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小军

作品数:6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肿瘤
  • 3篇骨肿瘤
  • 2篇肉瘤
  • 2篇手术
  • 2篇骶骨
  • 2篇骶骨肿瘤
  • 2篇骨肉瘤
  • 2篇关节
  • 1篇带血管
  • 1篇带血管蒂
  • 1篇蛋白
  • 1篇蛋白筛选
  • 1篇血管蒂
  • 1篇血清
  • 1篇血清标志
  • 1篇异体
  • 1篇异体骨
  • 1篇异体骨移植
  • 1篇引流
  • 1篇引流技术

机构

  • 6篇同济大学

作者

  • 6篇蔡郑东
  • 6篇马小军
  • 5篇孙伟
  • 4篇张帆
  • 3篇李国东
  • 2篇孙梦熊
  • 2篇李健
  • 1篇沈嘉康
  • 1篇华莹奇
  • 1篇刘俊健
  • 1篇刘俊建
  • 1篇昝鹏飞

传媒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肿瘤
  • 1篇国际骨科学杂...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切除术后自体腓骨移植与异体骨移植腕关节重建的对比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骨巨细胞瘤好发于长骨骨端,是一种具有侵袭性的原发性骨肿瘤,局部手术后容易复发,复发率为20%~50%,瘤段切除复发率为6.3%。桡骨远端是骨巨细胞瘤的好发部位之一,仅次于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也是骨巨细胞瘤局部容易复发的部位。桡骨远端参与构成了桡腕关节,大部分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由于骨质破坏较多,往往需整块切除。手术治疗的目的是清除肿瘤,有效减少局部复发,尽量保留关节功能,而完整切除肿瘤瘤段后重建的方法有很多,但并发症也很多,
马小军孙伟李国东刘俊健张帆昝鹏飞蔡郑东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移植
骶骨肿瘤手术并发症及处理(附78例病例报道)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骶骨肿瘤手术并发症类型及围手术期的关键处理措施,从而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进行手术切除的78例骶骨肿瘤患者,分析术后常见并发症的类型原因及其围手术期预防和处理措施。结果出血、神经损伤、复发转移及伤口问题是骶骨肿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本组病例中,术中出血>3000ml 11例(14.1%),神经损伤中括约肌功能障碍或性功能障碍18例(23.0%),肢体运动功能障碍3例(3.8%),肢体感觉功能障碍15例(19.0%),伤口相关并发症12例(15.4%),髂腰内固定相关并发症8例(10.0%),所有患者中位随访时间58个月(48-92个月),随访期间局部复发21例(26.0%),转移13例(16.7%),随访期间死亡16例。结论术中大量出血、神经损伤、伤口并发症及肿瘤复发转移是骶骨肿瘤术后常见并发症,如何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骶骨肿瘤疗效的关键。
孙伟张帆马小军蔡郑东
关键词:骶骨肿瘤手术并发症
整合组学分析在骨肉瘤生物标志物筛选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建立整合组学分析方法以筛选骨肉瘤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分子。方法分别采用基因芯片和SELDI.TOF-MS技术筛选候选的骨肉瘤标志基因和骨肉瘤血清标志物。运用Link-test统计学方法对基因芯片和SELDI-TOF-MS数据进行整合分析,提取骨肉瘤早期诊断的候选标志分子。结果基因芯片在骨肉瘤细胞系中筛选到653个候选骨肉瘤标志基因;SELDI-TOF-MS技术在骨肉瘤患者血清中检测到6个差异显著的候选质谱峰标志物。利用Link-test整合分析一共鉴定出13个候选的骨肉瘤标志分子。结论整合组学分析法是一个稳定有效的筛选骨肉瘤早期诊断标志分子的方法,可以作为骨肉瘤早期诊断的监测平台。
李国东蔡郑东马小军孙梦熊李健
关键词:骨肉瘤生物医学技术
髋臼加强环联合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周围肿瘤的临床回顾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回顾分析13例髋臼周围肿瘤行手术切除,应用髋臼加强环联合全髋关节置换术重建髋关节的临床疗效。方法 13例髋臼周围肿瘤患者,其中骨肉瘤1例,软骨肉瘤3例,腺泡状软组织肉瘤1例,骨巨细胞瘤3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转移性肿瘤3例。手术切除髋臼肿瘤,使用髋臼加强环联合全髋关节置换重建髋关节,均使用生物性股骨假体。其中8例行S-P入路,5例行髋关节前外侧入路。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按Enneking(MSTS)术后功能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估。结果随访5~26个月,平均18.3个月,2例于术后3个月和6个月局部复发,1例术后4个月出现肺转移,其余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均无瘤生存,且无全身及局部并发症。术后下肢功能优良率84%。结论髋臼加强环作为髋臼周围肿瘤切除术后重建的一种方式,术前严格判断使用指征,手术创伤相对较小、失血少,短期随访可获得良好的髋关节功能。
张帆蔡郑东孙伟刘俊建马小军
关键词:加强环骨肿瘤
骨肉瘤血清标志蛋白筛选及对RNA聚合酶Ⅲ多肽F的初步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筛选潜在的骨肉瘤血清蛋白标志物,对候选标志基因RNA聚合酶Ⅲ多肽F(POLR3F)进行初步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分别利用人类基因组芯片和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SELDI-TOFMS)筛选骨肉瘤细胞株以及骨肉瘤患者血清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和标志蛋白。运用Link—test统计学方法对比基因:巷片和SELDI—TOFMS数据,寻找骨肉瘤的血清诊断标志蛋白。用MATLAB软件对POLR3F的启动子和3’-UTR区域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寻找转录因子和微小RNA(miRNA)靶位点。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有653个基因在骨肉瘤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倍数在2倍以上。SELDI—TOFMS显示,在骨肉瘤患者血清中有6个差异表达的质谱峰。通过Link-test分析,共鉴定出13个差异表达的骨肉瘤血清标志蛋白。POLR3F的启动子区存在保守的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结合位点,在3’-UTR保守区域含有1个miRNA靶位点。结论Link-test能够有效地从转录组和蛋白质组数据中筛选骨肉瘤标志蛋白。POLR3F有可能成为骨肉瘤早期诊断的标志蛋白和骨肉瘤治疗的新靶点。
李国东蔡郑东马小军孙梦熊李健孙伟华莹奇
关键词:骨肉瘤血清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原发性骶骨肿瘤后路切口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在原发性骶骨肿瘤后路切口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接受后入路手术治疗的36例原发性骶骨肿瘤患者应用VSD技术,同时在创腔内常规置人多孔硅胶引流管外接负压引流球.6~7 d后拆除VSD装置,硅胶引流管在引流液<30 ml/24h后拔除.观察切口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6例患者中31例(86.11%)切口甲级愈合,2例(5.56%)发生切口延迟愈合,3例(8.33%)发生切口感染.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29例获随访.26例患者生存良好,1例骨肉瘤患者术后11个月因远处转移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例骶骨脊索瘤患者因局部复发再次行肿瘤切除术.结论 VSD技术可有效预防原发性骶骨肿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不愈合,疗效明显.
杨永马小军孙伟张帆沈嘉康蔡郑东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原发性骶骨肿瘤手术切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