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电刺激
  • 3篇教学
  • 2篇直流电刺激
  • 2篇卒中
  • 2篇脑卒中
  • 2篇康复
  • 2篇课程
  • 2篇老年
  • 2篇本科
  • 2篇本科生
  • 1篇行为学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再生
  • 1篇血流
  • 1篇训练课
  • 1篇训练课程
  • 1篇训练课程教学
  • 1篇预后
  • 1篇早期康复
  • 1篇早期康复训练

机构

  • 9篇内蒙古医科大...
  • 2篇内蒙古医科大...
  • 1篇保定市第一中...

作者

  • 9篇梁宇
  • 4篇郝利霞
  • 4篇王莎
  • 3篇乔建梁
  • 3篇张琰
  • 2篇孟晶莹
  • 1篇任建军
  • 1篇黄志民
  • 1篇李艳梅
  • 1篇王璐
  • 1篇刘潇婷
  • 1篇邓慧
  • 1篇孙艳冬

传媒

  • 2篇中华医学教育...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健康之路
  • 1篇国际老年医学...
  • 1篇内蒙古医科大...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基于标准化病人的本科生病史采集技能教学案例编写实践探索被引量:1
2022年
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又称为模拟病人,指经过标准化、系统化培训之后,能恒定、准确模拟指定案例下的病史、体格特征和情感反应等的人员[1]。随着SP在我国逐步推广,越来越多的院校参与到SP的培养与使用中。SP现已被应用到各类教学活动、考核、人文关怀及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一些SP刚处于起步阶段的院校,教师对于SP的了解处于初级阶段,学生缺乏病史采集经验,沟通交流时情绪紧张等问题突出,SP教学能力不足。
梁宇刘潇婷杨晓璐黄志民
关键词:标准化病人本科生病史采集
早期康复训练对老年脑出血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研究
2016年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老年脑出血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择取(2015年1月到2016年11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脑出血患者92例(年龄均在60岁以上),按照简单随机方式将患者进行分组,运用神经内科常规处理模式的46例患者为对照组,利用早期康复训练干预模式的46例患者被收入观察组。将2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就生活质量评分而言,观察组患者的各项得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并且观察组干预后的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更为理想,P值小于0.05。结论:老年脑出血患者运用早期康复训练对预后的影响更为明显,效果显著。
梁宇
关键词:早期康复训练老年脑出血生活质量
临床技能标准操作规程在临床技能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7年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通过制定临床技能标准操作规程,规范操作步骤,进一步细化和量化评分标准,并将其应用于医学生的临床技能教学实践,并以清洁伤口换药和诊断性腹腔穿刺术两项操作为例进行阐述。考核结果显示,医学生的临床技能操作水平得到明显提高;问卷调查显示,教师的培训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均得到提高,说明临床技能标准操作规程在临床技能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邢国圣斯秀华李艳梅梁宇乔建梁
关键词:教学实践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梗死大鼠神经行为学、脑血流和血管再生以及相关蛋白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脑梗死大鼠神经行为学、脑血流(CBF)、血管再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CD34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成年雄性SD大鼠32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组]、阳极经颅直流电刺激组(A-tDCS组)、阴极经颅直流电刺激组(C-tDCS组),每组8只。采用线栓法将MCAO组、A-tDCS组、C-tDCS组大鼠制成MCAO模型。造模后24 h开始给予大鼠tDCS刺激,Sham组和MCAO组大鼠均安装电极,但不给予电流刺激,A-tDCS组给予阳极电极刺激,C-tDCS组给予阴极电极刺激,刺激强度200μA,每日20 min,刺激5 d,休息2 d,再刺激5 d,整体周期共12 d。造模前、造模后24 h和治疗12 d后,采用Longa神经行为学评分法对4组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造模后3 d和治疗12 d后,采用MRI观察4组大鼠的CBF变化情况;治疗12 d后,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4组大鼠血管的再生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VEGF和CD34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造模后24 h和治疗12 d后,MCAO组、A-tDCS组、C-tDCS组大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组内比较发现,A-tDCS组、C-tDCS组治疗12 d后的神经行为学评分较造模前和造模后24 h降低(P<0.05)。组间比较发现,A-tDCS组[(1.3±0.4)分]、C-tDCS组[(1.9±0.32)分]治疗12 d后的神经行为学评分较MCAO组[(2.6±0.52)分]低(P<0.05),且A-tDCS组低于C-tDCS组(P<0.05)。造模后3 d,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扫描示MCAO组、A-tDCS组、C-tDCS组大鼠缺血灶周围CBF明显减少,治疗12 d后缺血灶周围CBF有不同程度的增加。A-tDCS组、C-tDCS组的ΔCBF较MCAO组大(P<0.05),且A-tDCS组ΔCBF较C-tDCS组大(P<0.05)。治疗12 d后,A-tDCS组、C-tDCS组大鼠大脑梗死区的新生微血管密度、脑组织VEGF和CD34蛋白表达较MCAO组高(P<0.05),A-tDCS组上述指标较C-tDCS组高(P<0.05)。结论tDCS可以改善脑梗死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促进血管再生,
蔡缘邯杨文白安娜王莎孙艳冬梁宇王璐邓慧郝利霞
关键词:脑梗死脑血流血管再生CD34
