察六君子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疗效及对患者胃肠激素胃动素(MTL)和胆囊收缩素(CCK)水平的影响,初步探讨SAP患者胃肠动力障碍的机制。方法:选择6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六君子汤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所有患者血清中的胃肠激素MTL和CCK水平。结果:治疗后1周和治疗后2周,两组血浆MTL、CCK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两组血浆MTL、CCK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后1周,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君子汤治疗SAP胃肠动力障碍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患者的MTL和CCK水平有关。
- 孙小娟李彬黄耀星余丹纯贾林
-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六君子汤MTLCCK
- 浅低温联合术中支架象鼻内球囊阻断技术与传统孙氏手术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支架象鼻内球囊阻断联合浅低温停循环、双侧脑灌注技术与传统孙氏手术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中的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孙氏手术治疗的81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资料。根据术中操作方式分为传统组和改良组,传统组按照传统孙氏手术方式处理主动脉弓部,在肛温25℃停循环选择性脑保护。改良组采用支架象鼻内球囊阻断联合浅低温停循环、双侧脑灌注技术,在肛温30℃停循环,支架象鼻内球囊阻断后立即恢复全流量灌注。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情况,探讨该术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传统组(55例)术后死亡4例,改良组(26例)死亡1例。术后昏迷、截瘫、术后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使用率等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术后短暂性神经系统并发症传统组显著多于改良组。传统组与改良组在停循环时间[(26.6±2.1)比(2.6±1.2)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49.4±22.6)比(101.2±13.6)min]、体外循环时间[(222.2±35.8)比(187.7±36.3)min]、手术时间[(482.4±36.1)比(401.2±13.6)min]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与改良组的围手术期输注红细胞[(737±374)比(451±407)ml]、术后清醒时间[(17.6±9.8)比(7.2±4.3)h]、机械辅助通气时间[(61.1±13.3)比(31.0±9.4)h]、ICU停留时间[(5.5±1.6)比(3.1±1.1)d]、住院时间[(20.8±2.1)比(12.7±2.4)d]、术后肾功能改变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围术期红细胞用量明显少于传统组,术后恢复优于传统组。结论支架象鼻内球囊阻断联合浅低温停循环、双侧脑灌注技术能明显缩短各操作时间和手术时间,减少输血,有益于保护全身脏器,术后康复快,在合适病例中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 吴丽映朱大量陈海生叶东挺张雄李彬李观青
- 关键词: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浅低温球囊阻断
- 结肠癌组织中β防御素-2的表达与树突状细胞浸润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β防御素-2(HBD-2)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树突状细胞(DCs)浸润的相关性。方法 30例结肠腺癌以及结肠腺瘤患者作为研究组,30例正常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BD-2和S100蛋白在两组人员结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计算阳性率,分析HBD-2与DCs浸润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者结肠黏膜组织中HBD-2和S100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3.33%和80.00%,其中结肠腺癌患者中HBD-2和S100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8.26%和82.61%,结肠腺瘤患者分别为57.14%和71.43%;对照组结肠黏膜组织中HBD-2和S100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23.33%和16.67%,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D-2表达与DCs浸润呈显著的正相关(r=0.742,P<0.05)。结论 HBD-2和S100蛋白在结肠腺癌和结肠腺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结肠组织;HBD-2表达与DCs浸润有呈著的正相关。
- 孙小娟李彬余丹纯黄耀星
- 关键词:结肠癌Β防御素-2树突状细胞
-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胸骨固定系统在心脏术后发生纵膈感染临床治疗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总结一种新的技术在心脏术后纵隔感染的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9年6月15日心脏术后发生纵膈感染成人患者,共有5例(1.2%),其中男性4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49±19)岁,平均体质量(70±15)kg,2例为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2例为冠心病,1例为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白塞氏病,患者确诊后出现创面感染重、分泌物多,行VSD(负压封闭引流)进行过渡治疗,待创面清洁、肉芽新鲜后入手术室行清创术,术中4例采用SternaLock胸骨固定系统进行固定,1例因未累及至胸骨后,仅在胸骨前方行清创缝合。结果4例完全治愈并顺利出院,1例因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但伤口愈合良好。结论通过VSD引流增加了胸骨血流,加速肉芽组织形成,防止感染进一步加重,稳定胸骨,为进一步清创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运用SternaLock■胸骨固定系统(8孔型钛板及2.4 mm自钻锁螺钉)进行固定,明显增加了胸骨的稳定性,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
- 朱大量陈海生李彬叶东挺吴丽映
- 关键词:VSD
- 下肢缺血在急性主动脉夹层发病率的meta分析被引量:3
- 2020年
-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急性主动脉夹层合并器官灌注不良越来越重视,但缺乏相关的流行病学数据。为明确下肢缺血在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发病率,通过meta分析合成后,统计出下肢缺血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TAAD)和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TBAD)的发病率分别为11%和10%;TAAD和TBAD合并下肢缺血的患者中男性分别占77.17%和84.35%。下肢缺血在急性主动脉夹层中占一定的比例,不论A型夹层还是B型夹层,男性患者发病率均高于女性。
- 许增开李彬陈海生
