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平
- 作品数:5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近代中国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 “五四”之后到大革命时期的学生运动被引量:6
- 2011年
- "五四"之后,学生与北京政府之间关系恶化已呈不可逆转之势,学生运动遂演变成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此时由于中国共产党、中国青年党的成立以及中国国民党的改组,学生集体在屡遭政府打压的情况下积极寻求新的力量支持,而政党则通过五四运动充分认识到了学生的集体力量,学生与政党结合成为不可遏止的社会潮流。同时,政党与学生结合既造成学生信仰和学生群体的分化、结束了学生"不问政治"的时代,又引起政党对学运领导权的激烈角逐,而学生运动则在错综复杂的政治纷争中变了向。
- 岳谦厚李卫平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中国青年党
- 村选与根据地基层政权建设——1941年晋西北抗日根据地村选考析被引量:8
- 2010年
- 晋西北抗日政权成立后,于1941年发动了旨在改造基层政权的村选运动。各级党政组织按照"三三制"原则进行广泛的干部和群众动员,运用各种方法调动民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以实现"大家事大家办"的乡村政权整合目标。各阶层农民群众均进行了某种程度的政治参与并在村选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政治取向,其中中农表现得最为积极;地主和富农经历了一个从抵制、观望到参与的过程;贫农则由于认识不足和经济上的压力,最初表现出一定的消极情绪。在村选过程中,农村中讲公道、会办事的能人受到的支持率较高;中农也由于其经济和政治上的中间地位而受到较广泛的支持和青睐,从而成为新政权的重要力量。总体来说,这次村选运动完成了基层政权的重建,提高了干部素质,增强了群众的参政热情和对政府的信任感,为抗日根据地政权的巩固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 岳谦厚李卫平
- 关键词: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基层政权建设党群关系
- 近20年中国乡村工业化及城镇化研究回顾与省思被引量:6
- 2015年
- 近20年来,国内学界对中国乡村工业化及城镇化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主要围绕乡村工业化与乡村经济转型问题、乡村工业化向城镇化转变对乡村经济转轨的影响、乡村城镇化带动乡村经济现代化的问题、乡村城镇化带来的负面效应及其解决措施等四个方面展开探讨。本文比较详细地梳理了既有成果,并就未来的研究提出一些思考性建议,即加强原生态资料发现发掘、运用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放宽研究眼界和创新研究思路、深化研究内容和拓展研究领域等,冀望对推进中国乡村工业化及城镇化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李卫平岳谦厚
- 关键词:中国乡村乡村经济工业化城镇化
- 回到“集体化”:国家政治主导下郝庄的经济变革
- 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乡村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分化与重组。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建立之政权对乡村的改造较为成功,使乡村社会演变表现出现代潮流的强劲势头,乡村经济在国家政治的主导下实现了“离土不离村”的现代商品经济运行模式。深处内陆省份山...
- 李卫平
- 关键词:乡村经济国家政治经济变革
- 《申报》关于1927年南京事件报道之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1927年发生的南京事件是中国近代外交史上的一件大事,亦是北伐过程中国民革命军与西方列强在中国发生的一次具有重大影响的正面冲突。从《申报》报道情形观之,此次事件虽是国民革命军下层官兵无组织行为所致,但折射出民众普遍存在的反帝情结。从事件解决结果观之,南京国民政府尽管将肇事责任推给了共产党,但最终承担了对外赔偿之责,而对外舰炮击南京平民之事却"始争终让",不了了之。这反映出南京国民政府当时应对重大外交事件的弱势处境。
- 岳谦厚李卫平
- 关键词:国民政府列强《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