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全
- 作品数:8 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四川省医学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改良法矫正杯状耳畸形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介绍一种矫正Ⅰ、Ⅱ型杯状耳的改良术式并总结其疗效。方法 2006年5月-2011年11月,收治23例(27侧)Ⅰ、Ⅱ型杯状耳患者。男14例,女9例;年龄7~16岁,平均10岁。单侧19例,双侧4例。临床表现为耳轮、耳舟变平,耳廓上1/3下垂。按照Tanzer的杯状耳分型标准,Ⅰ型6侧,Ⅱ型21侧。手术采用耳颅沟内弧形切口,脱套剥离耳软骨前、后方皮肤,重新定位耳舟在颅面的起始位置及耳甲腔位置,处理畸形耳软骨,重建耳轮、对耳轮及其上、下脚。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血肿、切口感染、皮瓣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个月~6年,中位时间36个月。耳廓无下垂,外耳轮轮廓无变形,随年龄增长无萎缩。耳舟显现清晰,耳轮、对耳轮及其上、下脚走行流畅自然,瘢痕位于耳颅沟内,无明显增生且位置隐蔽。结论改良法能基本矫正杯状耳解剖缺陷,是治疗Ⅰ、Ⅱ型杯状耳的有效方法之一。
- 刘全游晓波张家建
- 关键词:杯状耳改良法畸形矫正
- 游离双层耳廓复合组织瓣在修复鼻翼全层洞穿性缺损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游离双层耳廓复合组织瓣(含耳甲软骨及耳甲前皮肤)在修复鼻翼全层洞穿性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到2019年12月, 四川省人民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单侧鼻翼全层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切取一侧耳甲游离的双层耳廓复合组织瓣, 作为鼻腔衬里, 外覆带蒂皮瓣修复全层鼻翼缺损。观察术后游离双层耳廓复合组织瓣存活情况, 带蒂皮瓣存活情况及后期重建鼻翼形态。结果共纳入12例单侧鼻翼全层缺损患者, 女4例, 男8例, 年龄6~53岁, 平均约35.3岁。衬里缺损面积0.7 cm×1.0 cm~2.0 cm×2.6 cm, 切取双层耳廓复合组织瓣面积为0.8 cm×1.0 cm~2.1 cm×2.7 cm。12例患者均一期愈合, 双层耳廓复合组织瓣及带蒂皮瓣均未出现坏死、感染等并发症。整个治疗周期完成后再造鼻翼形态和功能与正常鼻翼相近。末次手术后随访3~32个月, 平均约15个月, 所有皮瓣存活良好, 色泽与质地接近周围正常组织, 鼻翼形态良好, 未见相关远期并发症。结论游离双层耳廓复合组织瓣突破了全层耳廓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的面积限制, 其与带蒂皮瓣联合移植修复鼻翼洞穿性缺损, 可获得形态逼真的鼻翼。
- 崔玮刘全游晓波蒋治远蔡震杜丽平陈再洪盛阳
- 关键词:鼻肿瘤鼻成形术游离组织瓣
- 自体肋软骨移植在唇裂二期修复上唇凹陷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自体肋软骨移植在唇裂二期修复上唇凹陷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月采用自体肋软骨移植修复的10例唇裂二期上唇凹陷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18~33岁,平均24岁。双侧唇裂8例,单侧唇裂2例,均于2~3岁行早期唇裂修补术。术前及术后即刻采用定位侧位照片测量分析法,对患者上唇软组织侧貌变化进行定量分析,测量指标包括:软组织面型角(G-SnPg’),鼻唇角(Cm-Sn-UL),颏唇角(UL-LL-Pg’),上唇最突点到审美平面的距离(UL-E),额部最高点、上唇最突点在眶耳平面上的投影距离(G-UL),上唇突度(ULP)。结果术后1例出现切口感染,经换药处理后愈合;余9例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未出现急性期感染等并发症。术后即刻患者上唇凹陷侧貌较术前明显改善,UL-LLPg’、UL-E、G-UL、ULP均较术前显著增加,G-Sn-Pg’较术前显著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m-Sn-UL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21,P=0.433)。1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期间患者上唇软组织形态保持良好,无明显软骨吸收、软骨移位等远期并发症发生,外形轮廓中无明显软骨凸显。结论自体肋软骨移植修复唇裂二期上唇凹陷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张校千游晓波游晓波蔡震刘全杜丽平崔玮盛阳
- 关键词:自体肋软骨移植
- 耳廓复合组织瓣修复鼻翼缺损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探讨耳廓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鼻翼缺损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整形外科鼻翼缺损患者32例,采取耳廓复合组织瓣,将其插入鼻翼缺损区,皮肤和软骨呈阶梯状分层缝合,良好固定,耳廓供区直接缝合。结果所有病例均一期愈合修复,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耳廓复合组织色泽与鼻部组织基本近似,鼻翼外形弧度满意,无鼻翼塌陷、继发耳廓供区畸形等并发症。结论应用自体耳廓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鼻翼缺损,是一种具有良好治疗效果的便捷修复方式。
