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郝鹏

作品数:6 被引量:4H指数:2
供职机构:四川省医学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关节
  • 3篇关节置换
  • 2篇疏松性
  • 2篇随访
  • 2篇疗效
  • 2篇骨折
  • 2篇骨质
  • 2篇骨质疏松
  • 2篇骨质疏松性
  • 2篇股骨
  • 1篇导板
  • 1篇移植骨
  • 1篇异种
  • 1篇早期疗效
  • 1篇植骨
  • 1篇置换术
  • 1篇深低温
  • 1篇手术
  • 1篇手术治疗
  • 1篇全膝关节

机构

  • 6篇四川省医学科...
  • 1篇电子科技大学
  • 1篇德阳市人民医...
  • 1篇四川省雅安市...
  • 1篇四川省第二中...

作者

  • 6篇郝鹏
  • 5篇王跃
  • 3篇吕波
  • 2篇黄崇新
  • 2篇朱建辛
  • 1篇池雷霆
  • 1篇袁心伟
  • 1篇庞健
  • 1篇谭波
  • 1篇李平
  • 1篇庞建

传媒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全国骨关节与...
  • 1篇第十届西部骨...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1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重度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中期疗效随访
目的: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重度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71例高龄重度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并随访其疗效。
吕波王跃朱建辛黄崇新郝鹏庞建
关键词:人工关节置换股骨粗隆间骨折高龄骨质疏松
CFP短柄假体的全髋关节置换近期随访
背景:随着全髋假体的改进和手术技术的提高,全髋置换疗效进一步提高,患者越来越年轻。如何尽量的保存年轻患者的骨量为翻修创造条件是年轻患者关节置换无法避开的问题。对于短柄假体作为保存股骨骨量的选择,如今备受关注。目的:探讨一...
王跃吕波朱建辛黄崇新庞健郝鹏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CFP
不同深低温冷冻条件对异种移植骨免疫原性的影响
2013年
目的探讨不同冷冻温度、时间对异种移植骨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将猪松质骨粒分为5组:新鲜骨组(A组),-80℃冷冻组(B组),液氮冷冻组(c组),-80℃冷冻加酶处理组(D组),液氮冷冻加酶处理组(E组),其中B、C、D、E组按照不同冷冻时间,分别于冷冻1周、2周、3周、1个月、2个月、3个月制备骨材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及淋巴细胞刺激实验筛选出较优冷冻时间的异种骨代表该组。应用组织病理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检测筛选出各组异种骨免疫原性的大小。结果B、C、D、E组异种骨的a-半乳糖(a-Ga1)抗原OD值和淋巴细胞刺激指数大小:冷冻1周〉2周〉3周〉1个月〉2个月(P〈0.05),但是冷冻2个月与3个月之间差异无统汁学意义(P〉0.05),故冷冻2个月为异种骨较理想的冷冻时间。B、C、D、E组不同冷冻时间异种骨的仪-Gal抗原01)值和淋巴细胞刺激指数均明显低于A组,HD、E组明显低于B、c组,差异均行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娃示:B、C、D、E组冷冻2个月时芹种骨的仪-Gal、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I、MHC—II抗原含量均较A组显著降低,D、E组叫艟低于B、C组。结论-80℃冷冻2个月为异种骨较理想的冷冻温度和时间,该冷冻条件加酶处理叮以有效去除异种骨的主要抗原,降低其免疫原性。
李平王跃吕波郝鹏池雷霆谭波袁心伟
关键词:温度免疫原性
基于膝关节CT及下肢全长X线片设计股骨远端截骨导板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基于膝关节CT及下肢全长X线片设计的股骨远端截骨导板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以2016年7月—2017年2月拟行初次TKA的20例膝关节重度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9例,女11例;年龄53~84岁,平均69.4岁。体质量指数22.1~31.0 kg/m2,平均24.8 kg/m2。术前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为(103.0±19.4)°、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5.4±1.3)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为(58.1±11.3)分。术前基于下肢全长正侧位X线片及膝关节CT构建膝关节三维模型,设计并制作股骨远端截骨导板,模拟手术确定股骨远端截骨厚度。比较术前设计以及术中实际股骨远端内、外侧髁截骨厚度。记录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及计算隐性失血量;术后3个月行膝关节ROM、VAS评分、HSS评分评估临床疗效;通过比较术前及术后1周的股骨外翻角(femoral mechanical-anatomical angle,FMAA)、股骨远端解剖外侧角(anatomical lateral distal femoral angle,aLDFA)、股骨机械轴与胫骨机械轴夹角(mechanical femoral tibial angle,mFTA)、股骨远端屈曲角(distal femoral flexion angle,DFFA)、股骨假体屈曲角(femoral prosthesis flexion angle,FPFA)、股骨假体外侧角(anatomical lateral femoral component angle,aLFC)、前翼与股骨前方皮质线夹角(α角),评估股骨远端假体冠状面及矢状面位置。