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锦芳
- 作品数:56 被引量:170H指数:8
- 供职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厅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茵芍散对慢性乙肝湿热蕴脾证患者血清HA、IV-C水平的影响被引量:8
- 2004年
- 观察茵芍散对慢性乙型肝炎湿热蕴脾证患者血清 HA、IV-C水平的影响。选择 64例慢性乙型肝炎湿热蕴脾证患者 ,随机分为 2组 ,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 1个月后观察各组上述指标变化。结果显示 :治疗组血清HA、IV-C含量明显降低 ,症候疗效明显改善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说明茵芍散能改善血液循环 。
- 陈锦芳毛幸迪姚履枫
- 关键词:湿热蕴脾证血清透明质酸IV型胶原
- 慢性重型肝炎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2年
- 慢性重型肝炎(Chronic severe hepatitis,CSH)是由慢性肝炎或肝硬化发展而成,是因急剧而广泛的肝细胞坏死、肝功能严重损害所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证候复杂多变,兼夹证多,治疗难度大,病死率达80%以上[1]。我国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占全部慢性重型肝炎的96.8%[2]。目前,
- 许文博陈锦芳
- 关键词:慢性重型肝炎中医药疗法
- 眩晕辨治心得
- 1998年
- 眩晕辨治心得福建中医学院中医系(350003)陈锦芳眩晕是临床常见病证,其发病机理涉及“风、火、痰、虚”4个方面,这4个方面的病变与肝、脾、肾的功能密切相关,与六淫之邪扰乱气机亦有关系。临床上表现出实证、虚证、虚实夹杂证等较为复杂的证候类型。现结合临...
- 陈锦芳
- 关键词:眩晕中医药疗法辨证施治
- 慢肝湿热蕴脾证cAMP、cGMP变化的研究
- 慢肝湿热蕴脾证是慢性肝炎中常见的病证,且病程缠绵难愈,为了弄清其产生湿热内蕴的病理实质,我们检测了41例慢肝湿热蕴脾证、39例慢肝湿热蕴脾兼血瘀证患者血浆cAMP、cGMP含量,结果发现慢性肝炎湿热蕴脾证患者不论是否兼有...
- 陈锦芳郑旭李丹潘晨张月英
- 福建地区慢性重型肝炎证型分布规律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通过福建地区慢性重型肝炎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常见并发症的相关性分析,探讨慢性重型肝炎证型形成的病理基础,为中医药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确定病例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制定临床资料收集量表开展临床资料调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福州、厦门、龙岩三个地区收集病例,依据中医证型诊断标准对临床资料进行辨证分型,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慢性重型肝炎各证型出现的频率和病例数的构成比,中医证型与各种临床常见并发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282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中,气虚瘀黄证187例,湿热内蕴证54例,瘀热交结证11例,阳虚瘀黄证10例,阴虚瘀黄证4例,疫毒炽盛证16例。其中:阳虚瘀黄证并发腹水、原发性腹膜炎的几率明显高于其他证型(P<0.05);疫毒炽盛证并发肝性脑病的几率明显高于其他证型,(P<0.05);气虚瘀黄证并发肝性脑病、腹水的几率明显低于其他证型(P<0.05);其他证型与临床常见并发症(如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电解质紊乱、感染、低蛋白血症等)之间相关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福建地区慢性重型肝炎中医辨证大致可分为:气虚瘀黄证、湿热内蕴证、瘀热交结证、阳虚瘀黄证、阴虚瘀黄证、疫毒炽盛证6个证型,其中,气虚瘀黄证和湿热内蕴证最为多见。阳虚瘀黄证并发腹水、原发性腹膜炎几率高;气虚瘀黄证并发肝性脑病、腹水几率低;提示慢性重症肝炎的发生发展与脾胃气虚、湿热内蕴密切相关;预防和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必须重视健脾祛湿与清热解毒并举,并处处维护机体阴阳的平衡。
- 陈锦芳许文博
- 关键词:慢性重型肝炎中医证型
- 《伤寒瘟疫条辨》论治温病的特色被引量:4
- 1998年
- 通过对《伤寒瘟疫条辨》所论述的温病病因、病机、治则、方药的辨析,认为杨氏论治温病以重视“郁热”为特色。
- 陈锦芳
- 关键词:中医药学文献温病
-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客观指标研究进展
- 2005年
- 辨证是中医的特色,然而辨证具有较强的宏观性,客观指标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恰好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本文对近些年中医分型与客观指标关系的研究进行综述,认为二者的相关性研究可以加快中医辨证向客观化、量化发展的现代化进程。
- 郑春素陈锦芳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中医分型
- 小议病毒性肝炎从脾论治
- 病毒性肝炎是我国常见的传染病,其病程长,病情复杂,由于病毒复制活跃,对他人的传染威胁严重,不仅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而且给社会带来一定的危害。迄今为止,尚无根治慢乙肝的特效药物,中医药理论在辨治病毒性肝炎方面具有独特的优...
- 郑春素陈锦芳
- 文献传递
- 循证医学、中医学之“证据”辨析被引量:3
- 2010年
- 通过对循证医学、中医学"证据"内涵的辨析以及"证据"在各自临床诊疗中作用的探讨,进一步明确了循证医学与中医学都重视临床"证据",两者所指"证据"的层次与角度不同,但运用"证据"来提高临床医疗质量和促进医学发展的作用是相同的。循证医学与中医学都强调临床最佳证据要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来应用,才能取得最佳疗效,因为最佳的临床证据在用于每一个具体的病人时,必须因人而异,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取舍。循证医学的"证据"远远少于实际问题,而中医学"辨证论治"、"知常达变",既能把握一般证治规律,又能洞察每个患者的特殊性,因而能不断获得最佳的临床证据为处方用药服务;中医治疗上药证相应的原则,既非来自理论的推理,又非来自实验室的数据,更不是来源于动物实验的结果,是我们的祖先用自己的身体尝试百药后,从自己身上直接获得的用药经验,是最佳的临床实践证据。在当今科学研究如此发达的时代,中医学如何借鉴循证医学的方法,研究、充实、发展中医临床诊疗技术,使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科学性更加肯定,创造出中医临床诊疗的新模式,是中医学发展的一个契机。
- 陈锦芳
- 关键词:循证医学中医学辨证论治
- 慢性乙肝湿热蕴脾证患者免疫球蛋白、补体水平的研究被引量:6
- 2006年
- 对60例慢性乙肝湿热蕴脾证患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动态观察,发现慢乙肝湿热蕴脾证患者IgG高于正常值(P<0.01),IgA、IgM、C3、C4与正常值比较无显著差异;经中医辨证治疗后,IgG下降明显,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提示慢性乙肝湿热蕴脾证患者HBV复制活跃,肝细胞炎症反应明显,体液免疫功能亢进;C3值正常说明湿热蕴脾证属邪正相持阶段,患者正气亏虚的程度不太严重。
- 郑春素陈锦芳
- 关键词:慢性乙肝湿热蕴脾免疫球蛋白补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