经颅直流电刺激在不同类型老年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康复中的应用及相应参数的筛选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研究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在不同类型老年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患者康复中的应用及相应参数的筛选。方法选取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6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10例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非遗忘型56例,遗忘型54例。非遗忘型患者随机分为A组(31例)以及B组(25例),遗忘型患者随机分为C组(24例)以及D组(30例),均采取ZN8020型智能电刺激器进行治疗。A、C组刺激电流设为2.0 mA,B、D组刺激电流设为1.0 mA。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记忆力[听觉词语学习测验(AVLT)]及执行力[形状连线测验(STT)]之间的差异。结果治疗前,A、B组MoCA、MMSE、AVLT及S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B组各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B组均高于A组(P<0.05)。治疗前,C、D组MoCA、MMSE、AVLT、S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D组各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C组均高于D组(P<0.05)。结论在老年PSCI患者tDCS康复治疗中,建议非遗忘型患者电流选择1.0 mA,遗忘型患者电流选择2.0 mA。
王莎郝利霞梁宇张琰
关键词:康复
弥散张量成像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治疗效果评价中的研究进展
2024年
脑卒中在临床上非常常见,很多脑卒中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容易出现各种后遗症。其中,吞咽障碍属于常见后遗症,当患者出现吞咽障碍后,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及时进行治疗非常关键。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治疗中,选择科学合理的方式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很重要,弥散张量成像的应用可以很好地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从而为后续的治疗提供指导,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吞咽障碍情况,促进患者康复。
梁宇王莎李琨张琰郝利霞呼日勒特木尔
关键词:弥散张量成像脑卒中吞咽障碍
正中神经电刺激在昏迷促醒中的应用研究
2022年
分析在昏迷促醒中行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收治的 40 例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促醒治疗,按 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20 例,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和对照组(20 例,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 GCS 评分、弥散张量受损区域 FA 值、神经递质。结果 观察 组治疗后 2 周、治疗后 4 周的 GCS 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 4 周的弥散张量受损区域 FA 值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 2 周的 β-内啡肽、NE、DA 检测值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昏迷患者进行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能达较好的促醒治疗效果,能帮助患者提升 GCS 评分,促进其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王莎张琰郝利霞梁宇
关键词:昏迷促醒正中神经电刺激
形成性评价在临床技能模拟训练课程中的应用被引量:20
2020年
目的探讨形成性评价在临床技能模拟训练课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内蒙古医科大学卓越医生临床技能模拟训练课程中,针对2014级学生(38人)采用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作为对照组,采用多站式考试进行考核;针对2015级学生(72人)在终结性评价的基础上引入形成性评价,作为实验组,建立包括学生组内互评、教师抽查评价、分阶段录制操作视频反馈及学生课后意见实时反馈4种方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课程结束后对实验组学生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数据比较采用SPSS 15.0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实验组学生成绩[(91.88±3.27)分]高于对照组[(86.05±4.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显示,教师及学生对形成性评价反馈"较好"的比例明显高于"一般"和"较差",认为形成性评价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有助于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临床技能操作水平,有助于提高教师临床实践技能教学水平。结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构建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在临床技能训练课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梁宇孟晶莹乔建梁
关键词:终结性评价
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临床基本技能训练课程教学实践与思考
2024年
临床基本技能训练课程是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掌握临床基本技能最主要的途径,然而目前该课程在国内各医学院校开展情况参差不齐,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评价手段无相对统一的实施标准。内蒙古医科大学设立该门课程已有五年,经过五年的建设与实践,我校医学生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分阶段考试通过率逐年提高,获得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赛道总决赛金奖,医学生临床基本技能整体水平得到明显提升。本文结合我校课程建设经验,从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团队建设以及评价体系等方面探讨如何科学合理地设置临床基本技能训练课程,以供各院校相互交流借鉴。
梁宇温波孟晶莹任建军乔建梁
关键词:本科生课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