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宇辰

作品数:2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教育部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2篇流动及传热特...
  • 2篇传热
  • 2篇传热特性
  • 1篇针肋
  • 1篇数值模拟
  • 1篇热沉
  • 1篇微通道
  • 1篇微针肋
  • 1篇流体
  • 1篇内流体
  • 1篇孔隙率
  • 1篇IC
  • 1篇值模拟

机构

  • 2篇北京工业大学

作者

  • 2篇夏国栋
  • 2篇马丹丹
  • 2篇杨宇辰
  • 1篇陈卓

传媒

  • 2篇工程热物理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单层与双层微通道内流体流动及传热特性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为了应对集成电路中日益严峻的热问题,本文实验研究了矩形单层微通道(S-R)、锯齿单层微通道(S-Z)、矩形双层微通道(D-R)以及下层矩形上层锯齿微通道(D-R-Z)四种结构内流体的流动及换热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相同流量下这四种结构的压降逐渐增加,双层结构的换热特性好于单层结构.在D-R结构中,将上层吸热量较多的矩形通道换为锯齿形通道后,整体性能得到提升.
王卓夏国栋马丹丹杨宇辰
关键词:微通道传热特性
不同孔隙率圆形微针肋热沉流动及传热特性被引量:5
2017年
本文利用CFD数值模拟软件对当量直径为200μm的不同孔隙率的叉排圆形微针肋热沉的流动和传热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随着雷诺数的增加,针肋尾部出现不同形态的涡。不同孔隙率的通道中,由于后排针肋的影响,针肋尾迹区的涡的形态、大小出现不同。对不同孔隙率的微针肋热沉,热流密度的变化对热沉的努塞尔数Nu的影响不同,孔隙率较小时热流密度对热沉的努塞尔数Nu影响不大,孔隙率较大时热流密度升高,热沉的努塞尔数Nu升高。
杨宇辰夏国栋陈卓马丹丹
关键词:数值模拟微针肋传热特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