- 关键词:急性主动脉夹层META分析下肢缺血器官灌注TAA
- 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并发症的处理策略
- 2018年
- 目的探究和分析本组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病例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预防、处理策略。方法对本团队在2014年1月—2017年12月实施的37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有11例发生并发症,其中3例为术中I型内漏、1例术后支架移位致Ⅰ型内漏、1例术后Ⅲ型内漏、1例术中Ⅳ型内漏,全部经处理后内漏消失;术后髂动脉支架内血栓1例,经取栓后血流恢复;术后股动脉狭窄闭塞1例,经取栓并行股动脉人工血管置换后血流恢复;术后移植物反应1例,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出院; 2例双侧髂内动脉栓塞致术后盆腔疼痛,随访疼痛消失,无跛行。结论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治疗本身存在内漏、血栓、血管入路损伤、移植物反应等相关并发症。术前正确评估并严格掌握适应症以及具有成熟的操作经验,是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 叶东挺陈海生李彬张雄崔亚玲朱大量
- 关键词: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并发症内漏
- 临床药师参与1例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患者抗感染治疗的药学实践
- 2019年
- 临床药师参与1例耐万古霉素肠球菌重症患者的抗感染治疗,协助医师制定和调整抗感染治疗方案,对抗感染治疗的疗效进行监护,防止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抗菌药物相关腹泻。以患者在治疗过程出现的2次药品不良反应为契机,强化了医护人员上报药品不良反应的意识。临床药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加入治疗团队中,提高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支持。
- 吴彬任全霞李彬郭金蕾刘金泳黄明霞
- 关键词:临床药师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抗感染治疗药学监护
- 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在重症主动脉瓣膜病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评估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重症主动脉瓣膜疾病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期间,进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14例患者,其中男性7例,女性7例,平均手术年龄(69.5±7.5)岁,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STS平均评分(14.1±6.2)%,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合并中重度关闭不全者6例,其中1例术前1周因心源性休克行心肺复苏,主动脉瓣轻中度狭窄合并重度关闭不全者5例,其中2例术前合并肾功能不全行血液滤过,单纯主动脉瓣重度返流3例,其中1例是生物瓣置换术后瓣膜衰败而导致主动脉瓣重度返流;12例经股动脉入路,1例经心尖入路,1例经左颈总动脉入路。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术后即刻主动脉瓣跨瓣压差及瓣口前向速度明显降低,主动脉瓣返流程度均明显改善(p<0.05),同期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1例,术后即刻出现中度瓣周漏予瓣中瓣的治疗4例;术后住院内1例因呼吸衰竭死亡,其余患者顺利出院,术后随访时间1-23m,1例患者术后100d因消化道大出血死亡,2例在术后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而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12例患者均生活良好。结论对重症主动脉瓣瓣膜疾病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是可行、安全的临床解决方案,而且近期随访效果满意。
- 吴丽映陈海生李彬张雄张春曦张海叶东挺朱大量王雪玲
- 关键词:主动脉瓣反流心脏瓣膜假体置入
- 65岁以上老年患者心脏瓣膜病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 探讨65岁以上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临床手术治疗的方式及经验.方法 总结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89例65岁以上的行瓣膜手术治疗的患者,85例患者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正中切口行手术治疗,3例单纯主动脉病变患者通过胸骨上正中小切口手术治疗,1例患者在DSA下行TAVI术.结果 全组体外循环时间(134.48±43.08) min,阻断时间(817.9±34.70)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7.26±7.28)min,术后监护时间(54.12±19.96)min,术后住院(10.2±4.8)d.围手术期死亡1例(1.1%).结论 加强手术技术及脏器保护,能减少高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及促进恢复.微创技术等新的技术能更好地处理高龄瓣膜病患者的病变,减少并发症及病死率.
- 李彬陈海生叶东挺张春曦张雄吴丽映崔亚玲朱大量
- 关键词:高龄瓣膜病小切口
- 多普勒超声评估下急诊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探讨
- 2022年
- 目的探讨术前无CT血管造影评估,超声评估下急诊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合并急性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12月期间,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例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的全身多器官功能受损的患者,患者因术前病情危重,不能耐受CT检查,通过超声评估下急诊行经导管TAVR。结果全部患者经股动脉入路,术中无并发症发生,手术成功率100%,其中2例患者术前因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及体外膜肺氧合(ECMO)术后急诊行TAVR手术。术后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51.2±15.4)mmHg比(10.2±1.8)mmHg]及瓣口前向速度较术前明显降低[(4.4±0.6)m/s比(2.1±0.1)m/s],左心室收缩末内径较术前减小[(44.2±12.6)mm比(36.0±6.1)mm],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明显提高[(31.7±10.5)%比(54.2±4.7)%],合并二尖瓣反流的患者,反流程度明显减少,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全身多器官功能受损情况改善,术后住院期间无并发症发生,均恢复良好出院。术后随访4~14.6个月,2例患者因肺部感染分别于出院后2个月、3个月后死亡,无患者因心脏原因再次住院,其余患者均生活良好。结论对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合并急性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术前无法行CT血管造影检查,超声评估下急诊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是安全、可行的。
- 吴丽映陈海生赵海森张雄张春曦叶东挺李彬张海朱大量
- 关键词:急诊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