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熊昊

作品数:42 被引量:102H指数:6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1篇细胞
  • 30篇儿童
  • 22篇急性
  • 22篇白血
  • 22篇白血病
  • 13篇淋巴
  • 13篇基因
  • 11篇淋巴细胞
  • 10篇造血
  • 10篇造血干
  • 10篇造血干细胞
  • 10篇儿童急性
  • 10篇干细胞
  • 9篇急性淋巴细胞
  • 8篇造血干细胞移...
  • 7篇异基因
  • 7篇异基因造血干...
  • 7篇预后
  • 7篇髓系
  • 7篇髓系白血病

机构

  • 42篇华中科技大学
  • 5篇江汉大学
  • 3篇武汉科技大学
  • 3篇湖北中医药大...
  • 3篇浙江中医药大...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海南省人民医...
  • 1篇三峡大学第一...
  • 1篇广东省农垦中...
  • 1篇湖北文理学院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昆明市儿童医...
  • 1篇中山市人民医...
  • 1篇广东医科大学

作者

  • 42篇熊昊
  • 25篇陈智
  • 17篇李建新
  • 10篇李晖
  • 5篇陈燕
  • 5篇宋娜
  • 4篇陈开澜
  • 3篇刘爱国
  • 3篇林圣云
  • 2篇胡群
  • 2篇丁丽丽
  • 2篇王平
  • 2篇张琳
  • 1篇熊安秀
  • 1篇金润铭
  • 1篇刘东
  • 1篇贾文广
  • 1篇何云燕
  • 1篇徐之良
  • 1篇方建培

传媒

  • 15篇中国实验血液...
  • 5篇临床儿科杂志
  • 3篇中华血液学杂...
  • 3篇中国小儿血液...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医药导报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儿科药学杂志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第十五届全国...

