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伟平

作品数:8 被引量:30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主题

  • 7篇地震
  • 3篇余震
  • 3篇重定位
  • 2篇层析成像
  • 1篇地动位移
  • 1篇地震波
  • 1篇地震波速
  • 1篇地震波速度
  • 1篇地震定位
  • 1篇地震活动
  • 1篇地震活动性
  • 1篇地震序列
  • 1篇地震预警
  • 1篇断裂带
  • 1篇余震分布
  • 1篇震波
  • 1篇震级
  • 1篇震级标度
  • 1篇时空分布特征
  • 1篇双差

机构

  • 8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8篇王伟平
  • 6篇杨建思
  • 5篇郑钰
  • 4篇彭朝勇
  • 3篇姜旭东
  • 2篇高瑜
  • 2篇徐志强
  • 1篇刘莎
  • 1篇王彦宾

传媒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地震学报
  • 2篇中国地震

年份

  • 5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鲜水河、安宁河和龙门山断裂带交汇区双差层析成像研究
鲜水河断裂带、安宁河断裂带和龙山断裂带的交汇区是青藏高原东缘的特殊构造区域,是窥探川滇菱形块体地震活动性的“窗口”。汶川地震(2008年)、芦山地震(2013年)发生后,鲜水河断裂带上地震开始活跃,而安宁河一直处于相对平...
王伟平
关键词:地震定位
文献传递
2017年西藏米林M_S6.9地震余震序列重定位和b值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6
2019年
本文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2017年西藏米林M_S6.9地震的余震序列进行重定位,获得了较准确的余震空间分布。在此基础上,计算了米林地震震源区的b值空间分布,并结合前人资料研究了米林地震前后的b值变化。重定位结果显示:米林地震余震序列呈NW-SE向分布,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缝合带和比鲁构造岩片的北东边界,震源深度集中于3—20 km范围内。b值时间分布显示:米林地震震前震源区的b值降低,表明震前震源区存在较强的应力积累;地震后震源区的b值呈现跳跃式上升,反映出震源区应力释放,同时随时间的推移,b值逐渐趋于稳定。米林地震震源区的b值在0.52—1.35范围内变化,15 km深度以上b值在东、西方向上存在差异,15 km以下在东北、南西方向上存在差异,由此推测不同的b值分布与地下的结构特征有关,浅层的b值变化与震源区的破裂程度相关,深部变化则反映了不同构造单元的岩性差异。
韩佳东杨建思王伟平
关键词:B值双差定位
基于高频GPS峰值地动位移的震级标度探讨被引量:3
2019年
综合地震学地震震级公式和目前连续GPS研究震级标度的成果,使用国内外M_W5.9~9.1的17个地震事件的高频GPS测站的峰值地动位移数据,构建了新的基于GPS峰值地动位移(PGD)的震级标度关系。依据新建立的关系和实际数据分析认为,GPS峰值地动位移的震级标度关系适用于M_W5.6以上大地震的震级计算,并得到不同震级的地震使用该标度关系的震源距适用范围,提出使用场地校正项和震源辐射与传播路径校正项修正基于GPS峰值地动位移的震级标度关系。
陈锋杨建思王伟平彭朝勇
关键词:高频GPS震级标度
2017年米林6.9级地震震源区速度结构与余震重定位被引量:4
2019年
