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琪

作品数:14 被引量:53H指数:5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成都市科技局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2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藏药
  • 3篇液相色谱
  • 3篇指纹
  • 3篇指纹图
  • 3篇指纹图谱
  • 3篇色谱
  • 3篇相色谱
  • 3篇高效液相
  • 3篇高效液相色谱
  • 3篇藏族
  • 2篇液相色谱法
  • 2篇医药治疗
  • 2篇用药规律
  • 2篇色谱法
  • 2篇中医
  • 2篇中医传承
  • 2篇獐牙菜
  • 2篇菌群
  • 2篇高效液相色谱...
  • 2篇HPLC

机构

  • 14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四川省人民医...
  • 1篇广西中医药大...
  • 1篇贵州工程应用...
  • 1篇成都普思生物...

作者

  • 14篇李琪
  • 12篇范刚
  • 4篇赖先荣
  • 4篇张艺
  • 2篇杜蕾蕾
  • 1篇方刚
  • 1篇李刚
  • 1篇李艳
  • 1篇王毓杰
  • 1篇王张
  • 1篇王平
  • 1篇张静

传媒

  • 4篇中国中药杂志
  • 2篇中成药
  • 2篇中药与临床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国医药工业...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1H-NMR代谢组学和抗糖尿病活性的小檗皮不同基原品种质量评价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为评价小檗皮4种主流基原品种的质量差异,该研究采用氢核磁共振(1H-NMR)代谢组学技术整体检测小檗皮药材中的初级和次级代谢产物,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和方差分析筛选种间差异成分。此外,以高脂饲料和链脲佐菌素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评价4个品种的抗糖尿病活性差异。结果从小檗皮药材中同时检测并鉴定了包括生物碱类、有机酸类、糖类及氨基酸类在内的16种化合物,并首次发现种间差异标志物(markers)为木兰花碱、药根碱、蟾毒色胺内盐和蔗糖。匙叶小檗和甘肃小檗具有较好的降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及抗炎作用,刺红珠有一定的抗糖尿病作用,而鲜黄小檗的抗糖尿病活性较差。从4个差异成分的含量及抗糖尿病活性评价结果可知,不同基原小檗皮药材的质量优劣为:匙叶小檗≈甘肃小檗>刺红珠>鲜黄小檗,该研究结果可为小檗皮药材的品种整理、质量标准建立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今后应进一步深入研究匙叶小檗和甘肃小檗的抗糖尿病活性及其作用机制。
范刚李琪徐鑫梅杜欢徐僮赖先荣杜蕾蕾
关键词:2型糖尿病
HPLC同时测定不同品种小檗皮药材中4种生物碱成分的含量
:建立同时测定藏药小檗皮不同品种药材中4种生物碱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检测波长为270nm;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1.0mL/min;进样量:10μL.结果:藏药小...
李艳李琪吕秀梅赖先荣张艺范刚
关键词:生物碱高效液相色谱法
藏药四数獐牙菜的质量标准研究
2017年
目的:建立藏药四数獐牙菜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中国药典》方法测定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浸出物的含量,采用显微、薄层色谱法建立药材鉴别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药材中龙胆苦苷的含量。结果:确定了四数獐牙菜药材的显微鉴别特征,建立了以龙胆苦苷为指标的薄层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四数獐牙菜药材中龙胆苦苷的平均含量为3.11%。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藏药四数獐牙菜药材的质量控制。
李琪莫家祺王艺邱洋杜蕾蕾范刚
关键词:藏药四数獐牙菜龙胆苦苷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藏医药治疗胃痛用药规律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分析藏医药治疗胃痛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收集《部颁标准·藏药分册》、《藏药标准》、《常用藏成药诠释》等法定标准及著作中治疗胃痛的藏药方剂,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采用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藏医治疗胃痛方剂中常用药物、组方规律、核心组合及发现新方。结果:整理出治疗胃痛的藏医方剂共94首,涉及228味藏药,使用频次7次及以上的藏药共34种,获得治疗胃痛药对及核心组合52个、新处方13个。结论:藏医治疗胃痛的核心药物为荜茇、诃子、藏木香、寒水石等,常用的核心组合为寒水石-藏木香和荜茇-藏木香。本文为这些药物的临床应用和治疗胃痛的新药开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李海娇李琪吕秀梅张艺范刚
关键词:藏药胃痛用药规律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藏医药治疗消化不良用药规律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分析藏医药治疗消化不良方剂的组方及用药规律。方法:将《部颁标准 藏药分册》、《藏药标准》、《常用藏成药诠释》等法定标准及著作中治疗消化不良的藏药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采用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藏医治疗消化不良方剂中常用药物、组方规律、核心组合及发现新方。结果:收集整理出治疗消化不良的藏医方剂共152首,涉及251味藏药,使用频次10次及以上的藏药共33种,得到治疗消化不良常用药物组合39个,并挖掘出新处方12个。结论:藏医治疗消化不良的核心药物为荜茇、石榴子、肉桂、白豆蔻、诃子等,常用的核心组合为荜茇-石榴子和荜茇-肉桂。本研究为这些药物的临床应用和治疗消化不良的藏药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李海娇李琪徐僮杜欢范刚张艺