年份

  • 8篇2024
  • 6篇2023
  • 10篇2022
  • 5篇2021
  • 6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3
  • 1篇2010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合并心肌损伤患儿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合并心肌损伤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新诊断ITP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心肌损伤将患儿分为非心肌损伤组和心肌损伤组,并分析两组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以及转归情况。结果新诊断ITP患儿360例,男240例、女120例,中位年龄3.0(2.0~6.0)岁,其中非心肌损伤组294例,心肌损伤组66例。与非心肌损伤组相比,心肌损伤组患儿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L明显升高,女性比例偏高,年龄偏低,血小板计数(PLT)较高,血栓弹力图最大振幅较大,PLT<10×10^(9)/L以及出血评分>3分比例较低,白细胞、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以及NK细胞计数均显著升高,IgE水平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rank检验提示非心肌损伤组PLT升至≥30×10^(9)/L时就诊天数短于心肌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ITP患儿合并心肌损伤并非少见,且PLT恢复速度慢,但合并心肌损伤并未促进新确诊的ITP患儿进展为持续性ITP。
祁闪闪王卓李建新陈晶佩杨时佳陈智孙鸣陈燕熊昊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心肌损伤凝血功能儿童
FcγRIIA和MTHFR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后血流感染的关联
2023年
目的探讨Fcγ受体IIA(FcγRIIA)、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儿化疗后血流感染的关联。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2010年2月-2021年11月130例初诊初治AML患儿接受首次诱导化疗的临床资料;首次诱导化疗后发生血流感染患儿62例纳入感染组,未发生血流感染患儿68例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RFLP)对两组患儿外周血FcγRIIA、MTHFR进行基因分型。结果血流感染患儿血培养标本共培养分离病原菌7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4株占56.41%,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21株(26.92%),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真菌13株,以白假丝酵母为主;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小板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是AML患儿化疗后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感染组FcγRIIA基因R131位点携带G/G基因型及G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感染组MTHFR基因C677T位点携带T/T基因型及T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校正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cγRIIA基因R131位点携带G等位基因的AML患儿化疗后发生血流感染风险是携带A等位基因的1.697倍(校正OR=1.697,95%CI:1.181~2.439);MTHFR基因C677T位点上携带T等位基因的AML患儿化疗后血流感染风险是携带C等位基因的1.659倍(校正OR=1.659,95%CI:1.239~2.221)。结论AML患儿化疗后血流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革兰阴性菌为主,FcγRIIA基因R131位点携带G等位基因、MTHFR基因C677T位点上携带T等位基因的AML患儿化疗后血流感染发生风险明显增加。
杜宇熊昊杨李陈智陶芳孙鸣卢文婕付强祁闪闪龙飞
关键词:血流感染基因多态性
CCLG-AML-2015方案治疗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9
2022年
目的:分析CCLG-AML-2015方案治疗初诊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2015年8月至2019年9月武汉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60例初诊AML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使用CCLG-AML-2015方案(以下简称2015方案)化疗的效果,对照组为本中心2010年2月-2015年7月使用AML-2006方案(以下简称2006方案)治疗的42例AML患儿。结果:2015方案组与2006方案组患者在性别、初诊年龄、危险度分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015方案组诱导1个疗程化疗后骨髓细胞学完全缓解率(CR,84.7%vs 73.1%,P=0.155)、微小残留病灶检测(MRD)阴性(42.3%vs 41.4%,P=0.928)与2006方案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诱导2个疗程后骨髓细胞学CR(98.1%vs 80.6%,P=0.004)及MRD阴性(83.3%vs 52.8%,P=0.002)高于AML-2006方案组。2015方案组5年总生存(OS)率(62.3%±6.4%vs 20.6%±6.4%,P=0.001),5年无病生存(EFS)率(61.0%±6.4%vs 21.0%±6.4%,P=0.001)均优于2006方案组。2015方案组高危患儿接受移植5年OS、EFS均明显优于高危非移植患儿(86.6%±9.0%vs 26.7%±11.4%,P=0.000;86.6%±9%vs 26.7%±11.4%,P=0.000)。结论:2015方案较2006方案可提高诱导2个疗程后CR率,高危患儿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显著改善预后。
王平王平熊昊李建新杨李陶芳陈智陈智张爱萍罗琳琳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
