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手术
  • 6篇手术治疗
  • 6篇胶质
  • 6篇胶质瘤
  • 4篇定向手术
  • 4篇神经胶质
  • 4篇神经胶质瘤
  • 4篇癫痫
  • 4篇立体定向手术
  • 4篇立体定向手术...
  • 3篇血管
  • 3篇亚低温
  • 3篇综合征
  • 3篇外科
  • 3篇外科手术
  • 3篇疗法
  • 3篇疗效
  • 3篇颅内
  • 3篇脑内
  • 3篇脑血

机构

  • 26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6篇刘爱军
  • 23篇张志文
  • 21篇李安民
  • 17篇傅相平
  • 11篇梁树立
  • 11篇易林华
  • 7篇闫润民
  • 7篇张海涛
  • 6篇郭晓明
  • 6篇赵明
  • 5篇薛菁晖
  • 4篇查韡光
  • 4篇杜程刚
  • 4篇查炜光
  • 4篇姚世斌
  • 3篇张敏
  • 3篇查伟光
  • 3篇杜春晖
  • 3篇孙雅静
  • 2篇杜程钢

传媒

  • 5篇中国微侵袭神...
  • 4篇立体定向和功...
  • 4篇中华神经外科...
  • 3篇临床军医杂志
  • 3篇中国临床神经...
  • 3篇中华神经医学...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感染、炎症、...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09
  • 3篇2008
  • 9篇2007
  • 5篇2006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ET在胶质瘤间质内放疗后疗效判定中的作用
2006年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在胶质瘤间质内放射治疗后疗效观察及预后评价中的作用。方法对21例胶质瘤病人行131I间质内放射治疗,在治疗后6个月行MRI和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随访,并行病理活检,对比分析PET与MRI影像改变与肿瘤疗效及复发的关系。结果9例18F-FDGPET显示为局部病变区葡萄糖代谢增高,肿瘤/白质(T/WM)比值为2.79±0.20;7例显示为放射性缺损,T/WM值为0.81±0.12;5例显示病变区18F-FDG浓聚无明显改变,T/WM值为1.35±0.17。其中假阴性1例,假阳性1例。MRI难以诊断放疗后脑坏死、残存肿瘤或肿瘤复发8例。与病理活检比较,PET诊断准确率为90.5%,MRI为61.9%。结论18F-FDGPET在胶质瘤间质内放疗后区分放射性坏死与肿瘤复发方面较MRI更敏感而准确。
查韡光李安民傅相平张志文欧阳巧红刘爱军易林华赵明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发射型计算机近距离放射疗法
小儿癫痫的早期外科治疗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和总结小儿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外科治疗的时机和疗效。方法分析240例小儿癫痫外科治疗后早期和远期的临床疗效和随访资料。结果本组术后早期癫痫无发作228例,占95.0%。随访1年以上的170例中,Ende评分:Ⅰ级98例(57.6%),其中Ⅰa级70例(41.1%);Ⅱ级40例(23.5%);Ⅲ级20例(11.8%);Ⅳ级12例(7.1%),无死亡和永久性并发症。结论小儿癫痫患者早期的外科干预,可能在小儿大脑发育的可塑性期内解除致痫因素,有望获得良好的预后和智商水平的维持与提高。
李安民梁树立刘爱军张志文傅相平赵明姚世斌孙雅静
关键词:癫痫儿童外科手术预后
双侧瞳孔散大的外伤性脑疝手术疗效分析被引量:11
2006年
目的探讨双侧瞳孔散大的外伤性脑疝的手术效果和影响因素。方法67例双侧瞳孔散大的外伤性脑疝患者按原发损伤类型分组并接受手术治疗,于术后半年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全组恢复良好3例,中残10例,重残9例,植物生存10例,死亡35例。其中,硬膜外血肿组预后最好,弥漫性脑肿胀组最差,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瞳孔散大的外伤性脑疝手术疗效与脑原发损伤类型密切相关,硬膜外血肿所致的晚期脑疝应积极手术治疗,患者预后较佳;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所致晚期脑疝手术意义不大;部分脑挫伤和(或)硬膜下血肿导致的晚期脑疝患者经手术治疗仍能够挽救生命。另外,快速准确的术前诊断、恰当的术式选择和围手术期处理是救治成功的必要保证。
