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鼻炎
  • 3篇针刺
  • 3篇取穴
  • 3篇取穴治疗
  • 3篇鼻三针
  • 3篇变应性
  • 3篇变应性鼻炎
  • 3篇辨证
  • 2篇带状疱疹
  • 2篇带状疱疹后
  • 2篇穴位
  • 2篇血瘀
  • 2篇血瘀型
  • 2篇针药
  • 2篇针药结合
  • 2篇支气管
  • 2篇支气管哮喘
  • 2篇神经痛
  • 2篇失眠
  • 2篇气管

机构

  • 7篇福建医科大学
  • 6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福建中医药大...
  • 1篇福州总医院
  • 1篇福建省龙岩市...

作者

  • 13篇刘坛树
  • 4篇吴文宝
  • 4篇赖新生
  • 3篇邱蕊
  • 2篇汤永龙
  • 2篇杨俊
  • 2篇章津敏
  • 1篇王万明
  • 1篇邱汉民
  • 1篇林子丰
  • 1篇孙冬梅
  • 1篇杨进荣

传媒

  • 2篇福建中医药
  • 2篇光明中医
  • 1篇中国针灸
  • 1篇新中医
  • 1篇实用中医药杂...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亚太传统医药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鼻三针为主辨证取穴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
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的方法,评估以鼻三针为主结合辨症取穴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性,为临床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提供一个行之有效的针灸治疗方案。研究方法:选择2011.5—2012.10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
刘坛树
关键词:常年变应性鼻炎鼻三针
火针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气虚血瘀型临床观察
2023年
目的:观察火针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两组均口服补阳还五汤,观察组加火针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睡眠评分(PSQI)及焦虑情况(HAMA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火针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PNH疗效较好。
刘坛树汤永龙曾源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火针补阳还五汤对照治疗观察
症病同治学术思想在肿瘤相关性失眠中的运用被引量:1
2023年
肿瘤相关性失眠是继发于肿瘤的一种常见病证,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机体免疫力修复。肿瘤疾病多病情复杂、治疗手段多样,由此导致的失眠仅用镇静安眠类药物治疗有明显的不足之处,而中医理论对肿瘤疾病的发生、发展及现代治疗手段对机体产生的影响存在一定认知局限。因此,运用“症病同治”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思路能全面评估病情,正确认识“症”和“病”,明确中西医诊断,准确评估病情,中西医优势互补,在肿瘤相关性失眠的治疗中具有显著优势,助力患者寻找最佳的诊疗方案。
章津敏邓蕾杨俊刘坛树吴文宝
针刺联合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30例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科60例发生于胸腹背部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依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疼痛区域相对应脊椎神经节段的夹脊穴配合局部围刺及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口服普瑞巴林胶囊及奥卡西平片治疗,采用疼痛数字分级法(NRS)评价治疗前后疼痛程度。2组各治疗4周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改善情况及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3%,优于对照组的90%(P<0.05);试验组疼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
邱蕊吴文宝刘坛树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夹脊穴甲钴胺针刺
赖新生教授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经验被引量:5
2013年
赖新生教授在过敏性疾病方面的研究及临床治疗颇有建树,治疗了大量的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荨麻疹的患者,尤其在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上独树一帜,得到大家的肯定和推崇。
刘坛树赖新生
关键词:针药结合过敏性鼻炎
赖新生教授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经验被引量:7
2013年
赖新生教授认为支气管哮喘不是单一的疾病,它是许多不同病因联合所致的综合临床表现。它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使用单一疗法进行治疗,效果往往不甚满意,赖教授认为对该病理应进行多途径、多环节及多靶位的综合治疗方能取得明显的疗效。临床上赖教授主要从以下途径进行综合治疗:辨证论治进行中药内服、辨证选穴进行穴位敷贴、针刺、艾灸等,在综合治疗中,赖教授尤其重视穴位敷贴法。
刘坛树赖新生
关键词:针药结合穴位敷贴支气管哮喘
胸腰椎骨折后路非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疗效及术后椎间盘退变的评价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评价胸腰椎骨折后路非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临床疗效及术后骨折椎上、下位椎间盘退变情况。方法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市第一医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采用后路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37例(融合组)及非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24例(非融合组),男性38例,女性23例;年龄33~65岁,平均49.92岁。