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秋香
- 作品数:6 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基于脑血流监测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体位管理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基于脑血流监测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体位管理。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5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在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脑血流监测下,对患者实施体位管理,逐渐改变患者的床头抬高角度(0°,15°,30°,45°)。观察比较患者在不同体位下的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及、脑灌注压(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CPP)以及各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TCD脑血流监测结果显示:床头抬高15°和30°的ICP和CPP水平均显著低于床头抬高0°,而床头抬高45°的ICP和CPP水平则高于抬高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床头抬高角度下,患者的心率(heart rate,HR)、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SP)、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D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以及脉搏血氧饱和度(pulse oximetry saturation,SpO_(2))水平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D为目前准确监测脑出血患者ICP和CPP的可行有效方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实施抬高体位15°~30°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CPP和ICP,降低脑组织二次损伤的发生率,使患者获得最佳护理效果,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
- 王妮娜欧金磊孙秋香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体位管理护理脑血流监测
- 浅析机械通气重症患者治疗中以浅镇静为目标导向性程序化镇静镇痛方案的效果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重症患者治疗中以浅镇静为目标导向性程序化镇静镇痛方案的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120例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镇静镇痛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82).对照组给予药物实施传统镇痛镇静治疗,观察组给予浅镇静为目标导向性程序化镇静镇痛方案治疗.比较两组苏醒时间、呼吸好转时间、转普通病房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PO2/FiO2、RR、HR.结果:观察组苏醒时间、呼吸好转时间、转普通病房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88%,低于对照组的1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PO2/FiO2、RR、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O2/FiO2高于对照组,HR、RR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浅镇静为目标导向性程序化镇静镇痛方案用于机械通气重症患者治疗中,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苏醒时间和呼吸好转时间,并同时可改善患者临床血氧及呼吸循环功能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 陈庆丰孙秋香刘微丽
- 关键词:机械通气重症患者
- 个性化管理在人工气道气囊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12
- 2017年
- 机械通气患者维持适当的人工气道气囊封闭压,对防止机械通气时气道漏气,避免口腔分泌物、胃内容物误入气道,避免气道黏膜损伤具有重要意义[1-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治疗学组发布了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专家共识,推荐气囊充气后压力应维持在25~30 cmH_2O[4]。但调整好的人工气道气囊压力受诸多因素影响,从而发生变化,因此做好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5]。本研究通过对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气囊采用个性化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 刘晓红孙秋香
- 关键词:人工气道气囊机械通气
- 双贴膜固定在中心静脉导管固定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比较单贴膜固定和双贴膜固定方式在中心静脉导管(CVC)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2月ICU行CVC留置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缝线加单贴膜固定,研究组使用缝线加双贴膜固定,比较2组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发生率、导管滑脱率、直接护理时间、耗材费用。结果研究组CLABSI发生率1.18‰,导管滑脱率2.38%(1/42)。对照组CLABSI发生率1.23‰,导管滑脱率11.90%(5/42),2组CLABSI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导管滑脱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直接护理时间短于对照组,相关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缝线加双贴膜固定法能有效降低导管滑脱率,减少直接护理时间、降低耗材费用。
- 孙秋香刘晓红朱敏张晶孔令玉彭燕香
-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ICU
- 规范化营养治疗流程在危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9
- 2020年
- 目的:探讨规范化营养治疗流程在危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 6例危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营养治疗,观察组患者则予以实施规范化营养治疗流程。护理干预2周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炎症状态、康复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1)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血红蛋白(haemoglobin,Hb)、白蛋白(albumin,ALB)、前白蛋白(prealbumin,PA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正氮平衡时间显著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的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淋巴细胞计数(lymphocyte count,TL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6.25%)显著低于对照组(2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ore,GCS)明显高于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病死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危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早期的规范化营养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机体营养状态、炎症状态,促进预后,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孙秋香王妮娜朱敏
- 关键词:肠内营养支持
- 一种重症护理垫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重症护理垫,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功能垫辅助护理人员对病人进行翻身,解决了现有护理人员为病人翻身费时费力的问题;利用充气的单侧第一气囊,抬高病人的单侧身体,帮助护理人员为病人翻身;通过第一功能垫起到抬高下...
- 朱敏刘晓红孙秋香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