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晓南

作品数:54 被引量:256H指数:9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4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25篇儿童
  • 17篇肥胖
  • 11篇代谢
  • 9篇脂肪
  • 5篇多动障碍
  • 5篇注意缺陷多动...
  • 5篇儿童青少年
  • 5篇肥胖儿
  • 5篇肥胖儿童
  • 4篇新生儿
  • 4篇胰岛
  • 4篇胰岛素
  • 4篇营养
  • 4篇障碍儿童
  • 4篇膳食
  • 4篇生长发育
  • 4篇颈围
  • 3篇代谢综合
  • 3篇代谢综合征
  • 3篇早产

机构

  • 54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广西壮族自治...
  • 2篇兰州大学第一...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四川大学
  • 2篇吉林大学第一...
  • 2篇郑州大学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中山市博爱医...
  • 2篇温州医科大学
  • 2篇大连市妇女儿...
  • 1篇苏州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昆明市妇幼保...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54篇李晓南
  • 14篇彭璐婷
  • 9篇刘倩琦
  • 8篇陈梦莹
  • 7篇黄荣
  • 7篇李荣
  • 2篇缪红军
  • 2篇武苏
  • 2篇龙晓玲
  • 2篇池美珠
  • 2篇贾飞勇
  • 2篇李宇宁
  • 2篇温志红
  • 2篇张会丰
  • 2篇杨帆
  • 1篇莫宝庆
  • 1篇高修成
  • 1篇赵劭懂
  • 1篇戚继荣
  • 1篇杨凡

传媒

  • 10篇中国儿童保健...
  • 7篇中华儿科杂志
  • 5篇发育医学电子...
  • 4篇中华实用儿科...
  • 2篇中国当代儿科...
  • 2篇中国循证儿科...
  • 2篇国际儿科学杂...
  • 2篇国际内分泌代...
  • 2篇中华临床营养...
  • 2篇中华新生儿科...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食物与营...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遗传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生理学报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年份

