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燕

作品数:8 被引量:47H指数:3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分析测试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广西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直属公益性基本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4篇理学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篇色谱
  • 3篇相色谱
  • 2篇质谱
  • 2篇农药
  • 2篇农药残留
  • 2篇气相
  • 2篇气相色谱
  • 2篇前处理
  • 2篇甘蔗
  • 2篇茶油
  • 1篇丁醚脲
  • 1篇毒杀
  • 1篇毒杀芬
  • 1篇液相
  • 1篇液相色谱
  • 1篇营养成分
  • 1篇脂肪酸
  • 1篇脂肪酸组成
  • 1篇植物油
  • 1篇质谱联用

机构

  • 8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广西林业科学...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8篇江燕
  • 4篇张思敏
  • 3篇韦英亮
  • 3篇潘艳坤
  • 2篇谢一兴
  • 2篇黎贵卿
  • 2篇杨益林
  • 1篇杨素华
  • 1篇徐慧
  • 1篇关继华
  • 1篇林葵
  • 1篇苏梅清
  • 1篇黄璐璐
  • 1篇王玉清
  • 1篇吴建文

传媒

  • 2篇广西林业科学
  • 1篇化学分析计量
  • 1篇食品科技
  • 1篇香料香精化妆...
  • 1篇化工技术与开...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1
  • 4篇2018
  • 1篇201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甘蔗中杀虫双农药残留前处理方法优化及检测被引量:2
2018年
考察2种不同酸性溶液对甘蔗中杀虫双残留提取率,2种不同碱性及催化剂条件下杀虫双转化成沙蚕毒素的转化率,以及3种提取剂对沙蚕毒素的提取效率,优化甘蔗中杀虫双农药残留前处理方法。以DB-35(30.0 m×320μm×0.25μm)色谱柱分离,程序升温、分别采用具硫滤光片的火焰光度检测器(FPD-S)和电子俘获检测器(ECD)进行检测。其中FPD-S方法添加回收率为80%~89%,相对标准偏差(RSD)为5.1%,在(0.01~0.10)mg/L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79,方法检出限为0.3μg/kg。ECD方法添加回收率为80%~8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8.4%,在(0.01~0.10)mg/L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6,方法检出限为0.1μg/kg。建立的杀虫双检测方法,前处理简单、方法准确、重现性好,满足农药残留检测的要求。
盘杨桂韦英亮江燕
关键词:甘蔗杀虫双农药残留气相色谱
一种利用核磁共振波谱法快速鉴别茶油掺伪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核磁共振波谱法快速鉴别茶油掺伪的方法,属于食品检测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油样品采集和制备;(2)核磁共振检测;(3)核磁共振数据处理;(4)核磁共振数据分析;(5)待测山茶油掺伪鉴别。本发...
江燕张思敏杨益林黎贵卿潘艳坤谢一兴吴琼婧徐慧
芳樟醇型樟叶精油中主要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被引量:22
2018年
通过水蒸气蒸馏提取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芳樟醇型樟叶的精油,并运用GC-MS和GC法分析精油的主成分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芳樟叶油主要成分有芳樟醇、1,8-桉叶素、樟脑、黄樟油素等,芳樟叶得油率及各主要成分随芳樟叶生长变化的规律各不相同,6—8月芳樟叶油的得油率和芳樟醇含量均达到较高值,这段时间是芳樟叶油生产较佳时间段。研究结果可为芳樟叶油的提取及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江燕
关键词:芳樟精油主成分
11种食用植物油中脂肪酸组成的GC-MS分析被引量:15
2018年