所有病例均满足:(1)美国脊柱脊髓损伤研究小组制定的胸腰段脊髓损伤程度评分系统(TLICS)评分均≥4分,载荷分享评分≤6分;(2)按脊柱骨折AO分类均属于A型;(3)单节段骨折,CT示椎管内骨块完整,无碎裂翻转;(4)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分级为E级。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1年,自身未受伤椎间盘为参照标准,Pearce分级评定非融合组邻近节段和骨折椎上、下位椎间盘退变情况。结果非融合组能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引流量,也能很好地矫正椎体的高度和角度,在丢失量方面和融合组没有差别(P>0.05);非融合组术后1年取出内固定,有3例骨折椎上位或下位椎间盘发生不同程度的退变,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椎上位或下位椎间盘纤维环新增高信号区2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腰痛,1例取出内固定后椎间盘纤维环高信号区消失;融合组的融合率为67.57%(25/37)。结论非融合内固定术不但能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引流量,而且可以很好地矫正骨折椎的高度和角度,术后1年邻近节段及骨折椎上、下位椎间盘未发生显著退变。
林子丰刘坛树余志嵩王万明邱汉民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非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椎间盘退变
针刺结合督脉隔姜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62例
2023年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督脉隔姜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2年12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医堂康复科就诊的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12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2组均给予针刺治疗,观察组加督脉隔姜灸治疗,月经前每天1次,每周5次,连续治疗2周,比较2组疗效,治疗前与治疗后第1、3个月经期患者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评分及子宫动脉动力学指标[血流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和收缩末期峰值/舒张末期峰值(A/B)]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3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5.48%(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第1、3个月经期VAS评分、CMSS评分均下降(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第1、3个月经期VAS评分、CMSS评分均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后第3个月经期RI、A/B值均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第1个月经期PI、A/B值均下降(P<0.05),第3个月经期PI、RI均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第1、3个月经期VAS和CMSS评分均下降(P<0.05)。结论针刺结合督脉隔姜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良好,能有效止痛并改善子宫微循环,值得临床推广。
吴贵莲刘坛树陈文松黄桂榕
关键词: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针刺
鼻三针为主辨证取穴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被引量:28
2014年
目的:比较针刺鼻三针为主与口服氯雷他定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差异,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较佳针刺方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30例)与药物组(30例)。针刺组采用针刺鼻三针(迎香、印堂、鼻通)为主并配合辨证取穴治疗,隔日1次,每周3次,共治疗4周;药物组口服氯雷他定,每天10mg,服药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评分及两组的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针刺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7%(29/30)、药物组为93.3%(28/30),两组疗效相当(P>0.05);针刺组随访时总有效率为86.7%(26/30),优于药物组的56.7%(17/30,P<0.05);两组患者症状、体征评分在治疗后及随访时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随访时针刺组症状、体征评分较药物组降低更明显(均P<0.05)。结论:针刺鼻三针为主辨证取穴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近期疗效与口服氯雷他定相当,而远期疗效却有明显的优势。
刘坛树邱蕊赖新生
关键词:鼻三针
中药联合耳穴贴压治疗肝郁脾虚型失眠临床观察
2024年
目的 比较中药汤剂联合耳穴贴压与口服艾司唑仑对肝郁脾虚型失眠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共纳入中医辨证肝郁脾虚型的失眠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予中药汤剂联合耳穴贴压,对照组每晚口服1片艾司唑仑,2组治疗疗程均10 d。评价指标为PSQI评分、SA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最后对临床疗效进行评定对比。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PSQI、S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PSQI评分中入睡时间、日间功能障碍低于对照组;中医证候评分中,治疗后2组患者睡眠不安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腹胀、纳少等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郁脾虚型失眠患者采用中药联合耳穴贴压可有效改善其睡眠质量及中医证候症状。
章津敏邓蕾杨俊刘坛树吴文宝
关键词:失眠肝郁脾虚证耳穴贴压疗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