  • 2篇2025
  • 5篇2024
  • 5篇2023
  • 10篇2022
  • 3篇2021
  • 10篇2020
  • 11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7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DNA甲基化在早期营养程序化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研究进展
2023年
生命早期营养环境不仅与儿童早期生长发育相关,也影响成年期健康,大量流行病学和动物研究表明早期营养程序化是其重要的生理病理机制。DNA甲基化是营养程序化的重要机制之一,在DNA甲基转移酶的催化作用下,DNA特定碱基共价结合甲基基团,进而调节基因表达。本文总结了DNA甲基化在生命早期过度喂养致关键代谢器官“异常发育规划”继而引起子代远期肥胖、代谢紊乱中的作用,探索通过膳食营养干预调节DNA甲基化水平,以“去编程”的方式早期预防或逆转机体代谢紊乱发生的临床意义。
郑文李晓南
关键词:肥胖DNA甲基化膳食
人乳成分与儿童生长发育被引量:9
2019年
母乳喂养不仅满足婴儿生长需要,促进其生理功能的发育和成熟,并与成年期健康相关。人乳中丰富的营养素以及多种活性物质是产生保护作用的基础。文章阐明了人乳成分的分泌特点以及在婴儿生长发育中的作用,以强调促进母乳喂养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意义。
沙丽君李晓南
关键词:婴儿生长发育
骨骼肌生长发育特点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2年
人体共有600多块骨骼肌,是非肥胖人群最大的组织器官[1-3]。根据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Radiological Protection,ICRP)提出的基准值,新生儿时期的骨骼肌质量约占体质量的22.9%,到10岁时约占19.0%,健康成年人骨骼肌占体质量的比例约为39.7%(男性)与29.2%(女性)[4]。近年来,随着对骨骼肌研究的深入,发现骨骼肌除运动、支持功能外,还具有强大的分泌活性物质的功能[3];其中骨骼肌在神经和体液调节下参与完成包括呼吸运动在内的各种活动、姿势的维持、骨骼及周围组织的保护等;而其分泌的活性物质不仅作用于肌肉本身,还可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远端器官组织[5],参与改善认知、调节体成分、减轻炎症反应、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和抑制肿瘤生长等生理、病理过程[6-8]。
曹梦瑶周楠李晓南
关键词:新生儿时期肥胖人群体液调节健康成年人胰岛素敏感性炎症反应
基于Citespace进行超重或肥胖儿童青少年胰岛素抵抗研究的可视化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应用CitespaceⅤ软件对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探索超重或肥胖儿童青少年胰岛素抵抗研究的热点。方法以Web of Science核心杂志为数据库来源,检索出超重或肥胖儿童青少年胰岛素抵抗主题相关的文献,利用CitespaceⅤ软件,对2 587篇文献所在国家或地区、关键词和被引文献等进行可视化分析和解读。结果可视化分析显示,美国在肥胖儿童胰岛素抵抗领域的发文量最多,其国内各大机构间的密切合作有利于该领域的发展并取得更多的研究成果。关键词的前几大聚类的标签名主要涉及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运动等内容,心血管疾病(CVD)及NAFLD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结论 CitespaceⅤ软件的可视化分析功能,有助于了解超重或肥胖儿童青少年胰岛素抵抗研究的区域、热点和主要关注的问题,为进一步研究肥胖相关并发症的病理机制、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青丽李晓南
关键词: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肥胖胰岛素抵抗
心理认知因素对肥胖儿童健康相关行为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究心理认知因素对肥胖儿童健康相关行为的影响,为未来临床针对肥胖儿童行为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3年7月至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就诊的274例7~16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专人测量儿童身高、体质量和体脂肪含量,并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参考中国6~18岁学龄儿童超重与肥胖BMI参考界值点将研究对象分为肥胖组及对照组,其中肥胖组168名,对照组106名。通过问卷及量表收集儿童的一般资料,评估儿童体质量感知、健康相关行为(包括饮食行为、身体活动及睡眠情况)及心理健康状况。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偏相关分析及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对照组儿童平均年龄(10.61±1.67)岁,肥胖组儿童平均年龄(10.88±2.03)岁。健康相关行为方面,肥胖组儿童过饱响应、进食缓慢分量表评分以及儿童身体活动问卷(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 for Older Children,PAQ-C)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703、4.562、2.798,P值均<0.05),食物响应、食物喜好、渴望饮料、情绪性过度饮食分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8.759、-9.073、-3.362、-3.277,P值均<0.05),周末平均每日睡眠时间不足9小时的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4.536,P<0.001)。心理健康状况方面,肥胖组儿童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136、2.792,P值均<0.05),社交回避及苦恼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2.363,P=0.019)。多元线性回归矫正混杂因素后,社会功能与情绪性过度饮食评分呈负相关(β=-0.195,P=0.014),情感功能与食物响应评分呈负相关(β=-0.172,P=0.028),BMI与食物喜好评分呈正相关(β=0.318,P=0.001)。中介效应分析显示,肥胖儿童社会功能在体脂肪含量与身体活动关系间存在完全中介作用,中介占比21.05%。结论肥胖儿童表现出异常饮食行为�
陈瑜洁石鑫玥胡爽黄荣李晓南
关键词:肥胖儿童健康相关行为行为干预身心健康社会交往
行为干预在儿童肥胖管理中的应用进展
2024年
肥胖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其发生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而行为是链接饮食营养、体力活动、生活作息等生活方式的中心枢纽,如何促进及维持行为改变已成为儿童肥胖管理的关键问题,近年来行为改变相关理论及行为改变技术广泛应用于肥胖儿童行为干预,旨在改变肥胖儿童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认知水平、减少负性情绪等不良心理状况,促进肥胖管理效果。
陈瑜洁李晓南
关键词:儿童肥胖身心健康
姜黄素对脂肪组织功能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0年
研究表明,姜黄素具有诱导白色脂肪组织棕色化、提高机体能量代谢的作用,可通过调控脂肪组织内分泌功能、抑制炎症反应,进而降低肥胖导致的代谢紊乱,本文综述姜黄素对脂肪组织功能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
朱晓蕾李晓南
关键词:肥胖脂肪组织姜黄素
生物钟与肥胖被引量:5
2018年
生物钟调控机体的生理和行为呈现周期为24h的昼夜节律。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昼夜节律的破坏与肥胖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其中的机制尚不明确。大量研究表明生物钟可能通过影响各种内分泌激素及脂肪因子的分泌节律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及能量稳态。深入研究生物钟与肥胖的相互作用可能为肥胖的防治,尤其是儿童期肥胖提供新的思路和治疗策略。
郁珽李晓南
关键词:生物钟肥胖昼夜节律
肥胖儿童的膳食干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9年
肥胖是能量摄入大于能量消耗所致的一种慢性营养性疾病,在我国和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并呈现低龄化趋势,针对肥胖儿童青少年的预防和治疗成为健康领域关注的热点。改变生活方式(包括膳食干预、运动干预、行为干预)仍为肥胖儿童青少年干预的首选,而合理进行膳食干预则是肥胖干预的重点之一。近十年来,国内外大量临床研究及动物实验揭示,改变膳食结构和进食模式等新型膳食管理,有助于降低儿童青少年肥胖程度和并发症发病率,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该文对近期肥胖儿童青少年的膳食干预研究进展,包括营养素及饮食模式进行综述。
蒋志颖(综述)李晓南
关键词:肥胖膳食儿童青少年
致痛性操作对新生大鼠远期海马基因表达谱的影响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致痛性操作对新生大鼠远期海马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将28只新生雄鼠随机分为疼痛组和对照组,每组14只.疼痛组大鼠生后第1~7天每日进行4次针刺足底的致痛性操作,建立新生期致痛经历的大鼠模型,模拟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反复经历致痛性操作的患儿;对照组用棉签触碰同侧足底.分别取第8天和第21天两组大鼠的海马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构建基因表达谱并筛选出相关差异基因进行功能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与疼痛刺激反应或大脑认知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包括γ-氨基丁酸A型受体β1亚基编码基因(GABRB1)、谷氨酸NMDA受体NR2A亚基编码基因(GRIN2A)和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蛋白编码基因(IL1 RAPL1),蛋白免疫印迹法验证其中1个关键基因.结果测序结果显示,疼痛组和对照组第8天的差异基因仅有6个,而第21天增加至53个,其中下调者占85.0%(45/53),根据基因本体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注释结果,差异基因功能主要富集在细胞膜、电压门控离子通道、突触连接、神经递质受体、免疫反应等.关键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免疫印迹验证结果与转录组全基因测序RNA序列趋势一致.结论早期反复经历致痛性操作的大鼠大脑海马突触细胞膜上的电压门控离子通道蛋白、神经递质受体以及一些关键基因如GABRB1等差异表达,初步阐释了早期疼痛影响新生儿脑发育可能的分子机制.
凌茹闵翠婷陈梦莹陈银花周炜李晓南
关键词:基因表达谱RNA序列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