为了给人们的合理用油提供有益的指导,本文以花生油、玉米油、大豆油、茶油等11种常见食用植物油为研究对象,运用GC-MS对其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并对各脂肪酸含量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11种植物油除棕榈油外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为80.31%~90.15%,均超过80%;棕榈酸的含量最高为棕榈油(46.54%),但其他的普遍不高(5.12%~12.32%);亚油酸含量较高的有玉米油、大豆油、菜籽油、葵花油、葡萄籽油、核桃油,达到55.64%~60.33%。其中,葵花油和核桃油最高,分别为60.08%、60.33%;油酸含量差异较大,为20.88%~83.12%,其中茶油和橄榄油较为突出,分别为80.86%、83.12%;硬脂酸的含量普遍不高,位于1.65%~6.22%之间;亚麻酸含量较高的为菜籽油、葡萄籽油和核桃油,分别为5.72%、4.42%、3.56%,棕榈油和橄榄油未检出亚麻酸;花生酸含量较高的为花生油和菜籽油,分别为3.10%、3.56%,葡萄籽油、棕榈油、核桃油、茶油未检出花生酸。
江燕黎贵卿张思敏
关键词:食用植物油脂肪酸
甘蔗中杀螟丹农药残留前处理方法的优化及检测被引量:2
2018年
考察了两种不同酸性溶液对甘蔗中杀螟丹残留的提取率,两种不同的碱性及催化剂条件下杀螟丹转化成沙蚕毒素的转化率,以及3种提取剂对沙蚕毒素的提取效率,优化了甘蔗中杀螟丹农药残留的前处理方法。以DB-35(30.0m×320μm×0.25μm)色谱柱分离,程序升温,分别采用具硫滤光片的火焰光度检测器(FPD-S)和电子俘获检测器(ECD)进行检测。其中FPD-S方法的添加回收率为87%~10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8.0%,在0.01~0.10 mg·L^(-1)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8,方法检出限为0.3μg·kg^(-1)。ECD方法的添加回收率为84%~9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7.3%,在0.01~0.10 mg·L^(-1)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方法检出限为0.1μg·kg^(-1)。建立的杀螟丹检测方法,前处理简单,方法准确,重现性好,满足农药残留检测的要求。
江燕盘杨桂黄艳洪韦英亮
关键词:甘蔗杀螟丹农药残留气相色谱
加工方式对茶油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为研究加工方式对茶油营养成分和食用安全性的影响,确保茶油作为高端食用油的经济价值,对采用热榨、冷榨、茶籽浸提、茶麸浸提、精炼和半精炼法得到的茶油开展营养成分、有害物质分析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加工方式对脂肪酸成分影响不明显;茶籽浸提(未精炼)法得到的茶油VE含量和角鲨烯含量最高,分别为291.1和306.7 mg/kg。冷榨法得到的茶油酸价和过氧化值分别为0.83 mg/g和0.08 g/100g。冷榨法是较好的茶油制取方式;热榨法得到的茶油中苯并(a)芘含量较高,不利于食品安全。
关继华黎贵卿黎贵卿汤星月江燕杨素华
关键词:主要营养成分苯并(A)芘茶油
水和废水中毒杀芬含量的检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和废水中毒杀芬含量的检测方法,具体步骤是量取一定体积的水样与分液漏斗中,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钠,摇匀,使氯化钠完全溶解,然后加入用正己烷萃取两次,合并有机相,经无水硫酸钠干燥后,氮吹至1mL,气相色谱‑三重...
韦英亮林葵谢一兴江燕潘艳坤张思敏杨益林王玉清盘杨桂莫艳洪
文献传递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同时测定果蔬中丁醚脲、氟吡菌胺、氟唑菌酰胺、螺虫乙酯被引量:5
2021年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同时测定果蔬中丁醚脲、氟吡菌胺、氟唑菌酰胺、螺虫乙酯4种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QuEchERS原则净化,以5 mmol/L乙酸胺溶液(含0.1%甲酸)和乙腈体系为流动相,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方式、选择离子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测定,用外标法定量。4种农药的质量浓度在2〜500μg/L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1,方法检出限为0.02〜1.25μg/kg,定量限为0.05-5.0|μg/kg,在柑橘、菜心两种基质中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71.6%〜109%和82.0%〜109%,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均不大于14.4%(n=6)。该方法便捷、快速、准确、可靠,适用于蔬菜水果中丁醚脲、氟吡菌胺、氟唑菌酰胺、螺虫乙酯的测定。
张思敏梁跃苏梅清潘艳坤江燕黄艳洪黄璐璐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果蔬丁醚脲螺虫乙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