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景
- 作品数:7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传媒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 20世纪40年代的经济危机与闻一多的思想转向
- 2024年
- 1935年,为摆脱大萧条的影响,国民党政府进行法币改革,加强了经济统制权。20世纪40年代国民党战时经济政策,如募捐公债、涨发纸币、专卖制度等,可视为其遗续。重新审视闻一多40年代的政治转向,会发现经济危机下施行的政策影响了闻一多对政局、阶级与主义的看法。一方面,公债发放、田赋征实等借国家之名推行的经济政策,使闻一多剥离国家、民族与战争等名义外壳,强调民族主义的外源性与现代性;另一方面,恶性通货膨胀使其经济收支与大众贴合,产生了与鲁迅相暗合的奴隶体认。闻一多后期对民主、自由与国家的认知转向,均可放在经济危机下资本独占垄断、自由经济体制失效、国际贸易管制等背景下进行新的审视。
- 丰景
- 关键词:西南联大法币改革奴隶民族主义国家主义
- 《构序与取象--侨易学的方法》学术圆桌笔谈之二
- 2024年
- 多年来侨易学研究一直围绕理论批评、案例互释、概念构建持续推进相关讨论,得到了学界支持与学者的呼应,本期七篇文章既在宏观理论层面、微观案例层面、中观方法概念层面展开笔谈,又体现出各学科学者共“侨易学理论”、跨“研究领域”、统“思维方式”所进行的持续阐发。从侨易学草创到方法观念的推衍、再到案例融合与思想互通,当下的侨易学研究逐渐显现出横向铺陈和纵向构架的清晰思路,这更与全球视野、通观视域、文明共生等学者的基本立场相生,笔谈也为验证侨易学方法和探求实证研究提供了宝贵机会。本刊将继续支持学界的相关讨论,促进构建开放、自由、严谨的公共学术平台建设,推动侨易学学理构建的稳步、踏实、渐进式发展。
- 刘耘华张华李莉薇王纹刘春勇丰景林盼顾年茂吴礼敬
- 关键词:学术平台实证研究
- 叙事重构:网络剧对民族叙事传统的创造性转化路径
- 2023年
- 网络剧对笔记、传奇、小说、神话、民间传说、史传传统进行了跨时代、跨媒介的承续与再造,属于“中国叙事学”在影视化生产传播领域的新尝试。从美学维度与结构维度来看,传统叙事“作意好奇”的虚构性想象在网络剧中得以重构;网络剧还承袭了传统叙事散点式结构,以及“味之长而言之美”的意象叙事流脉,并对其进行了影像化融合。网络剧对民族传统的转化路径,需要在“叙事之法”与“叙事之道”的双构关系中,处理好抒情传统与娱乐叙事、文化工业与大众化叙事之间的关系,以赋予网络剧这一新媒介存储、传播大众集体记忆的时代意义。
- 丰景朱斌
- 关键词:中国叙事学
- “现代风景”的诞生:郁达夫小说风景书写与主体意识
- 2023年
- 郁达夫小说风景书写问题,自其诞生起便引起了批评家的注意。近年来随着西方及日本风景学理论的译介,郁达夫风景写作背后的主体、权力问题得以重新发现。郁达夫小说三个常见景物或观赏动作——“天”/自然、“如画”风景与“闲步眺望”——均带有强烈的现代主体观赏性:“天”代表了现代天人关系转变下,个体融入自然而获得的情绪快感;“如画”风景意味着主体将风景视为一个展示物,这产生于郁氏在日本的游历经验;“闲步眺望”不仅使人物通过漫无目的的“云游”,获得了沉思默想的思考与表达空间,同时也让主体通过“眺望”广阔而不确定的景观,刺激了想象力的产生。正是以上这些景观描写和观赏方式,使郁达夫笔下的自然风景成为颇具意味的现代风景。
- 丰景
- 相互主体性:鲁迅的可能性?——读《从“绝望”开始》的相关存疑
- 2018年
- 梳理高远东的"相互主体性"与竹内好的"回心"概念,发现两人在对鲁迅"返诸自己"的理解上存在矛盾:高远东认为鲁迅在留日时已具备主体"自省"的特质;竹内好则认为直到写作《狂人日记》鲁迅才具备"内在否定"的觉醒精神。为厘清两者差异,文章提出"关涉"与"无限之远"两个关键词,认为"回心"必须具备挣扎式的"经验"和"怀疑"的连续性。因此,鲁迅在写作《狂人日记》后的"回心",是比"自省"更为复杂的一种"返归自身",它并非着眼于"相互关系",而是"内在自我"。
- 丰景
- 从文言一致运动看“内面”的发现被引量:1
- 2017年
- 本文以柄谷行人《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一书中"内面"的论述,来看明治二十年开始的"文言一致"运动对于现代性概念"内面"的发现建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声音性文字代替汉字,从而消解了先验性概念,确立了"文"之于"意识"的透明性,从而创作出在观察外物中投射自身的"写生文"。同时,本文通过周氏兄弟关于"内面"的"立人"与"进化"的相关论述,说明在其语境下"内面"的"不证自明"性,以此反观柄谷行人对"内面"的起源过程所做的追溯。
- 丰景
- 关键词:颠倒现代文学
- 大萧条与左翼电影——“恐慌30年代”中国电影左转再勘
- 2023年
- 大萧条“金贵银贱”风潮影响了好莱坞影片出口量,为国片复兴运动与左翼电影普及提供了可能。随着西方为摆脱危机而放弃金本位制,白银价格上涨,大萧条随之传导至中国,左翼电影中谷贱伤农、工人失业、缫丝业与棉纺织业工厂倒闭等均为经济恐慌之表现。大萧条使科技理性与资本主义制度遭遇怀疑,形成了具有新生与死灭象征意味的意识形态对立,左翼电影所择取的场域空间与经济事实,天然地带有大萧条在“红色30年代”的意识形态印记。
- 丰景刘春勇
- 关键词:大萧条左翼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