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文波

作品数:10 被引量:78H指数:4
供职机构:陕西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心力衰竭
  • 3篇心力衰竭患者
  • 3篇血管
  • 3篇衰竭
  • 2篇动脉
  • 2篇心功能
  • 2篇心肌
  • 2篇心肌缺血
  • 2篇心血管
  • 2篇缺血
  • 2篇综合征
  • 2篇老年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1篇单胺
  • 1篇单胺氧化酶
  • 1篇低密度脂蛋白
  • 1篇心病
  • 1篇心功能指标
  • 1篇心肌缺血大鼠

机构

  • 10篇陕西省人民医...
  • 1篇陕西中医药大...
  • 1篇延安大学咸阳...

作者

  • 10篇李文波
  • 5篇常凤军
  • 4篇孟航
  • 3篇杨禹娟
  • 3篇张小兰
  • 3篇白净
  • 2篇王亚萍
  • 1篇张炜
  • 1篇李喆
  • 1篇邢坤
  • 1篇徐晶
  • 1篇马勋

传媒

  • 4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 1篇临床与病理杂...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心血管内科引流管输出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心血管内科引流管输出装置,包括:承接容器,其包括:承接袋、承接框体以及盖板,承接框体内安装有承接袋,承接框体上安装有盖板,盖板将承接袋扣合在承接框体内;引流管,其输入端连通至心脏,引流管输出端穿过盖板;防...
李文波孟航常凤军崔明亮张小兰
血清抗凝血酶Ⅲ、血浆单胺氧化酶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关系及对介入手术后近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效能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血清抗凝血酶Ⅲ(ATⅢ)、血浆单胺氧化酶(MAO)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关系及对介入手术后近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效能。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到2023年1月收治的85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患者心内科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缺血评估(GRACE)评分对患者进行分组,将GRACE评分>140分的20例患者分为高危组,将109~140分的30例患者分为中危组,将≤108分的35例患者分为低危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4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四组受检者血清ATⅢ、血浆MAO表达水平,分析血清ATⅢ、血浆MAO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随后将85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PCI术后近期是否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分为非MACE组(n=64)和MACE组(n=21),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特征、血清ATⅢ、血浆MAO表达水平,并分析血清ATⅢ、血浆MAO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手术后近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效能。结果:四组受检者ATⅢ、MAO水平对比差异显著,高危组ATⅢ水平明显低于中危组、低危组和对照组,高危组MAO水平明显高于中危组、低危组和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TⅢ、MAO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严重程度呈正相关,MAO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严重程度呈负相关(P<0.05);非MACE组与MACE组患者年龄、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TIMI评分、ATⅢ以及MAO表达水平对比差异显著(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ATⅢ、MAO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手术后近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ATⅢ、血浆MAO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严重程度具有明显相关性,且ATⅢ、MAO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手术后近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临床上对于ATⅢ降低和MAO升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注意及时采取相
李文波崔明亮常凤军白净马勋
关键词:单胺氧化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尼可地尔联合盐酸曲美他嗪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分析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分析尼可地尔联合盐酸曲美他嗪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陕西省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51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260例患者采用盐酸曲美他嗪进行治疗,研究组25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尼可地尔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内皮血管功能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88.76%(229/258)]显著高于对照组[62.69%(163/26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RP、ET-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NO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23%(24/260),与研究组[10.85%(28/25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可地尔联合盐酸曲美他嗪较单用盐酸曲美他嗪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的效果更好,其可显著改善患者内皮血管功能,且安全性与单用盐酸曲美他嗪相当。
