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哮喘
  • 2篇肺功
  • 2篇肺功能
  • 2篇病患
  • 1篇性疾病
  • 1篇休克
  • 1篇休克患者
  • 1篇血清
  • 1篇严重呼吸衰竭
  • 1篇源性
  • 1篇造血
  • 1篇造血干
  • 1篇造血干细胞
  • 1篇造血干细胞移...
  • 1篇真菌
  • 1篇支气管
  • 1篇支气管哮喘
  • 1篇食入性
  • 1篇衰竭
  • 1篇痰热

机构

  • 7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7篇刘宇
  • 5篇张金花
  • 4篇周怡
  • 2篇赵卫国
  • 1篇李一
  • 1篇孙沛
  • 1篇武若君
  • 1篇陈昕
  • 1篇张进川
  • 1篇俞森洋
  • 1篇李彬
  • 1篇刘振平
  • 1篇李晓利
  • 1篇刘丽辉

传媒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年份

  • 2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199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不同病因肺间质病变肺功能变化的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寻找不同病因致弥漫性肺间质病变的肺功能改变及其变化规律。方法观察弥漫性肺间质病变54例的肺通气功能、弥散功能、肺毛细血管有效血流量、血气变化及肺CT影像学改变,并按发病时间长短分3组观察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一氧化碳弥散量(diffusing capacity of the lung for carbon monoxide,Dlco)、肺毛细血管有效血流量(pulmonary capillary blood flow,CO)异常检出率。结果发现这组病人的VC、残气量(residual volume,RV)、肺总量(total lung capacity,TL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0)、Dlco、CO降低,与正常组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其中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患者在发病的1年内的VC、Dlco、CO阳性率分别达66.6%、91.6%、50.0%,非特异性间质肺炎(non-specif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NSIP)肺功能改变VC、Dlco、CO阳性率达18.1%、72.7%、50.0%。而结缔组织病致肺间质病变在发病的中、晚期的VC、Dlco、CO阳性率分别为33.3%、33.3%、50.0%。结论不同原因肺间质病变的肺功能改变可有限制性或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在弥散功能障碍的同时,伴肺毛细血管有效血流量减少。在特发性肺纤维化、非特异性间质肺炎发病早期VC、Dlco、CO就已降低,而结缔组织病致肺间质病变却在疾病中、晚期降低。Dlco检测是弥漫性肺间质病变这组疾病诊断的敏感指标。
周怡刘宇张金花李一赵卫国刘振平
关键词:特发性肺纤维化肺间质病变肺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晚期反复发生严重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治疗被引量:40
1999年
目的总结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反复多次气管插管(或切开)进行机械通气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因COPD急性加重而机械通气3次以上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15例患者共机械通气77例次,其中1例最多通气20次。脱机拔管成功率86%,其中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者平均通气时间13天,气管切开通气者平均37天。多次通气最后气管切开者平均通气649天。15例患者首次机械通气后的生存时间196~4420天,平均1093天。中位生存期为1673天。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73%、64%、33%和25%。死因是多脏器衰竭(MOF)或其他脏器严重功能紊乱。结论对晚期COPD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实施反复多次的机械通气可延长生存期。重要的是要严格掌握适应证,正确选择人工气道的方法,有创和无创性通气相结合以及恰当应用机械通气的策略。
俞森洋刘宇张克武张进川
关键词: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机械通气COPD
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吸入和食入性过敏原IgE结果分析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支气管哮喘发病与外源性过敏原的相关性,有效预防哮喘发作。方法分别观测1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和58例慢性气管炎病人的IVT701和IVT702试剂盒检试的体外过敏原。结果支气管哮喘阳检率达73.3%,其中吸入组以螨、霉、蒿等为高,食入组以虾蟹为高。结论哮喘病因复杂,不同人不同触发因素,螨、霉、蒿、虾蟹为我市哮喘的多种触发因素,回避上述触发因素是治疗和预防哮喘的好办法。
周怡张金花刘宇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过敏原特异性IGE
内源性哮喘免疫支持治疗的探讨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探讨免疫支持治疗在内原性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方法分别检测40例内源性支气管哮喘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的TH1、TH2值。结果内源性支气管哮喘患者TH1下降(P<0.05),免疫支持治疗效果较好。结论TH1/TH2比例失衡是引起和诱发哮喘的主要因素之一,免疫支持治疗对内源性支气管哮喘治疗效果较好,可以作为较长期治疗的重要手段。
张金花周怡刘宇
关键词:哮喘
老年感染性休克42例临床总结
2005年
张金花杨海利刘宇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非老年休克患者救治水平
痰热清注射液合用倍能治疗肺部感染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研究痰热清与广谱抗生素倍能合用能否减少肺部真菌感染发生率。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调研2007年9月~2008年10月我院使用倍能与痰热清合用患者61例,采用病例与对照1∶1配比,通过追踪痰涂片真菌发生率。结果痰热清注射液合用倍能组真菌发生率与单用倍能组真菌发生率相比下降,优势比OR=5.71,OR的95%置信区间:2.75~11.88,P<0.001。结论痰热清与倍能合用,可以减少倍能的不良反应,使真菌发生率下降。
李晓利李彬刘宇张金花武若君陈昕孙沛
关键词:痰热清肺部感染真菌
白血病患者干细胞移植前后肺功能变化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的肺功能变化。方法观察白血病化疗组(A组,n=23)患者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C组,n=35)各项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残气容积(RV)、肺总量(TL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50%、75%肺活量时的最大呼气流量(MEF50%、MEF75%)、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每升肺泡容量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VA)占预计值百分比]的差异。比较20例行干细胞移植(B组)患者移植前7d与移植后3~12个月肺功能变化,并将B组分别按照接受移植的干细胞来源和贫血程度分为不同的亚组,观察不同来源干细胞移植和贫血对肺功能的影响及其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的DLCO、DLCO/VA和MEF75%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分别为76.25%±22.48%、83.77%±21.32%和61.13%±19.08%,与C组(分别为118.21%±19.34%、112.4%±20.96%、81.02%±12.10%)比较明显降低(P<0.05)。B组20例患者中,干细胞移植后FVC、TLC、FEV1、MEF75%、MEF50%、DLCO占预计值的百分比较移植前降低(P<0.01)。B组患者各亚组间通气、弥散功能障碍发生率和肺部感染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白血病患者可有小气道功能障碍和弥散功能受损。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白血病患者的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功能受损加重,肺功能障碍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与干细胞来源和贫血程度没有明显关系。
周怡赵卫国刘丽辉刘宇
关键词:呼吸功能试验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