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行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
- 2016年
- 探讨人工关节置换与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情况。方法:选取2014 年1 月~2015年1 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骨质疏松性不稳定性股骨间粗隆间骨折患者共110 例,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合对照组各55 例,对照组采用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痊愈29 例,显效19 例,有效5 例,无效2 例,有效率96.36%;对照组痊愈9 例,显效17 例,有效21 例,无效8 例,有效率85.45%。分析对比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临床在治疗骨质疏松不稳定粗隆间骨折时,可以采用人工关节置换的手术治疗方法,能有效提高患者治愈率,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广大临床上大力推广。
- 孙泽文韩桂全韩桂全韩桂全张世栋王玮
- 关键词:人工关节置换内固定骨质疏松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 空心钉减压联合介入治疗对早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究空心钉减压联合介入治疗对早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内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早期患者65例,患者被随机划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34例予空心钉减压联合介入治疗;对照组31例予介入治疗。在手术结束后6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回访调查,内容包括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疼痛是否好转,血流是否改善及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分布进行对比及分析。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7.06%高于对照组77.42%,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5.795,P<0.05);实验组患者股骨头处血流改善情况为88.24%高于对照组41.94%,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16.277,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arris评分与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增加,与对照组相对比,实验组Harris评分与下肢运动功能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进行治疗时,空心钉减压联合介入治疗,可以使股骨头处血运得到有效改善,增强股骨头负重区的支撑作用,改善关节的功能作用,适合推广应用。
- 孙泽文唐述森
- 关键词:介入治疗
- 肩峰下小切口锁定钛板微创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探讨
- 2016年
- 探讨肩峰下小切口锁定钛板微创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 年3 月~2015 年3 月期间我院接收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8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 例,对照组传统钢板内固定术;观察组应用小切口微创钛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手术平均出血量、骨折链接愈合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手术出血量显著长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Neer 评分优良率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肩峰小切口锁定钛板微创固定,创伤小、固定牢靠、恢复良好,推荐临床用于治疗肱骨头近端骨折。
- 周甲彬唐述森唐述森孙泽文孙启政韩桂全
- 关键词:肩峰钛板固定
- 单纯内踝骨折的治疗方式与功能康复效果分析
- 2016年
- 探析治疗内侧踝关节骨折最佳方式及不同治疗方式对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86例内侧踝关节骨折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平均分为两组,43例/组。对照组患者接受手法复位,观察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对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优良率为95.35%,与对照组的83.7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内踝骨折的临床治疗上,相对于手法复位,手术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可提高临床治疗优良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故内踝骨折治疗时尽量采取手术内固定方式,对单纯裂纹骨折及无明显移位的骨折可采用保守治疗。
- 张汉宽唐述森张美玲孙泽文
-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保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