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大明
- 作品数:10 被引量:37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屈光性弱视颜色视觉诱发电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评价弱视的色觉损害以及颜色视觉诱发电位对弱视早期诊断和评价弱视儿童视功能的临床价值,探讨正常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的颜色视觉诱发电位的表现和差异。【方法】应用同亮度不同颜色棋盘格的刺激,比较正常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的颜色视觉诱发电位。【结果】受试者分为3组,分别为正常儿童组、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组、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组。①三组儿童组内比较发现:除绿/灰刺激后产生的P1波潜伏期比其它颜色刺激延长之外;其它颜色刺激产生的P1潜伏期两两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各种颜色刺激产生的P1-N2振幅在各组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正常组和屈光不正组儿童在蓝/灰(P=0.004)和蓝/黄刺激(P=0.01)后的P1潜伏期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而其它颜色刺激后的P1潜伏期没有显著差别;在红/灰刺激(P=0.007)后的P1-N2振幅有显著差别,而其它颜色刺激后的P1-N2振幅没有显著差别。③正常组和屈光参差组儿童在蓝/灰(P=0.02)和蓝/黄刺激(P=0.01)后的P1潜伏期有显著差别,而其它颜色刺激后的P1潜伏期没有显著差别;正常组和屈光参差组儿童在红/灰(P=0.005)和黑/白刺激(P=0.009)后的P1-N2振幅有显著差别,而其它颜色刺激后的P1-N2振幅没有显著差别。④屈光不正组和屈光参差组儿童在各种不同颜色刺激后,两组之间的P1潜伏期及P1-N2没有显著差异(P值均大于0.05)。【结论】正常眼和弱视眼的颜色视觉诱发电位存在差异,而屈光不正性弱视和屈光参差性弱视之间则不存在差异。颜色视觉诱发电位可能有助于弱视的早期诊断和视功能评价。
- 邓大明龙时先林羡钗梁炯基刘彩娇
- 关键词:视觉诱发电位弱视
- 近距隐斜视与屈光不正的关系研究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 探讨近距隐斜视的发生、类型与屈光不正的关系.方法 连续收集近距隐斜视患者267例,男145例,女122例,年龄(8.05+5.0)岁(3~44岁),分别进行近距隐斜视检测,静态检影.结果 正视者63例,其中发生近距外隐斜60例,近距内隐斜3例,近距外隐斜所占比重明显高于内隐斜(P=0.000).近距内隐斜47例,其屈光状态构成分别为正视和近视各3例,远视41例;近距外隐斜220例,其屈光状态构成分别为正视60例,近视64例,远视96例,经卡方检验,近距隐斜视类型与屈光状态有关(X2=29.47,P=0.000).就137例远视患者而言,发牛近距内隐斜41例,其不同程度屈光构成分别为轻度远视12例,中度远视18例,重度远视11例;发生近距外隐斜96例,其不同程度屈光构成分别为轻度远视56例,中度远视27例,重度远视13例,经卡方检验,对远视患者而言,近距隐斜视类型与远视的程度有关(X2=16.61,P=0.000),近距内隐斜多发生于中度远视,而近距外隐斜多发生于轻度远视.结论 近距隐斜视类型与屈光状态相关,其中近距内隐斜主要为远视眼未经屈光矫正引致;一定范嗣内的近距外隐斜可能是一种,圭理性眼位,而近距内隐斜则可能是一种病理性眼位,并与近视的发生发展相关.
