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共有600多块骨骼肌,是非肥胖人群最大的组织器官[1-3]。根据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Radiological Protection,ICRP)提出的基准值,新生儿时期的骨骼肌质量约占体质量的22.9%,到10岁时约占19.0%,健康成年人骨骼肌占体质量的比例约为39.7%(男性)与29.2%(女性)[4]。近年来,随着对骨骼肌研究的深入,发现骨骼肌除运动、支持功能外,还具有强大的分泌活性物质的功能[3];其中骨骼肌在神经和体液调节下参与完成包括呼吸运动在内的各种活动、姿势的维持、骨骼及周围组织的保护等;而其分泌的活性物质不仅作用于肌肉本身,还可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远端器官组织[5],参与改善认知、调节体成分、减轻炎症反应、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和抑制肿瘤生长等生理、病理过程[6-8]。
目的应用CitespaceⅤ软件对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探索超重或肥胖儿童青少年胰岛素抵抗研究的热点。方法以Web of Science核心杂志为数据库来源,检索出超重或肥胖儿童青少年胰岛素抵抗主题相关的文献,利用CitespaceⅤ软件,对2 587篇文献所在国家或地区、关键词和被引文献等进行可视化分析和解读。结果可视化分析显示,美国在肥胖儿童胰岛素抵抗领域的发文量最多,其国内各大机构间的密切合作有利于该领域的发展并取得更多的研究成果。关键词的前几大聚类的标签名主要涉及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运动等内容,心血管疾病(CVD)及NAFLD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结论 CitespaceⅤ软件的可视化分析功能,有助于了解超重或肥胖儿童青少年胰岛素抵抗研究的区域、热点和主要关注的问题,为进一步研究肥胖相关并发症的病理机制、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目的探究心理认知因素对肥胖儿童健康相关行为的影响,为未来临床针对肥胖儿童行为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3年7月至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就诊的274例7~16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专人测量儿童身高、体质量和体脂肪含量,并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参考中国6~18岁学龄儿童超重与肥胖BMI参考界值点将研究对象分为肥胖组及对照组,其中肥胖组168名,对照组106名。通过问卷及量表收集儿童的一般资料,评估儿童体质量感知、健康相关行为(包括饮食行为、身体活动及睡眠情况)及心理健康状况。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偏相关分析及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对照组儿童平均年龄(10.61±1.67)岁,肥胖组儿童平均年龄(10.88±2.03)岁。健康相关行为方面,肥胖组儿童过饱响应、进食缓慢分量表评分以及儿童身体活动问卷(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 for Older Children,PAQ-C)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703、4.562、2.798,P值均<0.05),食物响应、食物喜好、渴望饮料、情绪性过度饮食分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8.759、-9.073、-3.362、-3.277,P值均<0.05),周末平均每日睡眠时间不足9小时的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4.536,P<0.001)。心理健康状况方面,肥胖组儿童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136、2.792,P值均<0.05),社交回避及苦恼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2.363,P=0.019)。多元线性回归矫正混杂因素后,社会功能与情绪性过度饮食评分呈负相关(β=-0.195,P=0.014),情感功能与食物响应评分呈负相关(β=-0.172,P=0.028),BMI与食物喜好评分呈正相关(β=0.318,P=0.001)。中介效应分析显示,肥胖儿童社会功能在体脂肪含量与身体活动关系间存在完全中介作用,中介占比21.05%。结论肥胖儿童表现出异常饮食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