- 刘全游晓波蔡震唐贶昀张寒
- 关键词:鼻翼缺损耳廓复合组织阶梯状
- 耳廓软骨多点悬吊固定于颅面深筋膜矫正轻中度杯状耳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将耳廓软骨多点悬吊固定于颅面深筋膜的方法矫正轻中度杯状耳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3月收治22例28侧轻中度杯状耳患者,其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6~28岁,平均15岁。单侧16例,双侧6例。Tanzer分型为Ⅰ型18耳,Ⅱ型10耳。手术选取耳颅沟切口,暴露、松解耳后肌肉、连接韧带等组织,重塑畸形的耳廓亚单位结构,使用不可吸收缝线将耳廓软骨向上向后悬吊固定于颅面深筋膜,重塑耳廓外形及位置。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血肿、感染、皮肤坏死发生。2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48个月,平均12个月。除1例固定线结滑脱,经再次悬吊固定后效果良好外,其余患者耳廓无下垂、无前倾,外耳形态良好,耳舟显现明显,耳轮、对耳轮上下脚形态自然,双侧对称性较好,患者及家属均较满意。结论耳廓软骨多点悬吊固定于颅面深筋膜的方法可有效矫正轻中度杯状耳畸形。
- 陈再洪游晓波蔡震刘全杜丽平张寒崔玮盛阳
- 关键词:杯状耳耳廓软骨
- 改良McBride术结合截骨术修复外翻畸形探讨
- 2016年
- 目的:探讨改良McBride术结合截骨术修复外翻畸形的疗效。方法:采用改良McBride术结合截骨术修复踇外翻畸形患者36例,比较患者手术前后1个月、6个月时的外翻角测量、跖骨间角测量及足踝AOFAS评分。结果:所有病例术后随访6~24个月,外观、功能均满意,术后未发现血肿、伤口感染皮瓣坏死等并发症,手术优良率95%,各项评价标准手术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McBride术结合截骨术修复外翻畸形效果良好。
- 刘全游晓波蔡震唐贶昀张寒
- 关键词:截骨
- 随意型皮瓣整复脐旁皮瓣修复会阴部缺损后瘢痕挛缩致肛门狭窄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 探讨随意型皮瓣整复脐旁皮瓣修复会阴部缺损后瘢痕挛缩致肛门狭窄的方法及时机. 方法 2009年7月-2015年9月,笔者单位收治10例Ⅰ期应用脐旁皮瓣修复会阴部缺损后,因瘢痕挛缩继发肛门狭窄的患者,其中8例为烧伤创面愈合后会阴部中央型瘢痕挛缩患者,2例为单纯会阴部病变切除修复后患者.于Ⅰ期术后6~8周在狭窄肛门周围存活的脐旁皮瓣上,设计2个或3个随意型皮瓣,彻底松解狭窄肛门后转移随意型皮瓣开大肛门,将掀起的三角形皮瓣尖端转移置入肛管内,将肛管皮肤或直肠黏膜向外牵拉与其交叉缝合. 结果 本组患者均通过1次手术即松解、开大狭窄的肛门,肛门狭窄处直径均扩大到2.0 ~3.0 cm.术后随访6~36个月,狭窄完全解除,排便困难症状明显改善,肛门功能临床评分标准评估显示7例优、3例良,未再出现肛门狭窄或直肠黏膜脱垂. 结论 脐旁皮瓣修复会阴部缺损后6~8周,在存活的脐旁皮瓣上,设计随意型皮瓣转移开大、整复狭窄的肛门,对其解剖学狭窄及排便困难症状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 刘全游晓波蔡震唐贶昀张寒
- 关键词:修复外科手术肛门狭窄
- 阿托伐他汀钙影响大鼠背部超长随意皮瓣成活的研究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atorvastatin calcium,ATR)对大鼠背部超长随意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 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0.9%生理盐水对照组(CON组)、ATR(10 mg/kg)组(P10组)、ATR(20 mg/kg)组(P20组)、ATR(30 mg/kg)组(P30组)、ATR(40 mg/kg)组(P40组).各组的每只大鼠背部制作8 cm×2 cm的随意皮瓣并原位回植.在术前3 d和术后3 d连续6 d按分组灌胃对应剂量的ATR或0.9%生理盐水,每天1次.术后第7天,肉眼观察大体皮瓣外观,计算皮瓣的成活率并切取皮瓣存活区域组织(距坏死区0.5 cm的存活皮瓣),分别行HE染色观察皮瓣组织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皮瓣微血管数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一氧化氮(nitrogen monoxide,NO)、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的含量.结果 术后第7天,大鼠大体可见CON组皮瓣出现大面积坏死,坏死部分形成痂壳,痂壳质硬,无弹性,并见大量组织液渗出,筋膜层组织呈暗紫色;P10、P20、P30、P40组皮瓣未见组织液渗出,痂壳自然脱落,皮毛正常生长.HE染色结果显示CON组皮瓣组织中出现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伴有表皮缺失、坏死等病理性改变,但ATR治疗后皮瓣组织的病理性改变得到明显改善.与CON组比较,随著ATR剂量提高,皮瓣存活率,皮瓣微血管数量,皮瓣中VEGF mRNA、bFGF mRNA、SOD和NO水平也相应提高,在ATR 30 mg/kg达峰(P<0.05),但皮瓣中MDA水平却随ATR剂量提高而降低,在ATR 30 mg/kg最低(P<0.05).结论 30 mg/kg的ATR对提高大鼠背部超长随意皮瓣的成活率效果最佳,这与ATR促进微血管生成、抗炎及抑制氧化应激相关.
- 罗姗游晓波刘全
-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钙随意皮瓣抗炎微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