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迪

作品数:10 被引量:293H指数:7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政治法律
  • 4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5篇大学生
  • 3篇政治
  • 3篇政治参与
  • 3篇网络政治
  • 3篇网络政治参与
  • 2篇政治稳定
  • 2篇社会
  • 2篇青年网络
  • 2篇青年网络政治...
  • 2篇主义
  • 2篇文化
  • 2篇教育
  • 2篇价值观
  • 1篇大学生社会
  • 1篇大学生社会主...
  • 1篇大学生思想
  • 1篇大学生思想行...
  • 1篇大学生网络
  • 1篇学生网络
  • 1篇舆情

机构

  • 8篇广州大学
  • 4篇华南师范大学

作者

  • 9篇罗迪

传媒

  • 3篇中国青年研究
  • 1篇青年探索
  • 1篇求实
  • 1篇北京青年工作...
  • 1篇思想教育研究
  • 1篇马克思主义理...
  • 1篇思想理论教育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高校稳定与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被引量:16
2008年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政治参与越来越成为政治参与的重要手段。大学生群体利用网络获取政治信息、利用BBS论坛表达诉求、利用网络发起现实活动等网络政治行为,直接给高校的稳定带来了新的挑战。与传统政治参与相比,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具有不同的方式、途径与特点.对高校稳定构成"双刃剑"式的影响。面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现实.我们应积极引导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有序化、制度化、理性化,促进高校稳定地发展。
罗迪
关键词:高校稳定网络政治参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调查研究——以广州大学生为例子被引量:15
2007年
随着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日益凸现,本文试图跳出传统安全分析的框架,力求从更广泛视角分析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存在一定“两极性”。一方面,对国家安全现状基本能做出合理判断,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认识基本正确,有较强的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另一方面,对国家安全内涵的认识,存在一定的滞后与模糊,对文化安全威胁认识严重不足,安全意识中军事化、政治化倾向明显,实际行动上表现出无所适从的盲目。对国家安全认识的“两极性”,有着一定的主客观原因。
罗迪
关键词: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
论网络社会精神生活的基本特征被引量:6
2014年
网络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场域,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精神生活方式。在网络社会中,人们的精神生活呈现精神生活丰富与异化并存、精神交往综合化与复杂化兼具、精神生产平民化与精神产品庸俗化伴生、精神思维创造力增强与丧失共存以及精神文化世界化与殖民化相伴的基本特征。
罗迪
关键词:网络文化网络舆情
“微时代”环境下大学生价值观研究被引量:19
2017年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而到来的"微时代"成为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媒介环境。"微时代"环境下,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深刻变化,价值行为和价值取向呈现复杂性、多样性和模糊性,凸显出新的价值问题和价值困境。文化、社会、技术、教育等因素叠合交织在一起,影响、塑造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价值观念。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必须根据新环境的要求,进行理论反思与实践探索,实现价值观教育的创新发展。
罗迪
关键词:大学生价值观
微时代大学生思想行为新样态透析被引量:54
2015年
微时代是互联网发展的最新时代。"手掌之上"24小时移动上网,深刻改变了大学生的行为思想,呈现出生活方式"移动"与"随时"、自我呈现"被"与"我"、社会关注"微"与"宏"、社会交往"熟悉"与"陌生"、时间分配"碎片"和"互联"等新特点,日趋出现手机依赖、阅读浅显化、行为无意识化、理性思维弱化等新问题。
罗迪
关键词:大学生
青年网络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被引量:39
2007年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政治参与越来越成为政治参与的重要手段。广大青年利用BBS等公共论坛表达意愿、通过政府信箱参与政府对话,利用网络发起现实政治运动等等网络政治行为,开始对我国的政治稳定和政治生活产生着深刻影响,可以说是建设性与破坏性并存。面对现实,政府应积极引导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理性化,推动我国政治稳定的发展,进而构建和谐社会。
罗迪
关键词:政治稳定网络政治参与和谐社会青年
文化认同视角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被引量:111
2014年
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价值观教育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文化认同的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深刻的文化属性,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和精髓。文化认同与文化冲突相生相伴,文化冲突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导致文化认同危机,在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危机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了困境与挑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从增强大学生文化认同的视角思考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念与方法。
罗迪
关键词:文化认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争论中的“网络民族主义”被引量:31
2006年
本文对2003年来处于争议中的“网络民族主义”,从术语兴起、概念描述、成分构成、观点争论等方面做了学理上的梳理分析,论述了这种新现象的发展脉络;结论中的几点思考,揭示了“网络民族主义”对现实社会与政治造成的重要影响,以及今后探讨与研究的重点所在。总之,作为民族主义思潮发展新阶段的“网络民族主义”,其发展动向值得密切关注。
罗迪毛玉西
关键词:民族主义愤青网络民族主义
青年网络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被引量:2
2007年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政治参与越来越成为政治参与的重要手段。广大青年利用BBS等公共论坛表达意愿、通过政府信箱参与政府对话,利用网络发起现实行为,开始对我国的政治稳定和政治生活产生着影响。面对现实,政府应积极引导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理性化,推动我国政治稳定的发展,进而构建和谐社会。
罗迪
关键词:网络政治参与政治稳定公共论坛政治生活BBS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