结果于股骨远端截骨导板辅助下TKA均顺利完成;术前设计股骨远端内、外侧髁截骨厚度与术中实际截骨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获随访3个月。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未出现关节周围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除1例患者未行氨甲环酸治疗外,其余19例患者术中失血量为30~150 mL,平均73.2 mL;术后引流量为20~500 mL,平均154.5 mL;隐性失血量为169.2~1400.0 mL,平均643.8 mL。术后3个月ROM为(111.5±11.5)°,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
吴碧王跃郝鹏冯均伟
关键词:CT股骨截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Netrin-1增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Netrin-1增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BMSC凋亡水平和人白细胞抗原G(human leukocyte antigen-G,HLA-G)的表达;构建骨质疏松性骨折大鼠模型;ELISA检测碱性磷酸酶、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和骨钙素的浓度;免疫组化检测骨组织中人来源的BMSC和巨噬细胞的数目。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Netrin-1能够抑制缺血缺氧引起的BMSC凋亡(F=27.311,P=0.000),同时升高缺血缺氧抑制的HLA-G表达(F=27.094,P=0.000)。BMSC可减少血清中碱性磷酸酶和TRAP的浓度,升高血清中骨钙素浓度、骨组织内骨细胞数目和骨密度。Netrin-1能够进一步增强BMSC的这些功能,相对于BMS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免疫组化结果显示,BMSC组存活的BMSC数目为(10.401±1.392)个/高倍视野(high-power field,HPF),Netrin-1组的数目为(25.506±2.257)个/HPF,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94,P=0.000);BMSC组巨噬细胞数目为(21.900±4.458)个/HPF,相对于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etrin-1组巨噬细胞数目为(11.500±3.808)个/HPF,相对于BMS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79.863,P=0.000)。结论:Netrin-1通过细胞保护和调控炎症反应,增强BMSC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效果。
王滋润梁丽芹肖成伟郝鹏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折间充质干细胞NETRIN-1
骨科机器人辅助微创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肢体骨样骨瘤的比较研究
2024年
目的比较骨科机器人辅助微创手术与开放手术切除肢体骨样骨瘤的准确性与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36例肢体骨样骨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6例选择骨科机器人辅助微创切除瘤巢手术(机器人手术组),20例采用常规C臂X线机透视定位后切除肿瘤(开放手术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灶部位、瘤巢直径以及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病灶切除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病灶切除准确度、术后止痛药使用次数,以及术前及术后3 d、3个月疼痛程度(VAS评分)。结果与开放手术组相比,机器人手术组手术时间延长,但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及术后止痛药使用次数均减少,病灶切除准确度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切除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均为3~24个月,中位时间均为12个月。术后两组均无切口感染、骨折等并发症发生。随访期间均无肿瘤复发。两组患者术后3 d、3个月时VA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术后3 d机器人手术组VAS评分较开放手术组更低(P<0.05),但术后3个月VAS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放手术相比,骨科机器人辅助下切除肢体骨样骨瘤虽然手术时间延长,但病灶切除准确度提高、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早期疼痛程度更轻,具有精准、微创优势。
冯均伟梁伟民王跃唐智阿木夫沙许宝修何聂正浩郝鹏
关键词:骨样骨瘤骨科机器人微创手术早期疗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