张炜杨禹娟孟航张小兰李文波
关键词:尼可地尔盐酸曲美他嗪微血管性心绞痛
血清1-磷酸鞘氨醇、神经肽Y与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关系及对功能性心肌缺血的预测研究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分析血清1-磷酸鞘氨醇、神经肽Y与冠状动脉(以下简称冠脉)临界病变的关系及对功能性心肌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接诊的148例冠脉临界病变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冠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分为易损斑块组(68例)和稳定斑块组(80例);另选同期的148例非冠脉临界病变的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1-磷酸鞘氨醇、神经肽Y水平,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易损斑块组与稳定斑块组血清1-磷酸鞘氨醇、神经肽Y水平,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1-磷酸鞘氨醇、神经肽Y与Gensini评分的关系,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评价血清1-磷酸鞘氨醇联合神经肽Y对功能性心肌缺血的预测效能。结果:观察组血清1-磷酸鞘氨醇、神经肽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易损斑块组血清1-磷酸鞘氨醇、神经肽Y水平均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冠脉临界病变患者血清1-磷酸鞘氨醇、神经肽Y水平均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P<0.05);在148例冠脉临界病变患者中,发生功能性心肌缺血45例;功能性心肌缺血组血清1-磷酸鞘氨醇、神经肽Y水平均高于非功能性心肌缺血组(P<0.05);经ROC曲线分析,血清1-磷酸鞘氨醇联合神经肽Y预测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发生功能性心肌缺血的AUC为0.928。结论: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血清1-磷酸鞘氨醇、神经肽Y水平均明显升高,两者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联合预测功能性心肌缺血的准确性较高,值得临床予以重视应用。
李文波崔明亮常凤军白净孟航
关键词:冠脉临界病变斑块易损性1-磷酸鞘氨醇
冠心病诊疗进展被引量:38
2017年
冠心病已成为人类健康的一大威胁,而且其发病率仍居高不下。近年来其诊治方面的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本文就其相关新的诊疗方式做一综述,以便为临床诊疗冠心病提供参考。
邢坤李文波
关键词:冠心病磁共振成像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托伐普坦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神经内分泌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6
2019年
目的研究托伐普坦对心功能和神经内分泌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陕西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老年心力衰竭患者84例,根据利尿剂药物不同分为呋塞米组和托伐普坦组,每组42例,用药2周后比较2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和脑钠肽(BNP)、内皮素(ET)及β-内啡肽水平。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依据数据类型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6 min步行距离水平升高,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率、BNP、ET和β-内啡肽水平降低,且托伐普坦组治疗后较呋塞米组患者LVEF[(45.77±3.41)%和(40.82±4.09)%]、6 min步行距离[(474.51±8.45)和(395.90±6.48)m]、LVESD[(41.09±3.47)和(45.63±4.55)mm]、LVEDD[(52.07±5.47)和(58.61±6.11)mm]和心率[(80.47±8.22)和(90.55±6.45)次/分]改善明显,BNP[(456.36±5.24)和(684.80±6.35)ng/L]、ET[(45.77±5.22)和(66.03±5.76)ng/L]和β-内啡肽[(123.79±10.35)和(140.82±11.64)ng/L]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呋塞米组比较,托伐普坦组总有效率[90.48%(38/42)和78.57%(33/42)]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22,P=0.020)。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4.76%(2/42)和9.52%(4/4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伐普坦用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可增强心功能,降低神经内分泌因子水平。
张小兰贺新荣李文波
关键词:心力衰竭神经分泌系统托伐普坦
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对心肌缺血病人炎性因子、ox-LDL和Lp-PLA2水平的影响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对心肌缺血病人炎性因子、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缺血性心肌病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1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4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炎性因子表达水平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低于治疗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ox-LDL与Lp-PLA2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且观察组各项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心肌缺血疗效显著,可改善病人左心室功能,降低炎性因子表达,并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李文波孟航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炎性因子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心功能指标
