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浩

作品数:9 被引量:76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军区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骨折
  • 4篇老年
  • 3篇老年人
  • 3篇并发
  • 3篇并发症
  • 2篇手术
  • 2篇肱骨
  • 2篇股骨
  • 2篇股骨骨折
  • 1篇胸大肌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 1篇炎性
  • 1篇炎性反应
  • 1篇人口
  • 1篇人口总数
  • 1篇入路
  • 1篇入路治疗
  • 1篇三角肌

机构

  • 9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解放军医学院

作者

  • 9篇张浩
  • 8篇刘智
  • 5篇孙天胜
  • 3篇任继鑫
  • 3篇何红英
  • 3篇李连华
  • 2篇李京生
  • 2篇郭永智
  • 1篇张建政
  • 1篇彭城
  • 1篇张妍
  • 1篇张艳金
  • 1篇陈晓斌
  • 1篇徐子涵
  • 1篇征华勇
  • 1篇王晓伟
  • 1篇蔡艳红
  • 1篇王浩
  • 1篇刘培佳

传媒

  • 2篇北京医学
  • 2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国骨伤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1
  • 2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经三角肌入路与经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入路治疗老年移位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观察经三角肌入路与经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入路治疗老年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4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经三角肌入路组与经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入路组,每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术后肩关节功能及疼痛。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术后12个月随访。经三角肌入路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显著低于经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入路组(P<0.001);伤口并发症经三角肌入路组1例,经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入路组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术后次日、3 d、7 d、2周、1个月经三角肌入路组Constant Murley评分均优于经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入路组,但术后3个月以后两组Constant Murley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次日、3 d、7 d、2周经三角肌入路组VAS评分均优于经三角肌胸大肌间沟组,但术后1个月以后两组Constant Murle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各有1例近端螺钉松动,但均未出现感染、腋神经损伤、螺钉切出、复位丢失、肱骨头坏死等。结论经三角肌入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短期效果优于经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入路,具有住院时间短、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疼痛轻、肩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任继鑫李连华刘培佳张浩何红英征华勇刘智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老年
Toll样受体4在创伤后全身炎性反应中的作用与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创伤是45岁以下人群死亡的首要原因,残死率极高。在创伤引起的继发病理、生理改变中,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能引起远离创伤部位器官(肺、肝、肾)的功能障碍甚至衰竭,与创伤后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直接影响创伤的预后和转归。目前对创伤后炎性反应及多器官衰竭综合征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因而临床仍缺乏有效的干预手段。Toll样受体(TLR)4可介导无菌性炎性反应,且在组织损伤所致的无菌性炎性反应中起关键作用。因此,TLR4有望成为控制创伤后炎性反应的研究热点。
张浩孙天胜
关键词:创伤炎性反应TOLL样受体4
老年髋部骨折后急性肺损伤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6年
截至2011年底,我国内地60岁以上老年人数量占人口总数的12.5%以上;预计在2011年以后的30年中,我国社会老龄化将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到2030年将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在此背景下,近年来老年髋部骨折发病人数逐步增多,已经成为创伤骨科的核心病种,在北京多家三甲医院的创伤骨科中,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数量占病床数的1/4。
陈晓斌陈晓斌刘智张浩
关键词:急性肺损伤骨折并发症病床数肺部并发症人口总数肺血管内皮细胞
肩胛骨骨折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2
2011年
肩胛骨骨折较少见,常继发于高能量创伤,90%的肩胛骨骨折患者常伴有其他危及生命的损伤,由于首诊时常注意一些严重损伤,肩胛骨骨折的诊断往往被遗漏。大多数肩胛骨骨折采用保守治疗即可获得满意的预后,但对于关节内及移位明显的骨折,目前多主张手术治疗以促进骨折愈合和提高功能恢复。本文就肩胛骨骨折的诊断和治疗作一综述。
张浩刘智
关键词:肩胛骨骨折
