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脑出血
  • 2篇出血
  • 1篇血压
  • 1篇血肿
  • 1篇血肿清除
  • 1篇血肿清除术
  • 1篇神经功能
  • 1篇神经功能缺损
  • 1篇神经外科
  • 1篇生活质量
  • 1篇输液
  • 1篇输液外渗
  • 1篇水肿
  • 1篇内血肿
  • 1篇品管圈
  • 1篇品管圈活动
  • 1篇清除术
  • 1篇缺损
  • 1篇住院
  • 1篇住院患者

机构

  • 5篇遵义医学院第...

作者

  • 5篇肖金红
  • 3篇李继中
  • 1篇蒋金泉
  • 1篇陈婉红
  • 1篇梁恒
  • 1篇郭建杰
  • 1篇曾美琼
  • 1篇黄惠英
  • 1篇周雪芬
  • 1篇侯秀云
  • 1篇蒋金泉
  • 1篇吴惠敏
  • 1篇郑欢欢
  • 1篇李岚彬

传媒

  • 1篇黑龙江医药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慢性病学杂志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2篇2019
  • 3篇201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改善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神经功能缺损的可行性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在改善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神经功能缺损的效果,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广东省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珠海)医院就诊的86例60岁以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分别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和常规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肿和周围水肿带的体积,采用NIHSS量表和Barthel量表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能力。结果微创组治疗后1周的血肿和水肿体积分别为(7.07±2.44)ml和(5.67±1.56)m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微创组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Barthel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微创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98%vs.23.26%,P<0.05)。结论与常规保守治疗相比,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能够有效清除血肿,减轻周围水肿程度,显著改善脑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生活能力。
肖金红胡丙兰蒋金泉郭建杰李继中
关键词: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老年神经功能缺损
改良肺康复训练计划在中度以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改良肺康复训练计划在中度以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7月~2018年7月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珠海)医院收治的80例中度以上COPD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研究组(41例)和参照组(39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措施+呼吸训练,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改良肺康复训练计划,两组均干预12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6min步行试验(6MWT)距离、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问卷(mMRC)评分、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干预前,两组的6MWT距离、mMRC评分、SGRQ评分、IL-6和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6MWT距离明显大于参照组,mMRC和SGRQ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的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参照组(均P<0.05).结论改良肺康复训练计划应用于中度以上COPD患者,可以有效提高其运动耐力,缓解其呼吸困难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和炎症反应.
胡丙兰肖金红赖筱珊周玲燕曾美琼
关键词:生活质量
吡拉西坦注射液结合甘露醇用于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研究吡拉西坦注射液结合甘露醇用于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8月收治的100例脑出血后脑水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单独采用甘露醇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联合采用吡拉西坦注射液和甘露醇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相对于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PK(肌酸磷酸激酶)、水肿与血肿水平、NIHSS评分均显著下降,ADL评分显著提高,并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吡拉西坦注射液结合甘露醇用于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疗效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李继中梁恒李岚彬曾艳肖金红
关键词:吡拉西坦注射液甘露醇脑出血后脑水肿
高压氧治疗脑外伤的疗效及对外周血CD34^+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究高压氧治疗脑外伤的疗效及对外周血CD_34^+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1日-2018年6月1日在本院诊断及治疗的脑外伤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脑外伤及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高压氧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疗效及GOS分级,治疗前后GCS、DRS及外周血CD_34^+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2.50%显著高于对照组6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42,P=0.026)。治疗后观察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5.221,P=0.000),且GOS分级>Ⅳ级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4.459,P=0.000)。治疗后观察组D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2.822,P=0.000)。治疗后第3~11天观察组CD_34^+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高于同时期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脑外伤疗效肯定,且能有效提高外周血CD_34^+水平。
肖金红胡丙兰谢中权李继中黄忠明
关键词:高压氧脑外伤GCSDRSCD34^+
品管圈活动在神经外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神经外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选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珠海)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3~12月住院进行输液治疗患者480例和护士16名,按照参加品管圈活动前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活动前)为2015年3~6月住院患者236例和护士8名,观察组(活动后)为2015年7~12月参加品管圈活动的244例患者和护士8名,开展"降低静脉输液药物外渗发生率"的品管圈活动的244例患者为观察组。结果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以来,两组患者静脉输液穿刺一次性成功率分别为:观察组为96.72%,对照组为9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液外渗发生率分别为:对照组为12.30%,观察组为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炎的发生率观察组为1.20%,对照组为5.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对品管圈的应用意义、高危高渗药物的认知、团队成员的互助协作理念、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参与活动信心和集体荣誉感6个方面的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加强了护士对高危、高渗药物专业知识的认知,规范了安全输液的操作,提高了静脉输液穿刺一次性成功率,降低输液外渗率和输液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黄惠英陈婉红蒋金泉肖金红周雪芬侯秀云吴惠敏郑欢欢
关键词:品管圈输液外渗神经外科满意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