郭晓明李安民张志文傅相平查韦光闫润民刘爱军杜程钢易林华梁树立赵明
关键词:脑损伤瞳孔散大脑疝
复发性胶质瘤经放疗囊近距离放疗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复发性胶质瘤再次手术后,植入自制放疗囊系统对瘤床定期近距离放射治疗的效果。方法67例确诊复发性胶质瘤,手术切除肿瘤后,瘤床植入放疗囊系统。术后第7d经头皮穿刺注射131I30mCi行内放疗,每16d重复注入1次,4次1疗程,1个月后开始第2疗程,共1~2个疗程。结果术后6个月复查MRI,完全缓解(CR)13例;部分缓解(PR)21例;稳定(SD)18例;恶化(PD)15例;有效率50.1%。随访6~24个月,6个月存活率85.1%;1年存活率59.7%;2年存活率32.8%。结论术后残腔植入自制放疗囊系统对胶质瘤行定期近距离放疗符合抑制肿瘤生物学特性、简便易行、疗效较好的治疗方法。
查韡光李安民傅相平张志文杜程刚易林华刘爱军赵明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近距离放射疗法^131碘
亚低温下CIRP抑制H2O2诱导的大鼠皮层神经元凋亡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亚低温的脑保护作用是否是通过冷诱导RNA结合蛋白(CIRP)抑制神经元凋亡而发挥的。方法分离培养原代大鼠皮质神经元,用CIRP—RNAi慢病毒转染神经元,100μmol/LH2O2诱导神经元凋亡,按组分别放入37℃或32℃环境中培养,采用MTY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应用Hoechst 33342染色、Annexin V—FITC标记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神经元的凋亡率;Westernblot检测神经元细胞CIRP、Actived Caspase-3及TRX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在32℃环境中,皮质神经元内CIRP蛋白表达明显增加,Actived Caspase-3表达下调,TRX表达增加,神经元凋亡率为(4.5±0.8)%;与37℃环境下相比较,皮质神经元内CIRP蛋白表达明显减少,Actived Caspase-3表达显著增高,TRX表达下调,神经元凋亡率为(53.5±1.7)%,P〈0.05。结论在亚低温环境中,CIRP蛋白在大鼠皮质神经元中表达增高,抑制H:O:诱导的神经元凋亡发生,发挥神经元保护作用,是亚低温的脑保护作用的途径之一。
李首春薛箐晖刘爱军张海涛张志文
关键词:神经元大脑皮层亚低温
亚低温脑内冷诱导RNA结合蛋白的表达特征
2015年
目的初步检测RNA结合蛋白(CIRP)在低温大鼠模型中,尤其是脑组织中的表达特征。方法大鼠被分为两组:对照组和低温组。低温组大鼠先置于低温下2 h,复温后2 h断头处死。提取总RNA,反转录后得到c DNA,实时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CIRP在大鼠脑内的表达情况。利用实时PCR定量检测大鼠脑、心脏、肝脏中CIRP mRNA表达。结果常温下CIRP mRNA均能在脑、心、肝组织中检测出。低温情况下,脑组织中下丘脑、皮层和海马均可见CIRP mRNA表达增高,且海马中CIRP mRNA表达增高最显著。定量PCR检测显示低温情况下CIRP mRNA在脑皮层中的表达比对照组高1.5倍。心脏和肝脏中CIRP mRNA的表达在低温时与对照组差别不大。结论低温情况下CIRP mRNA在脑皮层和海马中会明显增高,而肝脏、心脏中CIRP mRNA的表达不受低温影响。提示低温可以使CIRP在神经组织中的表达特异性增高。
柴旭斌刘爱军张志文薛菁晖闫润民
关键词:RNA结合蛋白冷休克
胶质瘤血管造影染色与肿瘤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2006年