振源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循环微粒的影响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循环微粒(microparticles,MPs)在心血管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而振源胶囊在治疗心力衰竭方面有独到优势。本研究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服用振源胶囊前后体内MPs含量及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3月就诊于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的3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抽取患者服用振源胶囊前及服用振源胶囊12周后的空腹静脉血,离心提取患者体内的MPs并检测其浓度及来源,而后检测服药前后MPs对离体SD大鼠胸主动脉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服药前比较,服用振源胶囊12周后患者体内MPs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振源胶囊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MPs对离体大鼠血管舒张功能的损害,同时还部分抑制了MPs对离体大鼠胸主动脉中eNOS和NO的下调作用(均P<0.05)。结论:振源胶囊可能部分通过抑制MPs对内皮功能的损害发挥其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心血管保护功效。
李文波常凤军王亚萍杨禹娟王群让尤红俊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一氧化氮内皮功能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研究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于我院治疗的90例老年CHF患者被随机均分为缬沙坦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和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两组均治疗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血浆N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白蛋白(Alb)、肌酐(Cr)、钾离子血钾(K+)水平及,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缬沙坦组比较,治疗后ARNI组LVEF[(39.24±3.11)%比(41.60±4.22)%]升高更显著,LVEDd[(61.29±4.98)mm比(56.71±6.16)mm]、血浆NT-proBNP水平[(2950.14±610.11)pg/ml比(2257.65±426.53)pg/ml]降低更显著,P均<0.01。两组治疗前后血清ALT、Alb、Cr、K+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治疗6个月后,ARNI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缬沙坦组(93.33%比73.33%,P=0.01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673)。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可显著改善老年CHF患者心功能,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李喆常凤军李文波
关键词:心力衰竭脑啡肽酶丙氨酸转氨酶
达格列净对糖尿病合并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及血液流变学的作用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达格列净对糖尿病合并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及血液流变学的作用研究。方法:2型糖尿病雌性Goto-Kakizaki大鼠根据实验要求分为三组:对照组,心肌缺血组和达格列净组。通过右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系统评估大鼠SBP、MAP和DBP;LabScribe 2软件操作的记录系统监测大鼠的心脏收缩舒张功能;TTC染色和组织学分别检测大鼠的心肌梗塞面积百分比和心肌损伤评分;TUNEL测定法测定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测定试剂盒和荧光追踪检测大鼠心肌中的ATP含量、ADP/ATP比率、线粒体膜电位MMP;蛋白印迹分析线粒体裂解融合因子线粒体蛋白2(Mitochondrial protein 2,MFN2),视神经萎缩1(Optic nerve atrophy 1,OPA1)和动力蛋白相关的蛋白1(Dynein-related protein 1,DRP1)的蛋白表达;RT-PCR分析大鼠心肌细胞中能量代谢相关因子PGC1-α和CPT-1的转录。结果:心肌缺血组较对照组的SBP、MAP升高(P<0.05),达格列净组较心肌缺血组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心肌缺血组和达格列净组的DBP比较无差异(P>0.05)。心肌缺血组较对照组LVEF降低(P<0.05),LVIDs、LVPWs和LVPWd升高(P<0.05),达格列净组较心肌缺血组的LVEF升高(P<0.05),LVIDs、LVPWs和LVPWd降低(P<0.05)。心肌缺血组较对照组的梗塞面积占比和组织损伤评分升高(P<0.05),达格列净组较心肌缺血组梗塞面积、组织损伤评分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心肌缺血组TUNEL阳性细胞数量增多(P<0.05)。此外,与心肌缺血组相比,达格列净组的TUNEL阳性细胞数量降低(P<0.05)。线粒体膜电位MMP。心肌缺血组较对照组的ATP含量和MMP降低(P<0.05),ADP/ATP比率升高(P<0.05),达格列净组较心肌缺血组ATP含量和MMP升高(P<0.05),ADP/ATP比率降低(P<0.05)。心肌缺血组较对照组MFN2和OPA1的蛋白表达降低(P<0.05),DRP1蛋白表达升高(P<0.05),达格列净组较心肌缺血组MFN2和OPA1的蛋白表达升高(P<0.05),DRP1蛋白表达降低(P<0.05)。心肌缺
白净徐晶杨禹娟王亚萍李文波
关键词:心肌缺血糖尿病血液动力学线粒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