- 邓大明陈静嫦麦光焕
- 关键词:隐斜视屈光不正远视近视
- 无需肌电仪引导的肉毒素联合或不联合透明质酸钠内直肌注射治疗外伤性外展神经麻痹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无需肌电仪引导的A型肉毒素(BTA)联合或不联合透明质酸钠注射治疗外伤性外展神经麻痹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采用抽签法将入选的27例年龄≥16岁病程〈6个月的外伤性外展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无需肌电仪引导直视下行患眼内直肌注射0.05mlBTA2.5~7.5U联合透明质酸钠;B组无需肌电仪引导直视下行患眼内直肌注射0.03mlBTA溶液2.5~7.5U。分别于注射前、注射后2周、6个月测定患者斜视度、眼球运动功能及睑裂大小。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2组患者在注射后2周均出现斜视度明显下降(t=8.75、8.79,P均〈0.01):A、B组的治愈率分别为62%及71%.2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x。=O.297,P〉O.05);A、B组均未出现并发性上睑下垂及垂直斜视。结论无需肌电仪引导的肉毒素联合或不联合透明质酸钠注射均能有效治疗外伤性外展神经麻痹.而且有较好的安全性。
- 陈静嫦邓大明康瑛林小铭吴河坪颜建华麦光焕
- 关键词:肉毒毒素类外展神经麻痹
- LASIK手术治疗近视性屈光参差弱视儿童的远期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 观察应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的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8月至2005年9月行LASIK治疗高度近视性屈光参差性单眼弱视的1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年龄5~10岁,包括对术后视力,屈光度,远近立体视锐度进行分析。近立体视锐度采用Butterfly随机点立体图检测,远立体视锐度采用同视机颜少明随机点立体图检测。结果术前平均裸眼视力为0.06±0.06,术后平均裸眼视力提高到0.404±0.33。术前平均最佳矫正视力范围0.284±0.23,术后平均最佳矫正视力提高到0.72±0.39。术前平均等值球镜屈光度为(一7.994-2.77)D,术后平均等值球镜屈光度数减少到(-1.404±2.52)D。末次随访14例有近立体视,Butterfly随机点立体图检测立体视锐度平均为(127.14±148.97)”,9例有远立体视,立体视锐度平均为(213.334±243.10)”。术后末次随访未见角膜并发症。结论显微镜下LASIK手术矫正单眼弱视儿童高度近视性屈光参差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这有助于术后有效进行弱视训练,提高治愈率。
- 林小铭闫晓河杨斌王铮邓大明吴河坪陈绮文
- 关键词:原位角膜磨镶术弱视屈光参差儿童
- Autoacuity Test与标准对数视力表用于儿童视力测定的比较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比较一种计算机视力测试软件Autoacuity Test和标准对数视力表之间的一致性和重复性,初步探讨Autoacuity Test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41名视功能正常儿童[(8.4±1.8)岁]和25名弱视儿童[(8.0±2.2)岁]分别使用标准对数视力表和Autoacuity Test两种方法进行视力测试。30min后重新对其进行测试。以Autoacuity Test与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结果的一致性限度的评价其准确性,以测试-再测试的重复系数及配对t检验评价其重复性。【结果】视功能正常儿童的Autoacuity Test与标准对数视力间的一致性限度为0.16对数单位;弱视儿童为0.31对数单位。正常儿童两种方法各自的测试-再测试结果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弱视儿童标准对数视力表测试-再测试结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utoacuity再次测试视力检查结果较初次测试有所提高(P<0.05)。【结论】Autoacuity Test与标准对数视力表两种检查方法在视功能正常儿童中一致性较好,在弱视儿童中一致性稍差,两者重复性相近。Autoacuity是一种可取的儿童视力测试方法。
- 刘臻臻邓大明祁勇军曹阳吴明星
- 关键词:儿童标准对数视力表TEST视力
- 计算机阅读后的调节幅度与屈光度优势眼的关系
- 2010年
- 目的 研究计算机阅读后的单眼调节幅度及其变化与屈光度、优势眼的关系.方法 30名受试者按不同屈光度、屈光参差状态、优势眼分组,均作连续计算机终端阅读2h,阅读前后分别查单眼调节幅度.结果 (1)连续2h计算机阅读前,调节幅度的大小与屈光度有相关性(r=0.439,P=0.003);阅读后,调节幅度的变化与屈光度无相关性(r=0.121,P=0.434).(2)计算机终端阅读前,优势眼的调节幅度大小与非优势眼调节幅度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阅读后,优势眼的调节幅度变化比非优势眼调节幅度变化大(P<0.05).(3)生理性屈光参差组和病理性屈光参差组两组内优势眼眼别与双眼中屈光不正度数较高或较低眼别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 计算机阅读前,调节幅度的大小与屈光度有相关性;计算机阅读后优势眼的调节幅度变化比非优势眼调节幅度变化大;优势眼眼别与双眼中屈光不正度数较高或较低眼别之间无相关.高调节幅度及优势眼可能并不是近视进展中的主要因素.
