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敏

作品数:3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包头市第六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抑郁
  • 2篇抑郁症
  • 1篇单相
  • 1篇单相抑郁
  • 1篇单相抑郁症
  • 1篇炎细胞
  • 1篇炎细胞因子
  • 1篇抑郁症患者
  • 1篇生物标记
  • 1篇生物标记物
  • 1篇生物反馈
  • 1篇生物反馈治疗
  • 1篇双相
  • 1篇双相情感障碍
  • 1篇情感障碍
  • 1篇重度抑郁
  • 1篇重度抑郁症
  • 1篇外周
  • 1篇外周血
  • 1篇细胞

机构

  • 3篇包头市第六医...

作者

  • 3篇赵敏
  • 1篇刘永立
  • 1篇杜文志
  • 1篇刘健伟
  • 1篇王红艳

传媒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世界复合医学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双相情感障碍与单相抑郁症患者之间的促炎细胞因子水平的比较分析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研究双相情感障碍(BD)、单相抑郁(UD)、健康人群中促炎细胞因子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 IL-6R),1型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 TNF-R1)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差异,探讨BD、UD的炎症机制。方法:以初治BD患者30例、UD患者35例和正常对照(NC)30例为研究对象,ELISA检测三组人群外周静脉血中的s IL-6R、s TNF-R1、MCP-1浓度,去除MADRS评分、YMRS评分、吸烟、合并症和BMI混杂因素影响,多元回归分析BD、UD患者中三种炎症因子的水平差异。结果:BD组合并症比例、吸烟比例、BMI均高于UD组(P=0.033、0.012、0.040)。BD组外周血中s IL-6R,s TNF-R1,MCP-1浓度均高于UD组(P=0.021、0.023、0.035)。有合并症患者与无合并症者比较,具有更高的s IL-6R、s TNF-R1和MCP-1水平(P=0.002、0.001、0.001)。BMI≥25 kg/m2患者的s IL-6R、s TNF-R1和MCP-1水平较BMI<25 kg/m^2高(P=0.031、0.026、0.030)。去除混杂因素,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s IL-6R、s TNF-R1、MCP-1水平在BD组和U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06,0.012)。结论:BD组s IL-6R、s TNF-R1和MCP-1水平较UD组高,这表明BD中可能存在更严重的炎症失调。
赵敏
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单相抑郁症促炎细胞因子
患者外周血中白介素-10水平与重度抑郁症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重度抑郁症(MDD)患者外周静脉血中白介素-10(IL-10)水平与发病年龄、病程及疾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经DSM-IV标准诊断为MDD的患者34例和健康对照组20例,ELISA检测两组人外周静脉血IL-10水平。多元回归分析MDD发病年龄、病程等参数与IL-10水平的关系。结果对照组和MDD组IL-10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1,P=0.768>0.05)。MDD患者的年龄、性别、HDRS评分与IL-10水平无明显相关(P=0.956、0.896、0.786>0.05),MDD发病年龄≥20岁的患者IL-10水平高于发病年龄≤19岁患者(t=10.25,P=0.008<0.05),MDD患者病程与IL-10水平呈负相关(相关系数=-0.56,P=0.013<0.05)。结论较高水平的IL-10可能与晚发病MDD的机制相关;IL-10的水平随着疾病进展而降低,表明易感个体抑郁症症状发作和疾病进展可能涉及抗炎机制。
赵敏
关键词:重度抑郁症白介素-10生物标记物
奥氮平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临床效果研究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奥氮平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方法选取于2017年9月—2019年9月于包头市第六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研究组49例,对照组51例。研究组给予奥氮平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只给予奥氮平治疗。所有患者均给予奥氮平口服片,初始剂量为5 mg,然后根据患者病情改善或进展用药量调整为5~20 mg。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比较两组的PANSS和NOSIE各项评分来评估治疗效果。结果①与治疗前相比,治疗2周、治疗4周后,两组PANSS量表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一般病理症状评分都显著改善,但治疗4周后,研究组各项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60,P<0.01;t=3.620,P<0.01;t=4.350,P<0.05;t=6.410,P<0.01)。②治疗4周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1.8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8.43%,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20,P<0.05)。③治疗2周、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总积极因子分、病情总分均显著提高,而总消极因子分显著降低;且治疗4周后,研究组的总积极因子分、病情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30,P<0.01;t=7.820,P<0.01),而总消极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70,P<0.01)。结论奥氮平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效果优于单纯使用奥氮平的治疗方法。
王红艳吴翥旗杨建光刘永立杜文志杨毅然刘健伟赵敏
关键词:奥氮平脑电生物反馈慢性精神分裂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