目的研究胶质瘤病灶的血管造影表现与肿瘤新生微血管密度、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关系,为预测介入化疗的疗效及探索新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对59例外科治疗后颅内残余瘤体最小径大于3cm的脑胶质瘤病人行DSA,对病灶染色情况进行分型,按Weidner法测定肿瘤微血管密度,并随访治疗恢复情况。结果非染色型胶质瘤病理构成以低级别胶质瘤为主,微血管密度为18.46±9.96,生存期43.1个月;羽状血管增生型以间变性星形细胞瘤为主,微血管密度为44.17±13.38,生存期24.7个月;斑片状浓染型以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为主,微血管密度为77.69±18.28,生存期14.9个月。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灶染色类型与血管密度、病理类型均可反映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并与胶质瘤病人的生存期密切相关(P<0.05)。结论胶质瘤病灶染色能较好地反映肿瘤的微血管增生情况与恶性程度,可作为胶质瘤介入化疗中评估病情和疗效的客观指标。
郭晓明李安民张志文傅相平赵明查韡光闫润民易林华刘爱军杨毅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脑血管造影术微血管密度预后
颅内动脉瘤手术技巧与术中破裂的预见及处理被引量:18
2006年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手术技巧、术中可能发生破裂出血的相关影像学改变、针对可能发生破裂出血的预案制定以及处理方法。方法本组42例颅内动脉瘤,其中男18例,女24例,平均年龄47岁。41例采用翼点入路行前循环动脉瘤显微直视夹闭手术,另1例大脑后动脉P2段巨大动脉瘤采用颞下入路行夹闭切除术。结果术后痊愈39例,偏瘫2例;术中动脉瘤破裂7例(占16.7%),破裂出血动脉瘤成功夹闭后,6例恢复良好,1例因发生全脑多发性梗塞而死亡。结论显微镜下充分显露载瘤动脉后夹闭动脉瘤是预防并成功处理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关键;对于DSA/3D-DSA呈葫芦状、宽颈及瘤体另有囊泡(子囊)形成的动脉瘤,应警惕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可能。
张志文李安民郭晓明傅相平闫润民查炜光刘爱军易林华梁树立杜程刚耿峰姚世斌薛菁晖
关键词:动脉瘤手术术中破裂
三种微创手术方式治疗基底核区脑出血的效果比较被引量:38
2007年
目的比较三种微创手术方法治疗基底核区脑出血的疗效、安全性和发生并发症的情况。方法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107例基底核区脑出血病人分为内镜下血肿清除组(n=29)、立体定向血肿碎吸组(n=33)和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组(n=45)。比较各组术前准备时间、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术后2d内复查CT,计算残余血肿量和血肿清除率。术后3个月按GOS预后评分评估治疗效果、病死率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前准备时间以定向组最长,达(146.1±57.0)min,与另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时间以开颅组最长,达(173.7±57.3)min(P<0.01);术中失血量以开颅组较多,达(293.3±166.6)ml(P<0.05);血肿清除率以内镜组最高,达(80.7±7.9)%(P<0.01);再出血和颅内感染发生率内镜组为10.3%,定向组为18.2%,开颅组为11.1%;病死率分别为0、9.1%、6.7%。GOS预后比较,Ⅱ级以上者在内镜组与定向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辅助下血肿清除术既有创伤小,又有血肿清除彻底、止血可靠的优点,疗效确切,对不需行去大骨瓣减压的脑出血病人是一种较理想的微创手术方式。
闫润民李安民张志文傅相平查韡光郭晓明刘爱军易林华梁树立杜程钢
关键词:脑血管基底神经节出血神经外科手术显微外科手术
冷休克蛋白和神经保护被引量:1
2009年
环境温度明显改变时,生物体会产生某种蛋白来调节机体功能,以适应温度变化,如当温度明显增高时,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s)表达会明显增高。除了适应环境温度升高外,HSPs在常温下也会表达,并且有很多基冈调控功能。近10余年有学者发现,当环境温度降低时,生物体也会产生一组蛋白来适应环境变化,
刘爱军张志文薛菁晖
关键词:冷休克蛋白神经保护热休克蛋白机体功能温度变化HSPS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