- 王柏敏余敏斌邓大明李劲嵘林羡钗向晖
- 关键词:屈光度优势眼近视
- 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治疗儿童近视被引量:17
- 2009年
- 目的对0.5%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治疗儿童近视进行临床观察,探讨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05~2007年在我院斜弱视专科就诊的近视患儿30例,5~12岁,既往戴框架眼镜半年以上,排除存在眼部器质性病变及曾接受其他减缓近视发展治疗的患者。患者双眼点用0.5%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早晚各一次,每次1~2滴,用药时间不少于半年;用药期间每半年复查一次,包括主观症状及常规眼科检查、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检查、眼压检查、静态检影和眼轴。采用用药前后自身对照,对用药前后的年近视发展度、眼轴、眼压和视力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22例患儿最终完成研究,8例因移居外地、未能坚持戴镜等原因退出研究,平均年龄为(7.6±1.8)岁,接受治疗时间0.7~2.7年。用药前后年近视发展分别为(-1.02±0.48)D/年和(-0.54±0.43)D/年,用药后年近视发展明显少于用药前(P<0.01)。用药前及用药后末次随诊矫正视力分别为4.92±0.11和4.98±0.07,用药后末次随诊矫正视力优于用药前(P<0.01)。用药前后眼轴分别为(24.75±1.65)mm和(25.27±1.76)mm,用药后眼轴较用药前增长(P<0.01)。患者无诉畏光、视近物不清,眼压、裂隙灯及眼底检查均无异常。结论0.5%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具有减缓儿童近视发展的作用,并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 陈静嫦邓大明麦光焕
- 关键词:消旋山莨菪碱近视儿童眼轴
- 肉毒杆菌毒素A水凝胶治疗婴幼儿型内斜视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非肌电仪(EMG)引导下肉毒杆菌毒素A(BTXA)联合透明质酸钠(BTXA水凝胶)治疗婴幼儿型内斜视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11月就诊婴幼儿型内斜视患儿15例,七氟烷吸入全麻下无EMG引导双眼内直肌注射BTXA水凝胶2.5U/0.05ml/眼。注药前、注药后1d、2周、3周、3月、6月检查眼外肌功能状态、睑裂大小等,注药前、注药后3周、3月、6月测量患儿斜视度等。结果注药前、末次注射后3周、3月、6月各平均斜视度为(+36.5±11.5)^Δ、(+3.9±12.2)^Δ、(+7.0±8.8)^Δ、(+8.8±11.2)^Δ,治疗后各时间点斜视度与治疗前斜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注药后3周与3月正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注药后3月与6月相比,正位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性上睑下垂及垂直斜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EMG引导下BTXA水溶液注射并发症发生率。结论非EMG引导下BTXA水凝胶注射治疗婴幼儿型内斜视疗效较好,明显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 钟华红陈静嫦麦光焕邓宏伟邓大明
- 关键词:肉毒杆菌毒素A透明质酸钠
- 先天性颅神经异常支配性疾病的分子遗传学新发现
- 2014年
- 先天性颅神经异常支配性疾病(congenital cranial dysinnervation disorders,CCDDs)是一组先天性、非进行性的眼球运动障碍,是由一条或多条颅神经发育异常或完全缺失,从而引起对肌肉的异常神经支配,伴或不伴全身系统异常.目前已发现的CCDDs致病基因包括SALL4、CHN1、HOXA1 、KIF21A、PHOX2A、TUBB3、TUBB2B、ROBO3及HOXB1等.虽然对CCDDs的认识不断深入,但同时发现根据CCDDs的临床表型不能完全预测基因型分类,而根据其基因型也无法完全预测临床表型.本文对不同类型CCDDs的临床表现及分子遗传学研究新发现进行了综述.
- 申涛邓大明
- 关键词:遗传学眼球运动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