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急性肾损伤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急性肾损伤(AKI)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20年3月于武汉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接受allo-HSCT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比移植预处理开始前及移植后100天血肌酐(Cr)、肌酐清除率(Ccr),以及移植后1年的生存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K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共147例allo-HSCT患儿纳入研究,其中男85例、女62例,接受移植时中位年龄5.5岁(0.7个月~16岁)。其中101例(68.7%)患儿发生AKI,中位时间为移植后24.0(-5.0~91.0)d。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肝窦间隙阻塞综合征(SOS)是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按pRIFLE诊断标准将发生AKI的101例患儿分为风险期组54例、肾损伤期组31例以及肾衰竭期组16例。不同分期之间患儿Cr以及Cc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衰竭期组Cr较高,Ccr较低。allo-HSCT后随访1年,18例患儿死亡,其中AKI患儿死亡16例(风险期1例,肾损伤期5例,肾衰竭期10例)。生存分析发现无AKI组1年总体生存(OS)率为(95.70±2.97)%,AKI组为(84.00±3.8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allo-HSCT发生AKI较为常见,aGVHD、SOS是AKI发生的危险因素;AKI与患儿1年OS相关。
聂应明刘婧戚畅王卓陈智杨李卢文婕唐威祁闪闪熊昊
关键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急性肾损伤儿童
白花蛇舌草乙醇提取物体外诱导人AML-M2白血病细胞凋亡机制研究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观察白花蛇舌草乙醇提取物(ethanol extract of Hedyotis diffusa Willd.,EEHDW)对AML-M2白血病Kasumi-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MTT比色法、Hoechest荧光染色检测测定EEHDW作用后Kasumi-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Kasumi-1细胞中Bcl-2、Bax、caspase-3、caspase-9、Cyto-C、P65、p-P65、IkBα、p-IkBα、IKKα/β、C-myc以及AML1-ETO的蛋白水平。结果 EEHDW抑制急性髓系白血病Kasumi-1细胞增殖,并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0.04,0.06,0.08mg·mL?1的EEHDW能诱导细胞凋亡(P<0.05或P<0.01)。EEHDW可以显著上调Cyto-C、cleaved PARP、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以及Bax的表达水平,而降低Bcl-2、C-myc和AML1-ETO蛋白的表达,同时EEHDW能够浓度依赖性地增加p-P65、p-IkBα的蛋白表达。结论 EEHDW诱导Kasumi-1细胞凋亡一方面是通过调节Bax/Bcl-2的表达影响线粒体途径,另外一方面还与激活NF-кB信号通路有关,在这个过程中同时抑制原癌基因C-myc和AML1-ETO融合基因的表达。
陈智林圣云李建新李晖熊昊聂应明裘玫
关键词:KASUMI-1细胞凋亡NF-KB信号通路
流式细胞术检测初诊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脑脊液状态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6
2023年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初诊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的脑脊液状态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资料完整的75例新诊断ALL患儿的临床资料、脑脊液常规细胞学(CC)检查、不同时期骨髓及脑脊液微小残留病灶(MRD)等结果。通过FCM与CC对比分析脑脊液状态,分析初诊时不同脑脊液状态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结果:75例新诊断ALL患儿中,FCM检出16例(21%)中枢神经系统浸润(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filtration,CNSI)阳性患儿,而CC检出异常幼稚细胞2例(3%),FCM检测CNSI阳性率明显高于常规细胞学检查(P<0.05)。与CNSI^(-)ALL患儿相比,CNSI^(+)ALL患儿初诊时的中位年龄更小[2.6(0.3-12.0)岁vs 4.5(0.8-14.5)岁]且血小板中位计数更低[23(2-180)×10^(9)/L vs 65(5-355)×10^(9)/L],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截至随访终点(2022年8月31日),4例ALL患儿死亡,其中CNSI^(+)患儿1例;复发3例,其中CNSI^(+)患儿1例。不同CNSI状态患儿的总体生存(OS)率及无复发生存(RFS)率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使用FCM评估初诊ALL患儿的CNSI状态比CC更敏感。初诊时不同CNSI状态的ALL患儿接受积极治疗后OS率及RFS率无明显差异。
丁丽丽熊昊杨李陈燕杜宇卢文婕祁闪闪陈智孙鸣罗琳琳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浸润流式细胞术微小残留病预后
克拉屈滨联合阿糖胞苷治疗儿童复发难治性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观察克拉屈滨(Cladribine, 2-CdA)联合阿糖胞苷(Ara-C)方案治疗儿童复发难治性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20年2月于武汉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接受2-CdA联合Ara-C方案治疗的复发难治性LCH患儿9例,根据国际组织细胞协会LCH评估指南以及疾病活动度评分(DAS)对疗效以及疾病状态进行评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化疗药物不良反应分级标准进行药物不良反应评估,随访患者生存状态以及疾病相关后遗症。结果:在接受2-CdA联合Ara-C方案治疗前,9例患者中有7例评估为活动性疾病进展(ADW),2例评估为活动性疾病稳定(ADS),中位DAS为8分(4-15分)。经过(2-6)个该疗程治疗后,有6例患者达到无活动性疾病(NAD),3例达到活动性疾病好转(ADB),中位DAS为0分(0-5分)。9例患者在治疗后均出现血液系统不良反应(WHO IV级),3例患者出现肝胆系统不良反应(WHO I-II级)。中位随访时间31(1-50)个月,9例患者均存活,3例出现疾病相关后遗症,2例合并肝硬化以及胆汁淤积性肝炎、1例因中枢性尿崩症口服醋酸去氨加压素片。结论:2-CdA联合Ara-C是治疗儿童复发难治性LCH的有效方案,主要药物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儿童多可耐受。对于一线治疗失败的多系统LCH伴危险器官受累患者以及复发患者可考虑尽早使用2-CdA联合Ara-C方案治疗。
杜宇熊昊李晖李建新陶芳杨李卢文婕祁闪闪张兰男
关键词: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儿童
