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磊
- 作品数:5 被引量:73H指数:4
- 供职机构:新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关节镜治疗踝关节撞击综合征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 [目的]探讨关节镜微创技术在踝关节撞击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疗效。[目的]探讨关节镜微创技术在踝关节撞击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疗效。
- 陈磊孙建华董金波王永明朱卫国杨坚王维山史晨辉
- 关键词:踝关节撞击综合征关节镜疗效
- 辛伐他汀联合依那普利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骨质疏松治疗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对比研究老年高血压并骨质疏松患者口服依那普利联合辛伐他汀对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5年9月我院老年高血压并骨质疏松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双盲分为治疗组(n=63)和对照组(n=63)。治疗组患者口服依那普利+辛伐他汀,对照组口服依那普利。两组观察6个月,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的血清骨钙素(OC)、血清Ⅰ型胶原C末端肽(s-CTX)、血清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P)、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和骨密度值[腰椎正位、股骨颈、前臂、股骨粗隆]的水平。结果两组各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参数基线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OC、BAP及腰椎正位、股骨颈、前臂、股骨粗隆的BMD水平显著增大,且s-CTX、TRACP-5b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治疗组治疗后OC、BAP、s-CTX、TRACP-5b及腰椎正位、股骨颈、前臂、股骨粗隆的BMD水平改变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并骨质疏松患者给予口服依那普利和辛伐他汀治疗后6个月,较单纯口服依那普利骨密度值显著上升。
- 陈磊赵纯冰张智慧邱忠鹏邵辉李刚
- 关键词:高血压骨质疏松骨密度依那普利辛伐他汀
- 膝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44
- 2017年
- 目的分析膝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并对该治疗方法的特点进行探讨。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膝关节镜辅助下有限切开骨折复位内固定的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其中合并半月板游离缘破裂18例,合并前交叉韧带胫侧止点撕脱骨折11例,合并内侧副韧带断裂9例。在手术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并在手术后对两组患者随访1年,根据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SS)膝关节功能标准对其疗效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81.6±21.7)min,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09.7±31.6)min;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切口长度,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对照组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疗效上,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6.7%,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膝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并发症的概率,并且具有创伤小、复位直观和固定可靠等特点,值得临床上进行推广。
- 陈磊李江华方钦正孙惠珍王美华
- 关键词:膝关节镜胫骨平台骨折疗效
- 布鲁菌病性脊柱炎误诊为脊柱结核12例分析被引量:13
- 2017年
- 目的分析布鲁菌病性脊柱炎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12例误诊为脊柱结核的布鲁菌病性脊柱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误诊率为30%,平均误诊时间(7.86±2.30)d,误诊为胸椎结核5例,腰椎结核、颈椎结核各3例,颈腰椎结核1例。结合MRI、结核菌素试验、布鲁菌凝集试验等检查均确诊为布鲁菌病性脊柱炎,8例予抗布鲁菌、抗感染等治疗,4例予手术及对症治疗,后病情均好转出院。随访3个月2年,均预后良好,病情未复发。结论临床遇及有腰背痛、发热等临床表现且抗结核治疗无效的患者,要考虑到布鲁菌病性脊柱炎的可能,尽早行相关检查,降低误诊率。
- 蒋雯孙建华曹城彰陈磊李江华
- 关键词:脊柱炎布氏杆菌误诊脊柱结核
- 不同负压封闭引流方案在骨及软组织慢性感染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究不同负压封闭引流方案在对骨及软组织慢性感染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骨感染和软组织感染患者117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实验组5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负压封闭引流方案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改良的负压封闭引流装置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感染患者的术后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清洁所需时间、创伤部位细菌培养情况、两组方案的有效率及患者的再次感染率。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感染患者症状改善时间分别为(2.1±0.4)h、(3.75±0.8)h;实验组与对照组感染患者住院时间分别为(6.4±0.7)d、(8.1±0.3)d;实验组创面清洁时间1h患者13例,多于对照组的9例,且实验组创面清洁所需时间>4h的患者数量为0,对照组34例,2~3h实验组患者45例,对照组患者15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主要细菌中大肠埃希菌11株、铜绿假单胞菌1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6株,对照组大肠埃希菌25株、铜绿假单胞菌2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0株、白假丝酵母14株;实验组患者治愈率为84.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72%(P<0.05);实验组再次感染率为16.9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59%(P<0.05)。结论改良的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治疗骨及软组织感染方面比传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效果好。
- 陈磊彭方亮于洪涛邵辉李刚史晨辉
- 关键词:负压封闭慢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