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欣
- 作品数:6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甘肃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25例成人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分析25例成人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9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5例确诊的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的临床特点、血及脑脊液实验室检查及临床治疗情况和最终结局。结果25例确诊的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其中男15例,女10例,发病年龄19~83岁,平均(45.8±19.6)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25例(100%),平均体温(39.1±1.2)℃,头痛21例(84%),意识障碍16例(64%),抽搐15例(60%),呼吸困难19例(76%);GCS评分介于5~15分,APACHEⅡ评分介于5~29分。实验室检查血液白细胞升高23例(92%),中性粒细胞升高18例(72%),淋巴细胞下降18例(72%),脑脊液压力升高6例(24%),脑脊液白细胞升高22例(88%),脑脊液蛋白升高20例(80%),发病3个月随访病死4例(16%),13例患者遗留认知功能障碍和运动功能障碍。结论成人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病情重,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意识障碍、抽搐及呼吸困难,血常规多表现为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淋巴细胞下降,脑脊液表现白细胞、蛋白升高常见,病死率高,部分病例可留有严重后遗症。
- 张丽琴李小凤王全红张冬泉郭龙飞高欣鲁品赵婧袁媛
-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脑脊液成人
-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通过整合素途径参与蛋白尿发生的分子机制研究
- 高霞雷晓燕宋元春高欣孙永红刘璟
-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ANGPTL3)作为一种分泌型蛋白质在肝脏有关其参与脂质代谢的作用机制已有较深入的研究,但对阿霉素刺激后足细胞骨架重排的影响未见报道。该项目在已有工作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了ANGPTL3对阿霉素诱导的肾...
- 关键词:
- 关键词:肾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蛋白尿
- 槐耳浸膏对嘌呤霉素氨基核苷所致体外小鼠肾小球足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槐耳浸膏对嘌呤霉素氨基核苷(PAN)处理小鼠体外肾小球足细胞滤过率、活动力和细胞骨架重排的影响,阐明槐耳浸膏对足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足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实验组,其中模型组足细胞以50mg·L^-1PAN作用24h,实验组足细胞经10g·L^-1槐耳浸膏处理1h后再换用含50mg·L^-1PAN的培养液作用24h。采用两室弥散系统检测足细胞对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白蛋白(FITC-BSA)的滤过率,细胞划痕实验检测足细胞划痕修复率,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检测穿膜细胞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Invitrogen鬼笔环肽直接荧光标记足细胞纤维状肌动蛋白(F-actin)后细胞骨架的重排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足细胞FITC-BSA滤过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足细胞FITC-BSA滤过率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足细胞划痕修复率和穿膜细胞数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足细胞划痕修复率和穿膜细胞数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足细胞F-actin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F-actin重排率明显升高(P<0.01),足细胞骨架结构紊乱;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足细胞F-actin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F-actin重排率明显降低(P<0.01),骨架重排情况明显缓解。结论:槐耳浸膏能够降低病理状态下的体外足细胞对牛血清白蛋白的滤过率,其机制可能与槐耳浸膏降低了足细胞活动力,进而改善体外足细胞骨架的重排有关。
- 刘青菊高欣邱兵王燕史凌娜高霞
- 关键词:槐耳嘌呤霉素氨基核苷足细胞细胞骨架
- 浅谈小鼠MCAO模型制作的心得体会被引量:1
- 2019年
- 采用线栓法阻断大脑中动脉制作的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是目前国内外研究局灶性脑缺血最常用的动物模型,其特点为可重复、方便操作,而且成功的模型具有与人类脑血管病相似的临床症状,故得到众多科研人员与临床工作者的亲睐,从而得到广泛利用。但其模型制作并不容易,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较高,且术后动物不易存活,死亡率高。本课题组拟从多个角度出发,结合多年来模型制作经验,对MCAO模型制作过程中多个细节进行探讨,以为广大科研人员提供参考。
- 何天鹏王冬王东亮赵婧高欣袁媛
- 关键词:线栓法动物模型
- 两种线栓法制作小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的比较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通过颈总动脉和颈外动脉两种栓塞途径插入线栓在小鼠身上建立短暂性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比较分析两种模型实验动物的术后存活率、行为学、梗死体积、脑水肿程度以及神经细胞凋亡情况,从而筛选出更为可行有效的脑梗死模型建立方法。方法42只C57BL/6雄性小鼠,体质量20~22 g,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6只)、MCAO模型颈外动脉插线组(18只,颈外组)、MCAO模型颈总动脉插线组(18只,颈总组)。颈外组从颈外动脉剪口插入线栓栓塞大脑中动脉起始部制备小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颈总组从颈总动脉剪口插入线栓栓塞大脑中动脉起始部制备小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假手术组结扎与模型组同侧颈总动脉相同,但不插入线栓。颈外组和颈总组缺血1 h、假手术组颈总动脉结扎1 h,其后拔出线栓解除结扎,同时再灌注24 h,其后采用Longa神经功能评分,灌流取脑TTC染色,计算梗死体积并测出脑组织含水量,观察神经细胞凋亡情况,从而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颈外组和颈总组小鼠均出现脑卒中表现、神经功能评分升高、出现脑水肿、有明显梗死体积以及神经细胞凋亡,假手术组未出现与之相对的明显表征。颈总组与颈外组相比,梗死体积和脑水肿程度接近,神经细胞凋亡数量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总组相对颈外组,神经功能评分较高,死亡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栓塞途径所造成的脑梗死比较结果一致,但考虑到部分实验需要长期给药观察,颈外动脉栓塞途径实验动物存活率更高,所以推荐采用颈外动脉插线方法制作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
- 王东亮王冬何天鹏赵婧高欣袁媛
-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栓塞颈外动脉颈总动脉线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