基于PI3K/Akt/p53信号通路探讨白花蛇舌草乙酸乙酯萃取物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凋亡的作用
2024年
目的通过评估白花蛇舌草乙酸乙酯萃取物(EAEHDW)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p53信号通路传导调节作用,探讨其抑制急性髓系白血病M2型(AML-M2)细胞株Kasumi-1增殖及诱导凋亡的机制。方法利用乙酸乙酯从白花蛇舌草中萃取制备得到EAEHDW,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装置检测样品纯度。设置空白组,将浓度分别为0.02 mg/mL、0.04 mg/mL、0.06 mg/mL、0.08 mg/mL、0.10 mg/mL的EAEHDW加入对数生长期的Kasumi-1细胞株,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EAEHDW作用不同时间后Kasumi-1细胞存活率,采用Annexin V/PI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EAEHDW作用24 h后Kasumi-1细胞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浓度EAEHDW(0.02 mg/mL、0.04 mg/mL、0.06 mg/mL)作用24 h后Kasumi-1细胞中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家族蛋白及PI3K/Akt/p53信号传导通路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不同浓度的EAEHDW干预后,细胞存活率较空白组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较空白组明显升高,且细胞存活率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和药物浓度的增加而下降越明显,细胞凋亡率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升高越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浓度的EAEHDW作用于Kasumi-1细胞后,细胞中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Caspase-3、Caspase-8、Caspase-9、细胞色素C(Cyto-C)、p53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Akt、磷酸化Akt(p-Akt)、鼠双微染色体2(MDM2)、磷酸化MDM2(p-MDM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EAEHDW可明显抑制髓系白血病Kasumi-1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影响Caspase家族蛋白表达和抑制PI3K/Akt/p53信号通路导致p53激活有关。
陈智林圣云熊昊王卓付强杨李裘玫
关键词:白花蛇舌草急性髓系白血病凋亡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儿童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前铁过载对疗效影响的临床研究
2024年
探讨铁过载对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儿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疗效的影响。通过对武汉儿童医院血液科2018年1月至2022年8月间接受allo-HSCT的74例SAA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移植前铁过载组[血清铁蛋白(SF)>1000μg/L]患儿移植前病程更长、红细胞输注量更大、回输CD34^(+)细胞数更多,且铁过载显著延迟了移植后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的重建,增加了移植后出血性膀胱炎和Ⅲ~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然而,铁过载对患儿的总生存率和无失败生存率并无显著影响。
晏黎熊昊龙飞陈智王卓杨李陶芳陈燕宋娜吴旻
关键词: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出血性膀胱炎铁过载疗效影响
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肠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观察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肠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2020年8月在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接受allo-HSCT的13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观察肠道aGVHD患儿的临床特征,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及Kaplan-Meier模型分析其累积生存率。结果:136例患儿中24例(17.6%)发生肠道aGVHD,其中4例为II度,20例为III-IV度,发生的中位时间为28(10-63)d。临床表现为腹泻黄绿色稀水便伴间断腹痛,其中17例伴有恶心呕吐,11例伴鲜血便,8例患儿在出现肠道aGVHD前有皮疹。肠道aGVHD的平均治疗时间为33(11-100)d;18例患儿接受电子肠镜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经过治疗后,24例患儿中20例肠道aGVHD症状得到控制,总有效率为83.3%,最终9例在随访期内死亡。发生肠道aGVHD组累积总生存率为62.5%(15例/24例),明显低于无肠道aGVHD组(90.2%,101例/112例)(Log-rank检验,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儿童allo-HSCT后肠道aGVHD的发生与患儿年龄及性别、基础疾病、供者性别、供受者血型、预处理方案、GVHD的预防方案、ATG使用剂量、移植物单个核细胞数(MNC)和CD34;数量、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的植入时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移植类型(χ^(2)=16.020,P=0.001)及HLA相合程度(χ^(2)=15.502,P=0.001)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仅HLA不全相合(1位点不合)无关供者是儿童allo-HSCT后并发肠道aGVH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4,OR=16,95%CI 1.735-147.543)。结论:肠道aGVHD是影响儿童allo-HSCT后总生存率的危险因素,HLA不全相合(1位点不合)无关供者为其发生的高危因素。
王卓陶芳唐威聂应明杨李陈智滕菊仙卢文婕祁闪闪熊昊
关键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肠道儿童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