关键词:藏药用药规律
光核桃仁与桃仁HPLC指纹图谱比较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比较光核桃仁与桃仁HPLC指纹图谱。方法样品30%乙醇提取物的分析采用Inert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 5μm);流动相0.2%磷酸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柱温25℃;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10 nm。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和t检验分析2种桃仁的化学成分差异。结果 13批光核桃仁药材HPLC特征指纹图谱中有12个共有峰;光核桃仁与桃仁样品所含化学成分大体相似,但在3种化学成分(9号峰、11号峰和12号峰)的含有量上有明显差异,其中9号峰鉴定为D-苦杏仁苷。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结合PLS-DA分析可明显区别光核桃仁与桃仁样品。
杜欢徐僮李琪王张张静范刚
关键词:桃仁指纹图谱HPLC
壮药八味龙钻颗粒中4种有效成分的HPLC法测定被引量:3
2018年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壮药八味龙钻颗粒中的青藤碱、木兰花碱、橙皮苷和毛两面针素。采用Capcell PAK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线性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30 nm。青藤碱、木兰花碱、橙皮苷和毛两面针素分别在34.4~172.0、30.4~152.0、18.4~92.0和26.0~13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分别为96.49%、103.44%、98.80%和99.02%,RSD分别为2.27%、1.48%、3.58%和2.61%。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八味龙钻颗粒中4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并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李海娇李琪方刚王平范刚
关键词:青藤碱木兰花碱橙皮苷高效液相色谱法
一测多评法测定藏药小檗皮中6种成分的含量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藏药小檗皮中6种成分的含量,并验证方法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小檗碱为内参物,建立蟾毒色胺内盐、阿魏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木兰花碱、药根碱和巴马汀的相对校正因子(fsi),并通过fsi计算30批小檗皮样品中各成分的含量,同时用外标法测定各成分的含量,比较2种方法的差异,以验证一测多评方法的准确性与可行性。结果:蟾毒色胺内盐、阿魏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木兰花碱、药根碱和巴马汀的fsi分别为0.219,0.435,0.531,0.971和0.972。采用一测多评法与外标法得到的30批小檗皮样品各成分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建立的一测多评法准确性好,可为藏药小檗皮的质量控制方法提供参考。
徐鑫梅武鑫玥易欢李琪赖先荣蒋桂华范刚
关键词:一测多评相对校正因子高效液相色谱
小檗皮HPLC指纹图谱建立及不同品种模式识别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建立小檗皮HPLC指纹图谱,并进行不同品种模式识别。方法小檗皮盐酸-70%甲醇提取物的分析采用WondaSil^■C18-WR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2%磷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10 nm。采用SIMCA-P软件,对小檗皮3个主流品种的共有峰进行模式识别分析。结果15批样品HPLC指纹图谱中有13个共有峰,并鉴定了其中6个,相似度0.779~0.964,模式识别分析能够很好的区分3个基原品种。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可用于小檗皮的基原鉴定及质量控制。小檗皮3个品种之间的化学成分存在明显差异。
徐鑫梅易欢赖先荣冯图李琪蒋桂华范刚
关键词:HPLC指纹图谱模式识别
基于HPLC-QqQ-MS研究肠道菌群对藏族药小檗皮5种入血成分的影响被引量:3
2020年
为阐明小檗皮中生物碱类成分在生物体内吸收代谢情况,该研究采用HPLC-QqQ-MS技术,以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并在多反应监测模式下进行入血成分的定性及定量分析。此外,为探讨肠道菌群对小檗皮生物碱类成分体内代谢的影响,建立糖尿病大鼠与伪无菌糖尿病大鼠模型,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寻找不同组间入血成分的含量差异。该研究首次建立了小檗皮5种入血成分的定量分析方法,发现不同组间小檗皮入血成分存在差异。通过正常组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发现在健康和病理2种不同状态下,小檗皮中小檗碱、木兰花碱的吸收代谢能力不同;并且发现伪无菌糖尿病大鼠血清中小檗碱、木兰花碱、药根碱的含量显著低于糖尿病大鼠。研究结果揭示了肠道菌群在小檗皮生物碱类成分体内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可为小檗皮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杜欢徐鑫梅徐僮李琪赵程成易欢范刚
关键词:肠道菌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