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固定治疗lisfranc损伤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分析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固定治疗lisfranc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军区总医院38例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治疗的lisfranc损伤患者,Myerson分型:A型11例,B型21例,C型6例;术后平均随访31.5个月(10~58个月),按照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中足评分标准对治疗结果予以评估。结果平均AOFAS中足评分为(82.9±13.3)分,优(90~100分)15例,良(75~89分)15例,中(50~74分)7例,差(<50分)1例,优良率达78.9%;其中解剖复位组与近解剖复位组AOF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8),而骨折脱位组与单纯脱位组AOFAS评分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对闭合性的不伴有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的lisfranc损伤疗效满意,即使是近解剖复位也能获得满意的AOFAS评分;单纯脱位患者比骨折脱位患者的治疗结果差,且更容易发生创伤性关节炎。
张浩孙天胜刘智张建政徐子涵张艳金
关键词:脱位LISFRANC损伤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分析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 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处理方法及起动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手术治疗的11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30 d内发生的并发症情况及随访86例患者术后2年内的死亡情况.结果 本组119例患者中,术后30 d内发生并发症者39例,占32.8%(39/119),其中术前无严重内科疾病者9例,占7.6%(9/119),其余30例术前合并不同程度的内科疾病,占25.2%(30/119).72例合并1种内科疾病的患者中,术后18例发生并发症;27例合并2种内科疾病的患者中,术后10例发生并发症.6例合并2种以上内科疾病的患者中,术后2例发生并发症.术后并发症中,肺部感染21人次,占并发症的48.8%(21/39).2年内死亡24例,其中住院期间死亡5例,术后3个月内死亡5例,术后3~6个月死亡8例,术后6~12个月死亡4例,术后1~2年死亡2例.结论 术前合并内科疾病数量是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肺部感染为最常见的并发症,同时也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起动因素.
刘智何红英张浩李京生任继鑫郭永智
关键词:股骨骨折手术后并发症老年人
钢板和髓内针固定治疗成人肱骨干骨折的系统评价被引量:21
2013年
背景:肱骨干骨折应选择钢板还是髓内针内固定,目前仍存在争议。一些研究比较了二者的疗效,但得出的结论不甚相同。针对这些对比性研究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研究,因为纳入研究数目及对研究数据提取的差异,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目的:系统评价钢板内固定与髓内针固定治疗成人肱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CINAHL(Cumulative Index to Nursing&Allied Health Literature)、EBM(Evidence-Based Medici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中国学术期刊网。收集钢板内固定与髓内针固定比较治疗成人肱骨干骨折的随机或半随机的临床试验,应用Jadad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共纳入15个随机或半随机的临床试验,其中4个半随机试验,11个随机试验。结果显示交锁髓内针固定会导致并发症风险增高(OR=0.37(0.19,0.59),P=0.00)。发表偏倚Egger’s检验P=0.91,无显著性发表偏倚。再手术发生上交锁髓内针治疗的风险增高(OR=0.28(0.14,0.57),P=0.00),Egger’s检验P=0.69。肩部撞击发生率髓内针固定要显著高于钢板固定(OR=0.13(0.05,0.35),P=0.00),肱骨干骨折后感染、骨不连、内固定失效、医源性神经损伤、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与钢板内固定相比较,髓内针固定治疗成人肱骨干骨折容易导致肩部撞击的发生,导致并发症、再手术风险增高。感染、骨不连、内固定失效、医源性神经损伤、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李连华王浩张妍蔡艳红张浩刘智孙天胜
关键词:人工假体肱骨干骨折髓内针钢板
痴呆与髋部骨折相关问题的探讨被引量:2
2016年
痴呆是一种以认知功能障碍及精神行为异常为主要特点的慢性进行性精神衰退疾病,主要影响记忆力、注意力、语言、动作和行为,预后较差,对社会及家庭可产生严重后果。髋部骨折同样好发于老年人,内因为骨质疏松,轻微外力即可导致骨折,预后较差,术后1年病死率为20%~40%。髋部骨折患者常常合并痴呆,如何处理此类患者是骨科及其他科室医生的难点。近年来,相对于更直接地威胁髋部患者生命的心肺疾病、血栓性疾病,痴呆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就髋部骨折与痴呆的相关问题进行综述。
王晓伟孙天胜李连华刘智彭城张浩
关键词:髋骨折痴呆老年人
改良POSSUM评分系统在预测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风险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3
2010年
目的 探讨应用POSSUM评分系统预测老年人股骨粗降间骨折术后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牛率的价值.方法 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回顾性分析119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适用于骨科的改良型POSSUM评分系统评估量表对每例患者进行生理学评分及手术严重度评分,将数据代人原始POSSUM回归公式计算出术后死亡概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据此概率计算出预测死亡人数和发生并发症人数,并与观察到的实际死亡人数和发生并发症人数进行比较.结果 POSSUM评分系统预测术后30 d内42例(35.3%)发生并发症,实际发生并发症39例(32.8%),(χ2=0.168,P=0.682);预测术后30 d内死亡11例(9.2%),实际死亡5例(4.2%)(χ2=2.412,P=0.120).结论 改良POSSUM评分系统能较好的预测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30 d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对于高危患者(预测病死率〉20%)的预测结果更加准确;其生理学评分量表可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术前评估;肺部疾病是导致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死亡的首要因素.
刘智张浩何红英李京生任继鑫郭永智
关键词:股骨骨折老年人粗隆间病死率并发症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