利用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的固定地震台站与南迦巴瓦流动测震台站在2017年11月18日至2017年11月24日记录到的430个余震的直达波走时数据反演得到了震源区的三维P波速度、S波速度结构,并利用三维速度结构对余震进行了重定位.成像结果显示,米林地震震源区在0~5km深度内存在低地震波速度异常;在5~15km深度内,存在高地震波速度异常,该高速异常致使震源区西南侧的地震波速度高于东北侧.重定位结果中,余震呈条带状以NW-SE走向展布,震源深度具有西南方向深、东北方向浅的特征.主震位于11km深度处、高地震波速异常体顶部,余震主要分布在高地震波速度与低地震波速度过渡的区域.对成像结果的分析表明,震源区浅部的低速异常具有低泊松比的特性,与富石英的沉积变质杂岩体-东久杂岩单元的岩性特征有关;深部的速度结构特征则可能反映了发震断层上盘地震波速度高,下盘地震波速度低的介质特性.余震重定位结果与成像结果联合表明:此次地震发震断层从11km深度处,东久杂岩体下方的高地震波速度异常顶部开始破裂,继而在5~15km深度内发生后续破裂,后续破裂的发生区域正处于喜马拉雅构造单元与冈底斯构造单元接触的形变区内.此外,根据地震波速度计算的泊松比反映了震源区持续的低泊松比特征,暗示此次地震与流体活动并无直接关系.
王伟平杨建思杨建思王彦宾姜旭东
关键词:层析成像
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震源区速度结构与余震分布被引量:3
2019年
采用九寨沟M_S7.0 (M_W6.5)地震的余震直达P波、S波走时数据,通过体波走时层析成像方法,获得了震源区及其邻区的P波和S波速度结构,并利用成像结果对余震进行了重定位。结果显示:余震主要集中分布于高、低速异常交界处偏低速异常一侧,呈走向NNW,倾向SW,倾角较高的分布特征;余震序列两侧的P波、S波速度结构揭示了发震断层两侧介质性质的差异,即上盘为刚性较强的高地震波速度区,下盘为刚性较弱的低地震波速度区。由余震分布特征和地震波速度结构推断:九寨沟地震发生在上地壳底部,发震断层具有上盘地震波速度高、下盘地震波速度低的特征;主震引起的后续破裂在上地壳内部的剧烈形变区内传播,破裂能量终止于25 km深度附近。
王伟平杨建思彭朝勇郑钰徐志强姜旭东
关键词:层析成像地震波速度
2017米林M6.9地震序列监测及南迦巴瓦地震活动性研究被引量:7
2019年
南迦巴瓦地震台网完整地记录了米林M6.9地震发生的全过程.本文利用南迦巴瓦地震台网的连续波形数据对米林地震序列进行了研究.南迦巴瓦台网的定位结果显示,米林主震位于29.89°N,95.04°E,震源深度为16.7km,余震序列呈NW向展布,分布在南迦巴瓦峰和加拉白垒峰连线的东北部靠近帕隆-旁辛断裂.经计算,本次地震的h值为1.26,b值为0.84,综合序列衰减情况分析,本次地震属于主震-余震型地震.米林地震前,南迦巴瓦峰地区地震活动表现出明显的时间不均匀性,自研究区1992年ML6.2地震以来,研究区每12年左右发生一次ML6.0级以上地震,2017年至米林地震前,研究区6月前与6月后的地震活动差异很大,6月后的地震活动在频度上要明显强于6月前.空间分布上,米林地震震中附近为研究区地震活动性最强的区域,属于雅鲁藏布江断裂和帕隆-旁辛断裂交汇区域.
韩佳东杨建思刘莎王伟平郑钰
关键词:地震序列地震活动性
M5'模型树算法和无人机航拍影像在震后崩塌滑坡分析中的应用——以鲁甸M_S6.5地震为例被引量:1
2017年
利用高分辨率无人机航拍影像,结合基本地质资料,分析了影响2014年8月3日鲁甸M_S6.5地震震后崩塌滑坡分布的主要因素,使用M5'模型树算法建立了崩塌滑坡密度与其影响因子间的分段线性模型,并检验了该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表明,地震诱发的崩塌滑坡分布受断层距、岩土体结构强度、坡度、植被条件等的影响,其中,断层距、岩土体结构强度及坡度等为主要影响因素;崩塌滑坡易发生在结构破裂区及坡度为38°~50°的区域,其分布密度随断层距的增加而减小;利用M5'模型树算法建立的模型体现出崩塌滑坡分布与其影响因子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模型检验结果显示,理论模型与实际关联函数间的相关系数达到0.88,因此,可利用该模型预测地震诱发的崩塌滑坡的分布。
王伟平杨建思高瑜徐志强姜旭东郑钰彭朝勇
关键词:崩塌滑坡多元线性回归
大地震潜在破坏区实时评估技术研究
彭朝勇郑钰高瑜王伟平
针对现有地震预警算法中存在的震级估算“饱和”现象和潜在破坏区范围估计与实际破坏情况差别过大的问题,从预警参数关系式拟合和潜在破坏区估计算法两个方面进行改进,形成一种新型的基于地震预警参数的实时持续更新的初始位移幅值Pd分...
关键词:
关键词:地震预警高通滤波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