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志刚 作品数:8 被引量:16 H指数:2 供职机构: 杭州市肿瘤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杭州市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男性肺癌分期及病理分型与T_(12)椎旁肌指数的相关性 2024年 目的评估男性肺癌患者分期及病理分型与T_(12)椎旁肌指数(PVM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4年4月杭州市肿瘤医院首次确诊为肺癌的男性患者110例,回顾性分析胸部CT平扫、TNM分期、病理。测量T_(12)椎旁肌(PVM)横截面积并根据身高进行量化,计算PVMI,分析PVMI与T、N、M分期及病理分型间相关性。结果PVMI与年龄呈负相关(r=-0.191,P=0.046);不同M分期、病理分型间PVM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VMI远处转移(M1期,9.74±2.52 cm^(2)/m^(2))较无远处转移(M0期,12.32±2.23 cm^(2)/m^(2))患者低。ROC曲线分析显示,当PVMI为11.07 cm^(2)/m^(2)时,区分两组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1%和73.2%。而不同T、N分期间PV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_(12)水平PVMI可作为肌少症的反映指标,远处转移时PVMI低于无远处转移患者。PVMI低于11.07 cm^(2)/m^(2)时,有助于早期识别男性肺癌患者的隐匿性远处转移。 孙继平 丁忠祥 陶志刚 莫威行 周健关键词:肺癌 TNM分期 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高容量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研究 2024年 目的构建并验证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multifocal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MPTC)高容量淋巴结转移(high-volume lymph node metastasis,HVM)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24年1月于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A中心)及杭州市肿瘤医院(B中心)分别确诊的1146例和234例MPT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A中心患者以7:3的比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训练集(n=803)和测试集(n=343),B中心34例患者作为外部验证集。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在训练集中筛选HVM的独立风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测试集和外部验证集用以评价模型的泛化能力,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敏感度、特异性评价模型的区分能力。结果A中心和B中心发生HVM的概率分别为13.3%和12.8%。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男性(OR=2.91,95%CI:1.835~4.599)、病灶最大径(OR=1.05,95%CI:1.021~1.070)和年龄(OR=0.95,95%CI:0.936~0.972)均为发生HVM的独立风险因素。基于独立风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AUC、敏感度和特异性在训练集中分别为0.767、72.6%和70.2%,在测试集中分别为0.838、94.9%和68.4%,在外部验证集中分别为0.769、63.3%和84.3%。校准曲线显示与理想曲线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基于临床风险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可有效预测MPTC患者发生HVM的概率。 吕莎 陶志刚 韩志江 胡春锋 曹慧君 章彤关键词:甲状腺肿瘤 淋巴结转移 列线图 3D打印模板辅助粒子治疗肺癌术前剂量计划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三维(3D)打印模板辅助粒子治疗肺癌术前剂量计划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6月杭州市肿瘤医院和树兰(杭州)医院收治的259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接受3D打印模板辅助粒子治疗术前剂量计划127例(研究组),接受普通放疗132例(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6个月后的疗效,治疗6个月后咳嗽、胸闷和疼痛症状缓解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生存质量卡氏评分(KPS)评估肺癌患者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后的生存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3、6个月后局部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咳嗽、胸闷及疼痛症状缓解情况均优于对照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患者白细胞减少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模板辅助粒子治疗术前剂量计划在肺癌临床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陶志刚 王加奇 周健 曹国洪关键词:肺癌 可行性 安全性 CalliSpheres载药栓塞微球治疗肝脏乏血供恶性肿瘤短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探讨新型国产Calli Spheres载药栓塞微球治疗肝脏乏血供恶性肿瘤的短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用Calli Spheres载药栓塞微球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的肝脏乏血供恶性肿瘤患者资料。分析所有患者实验室数据、影像学表现、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等资料。采用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评估疗效,术后4~6周随访一次,根据检查结果再次行Calli Spheres载药栓塞微球TACE治疗或其他治疗。结果 18例患者均成功接受Calli Spheres载药栓塞微球治疗,所有患者共行TACE 43次,至少随访6个月。根据mRECIST标准,3个月疾病缓解率(CR+PR)为50.00%,疾病控制率(CR+PR+SD)为77.78%,6个月疾病缓解率(CR+PR)为38.89%,疾病控制率(CR+PR+SD)为72.22%。术后1周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变化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肝功能在术后1个月基本恢复正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胆道损伤、肿瘤破裂出血、肝脓肿形成及静脉迂曲导致的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Calli Spheres载药栓塞微球治疗肝脏乏血供恶性肿瘤短期疗效与安全性良好。 冯锐 陶志刚 徐后云 颜廷波 宣伟玲 侯勤明 周坦洋 孙军辉关键词:肝恶性肿瘤 载药微球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 胃肠造影与CT扫描联合诊断急腹症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分析胃肠造影与CT扫描联合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治疗的105例急腹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进行分组对比研究,其中对照组仅采用胃肠造影检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CT扫描行联合检查。分析两组不同检查方式下诊断结果的差异。结果:纳入研究对象经病理活检均确诊为急腹症,所有急腹症患者疾病构成为:急性胆囊炎、急性胃扭转、幽门梗阻、肠梗阻、胃肠道穿孔、阑尾炎、腹腔脓肿;观察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诊断时,采用胃肠造影与CT扫描联合检查能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及时确认患者疾病类型,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对患者治疗结局及预后的改善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陶志刚关键词:胃肠造影 CT扫描 急腹症 3D打印模板辅助^(125)I粒子植入联合射频消融治疗中晚期肺癌的效果观察 2023年 目的 探讨3D打印模板辅助^(125)I粒子植入联合射频消融治疗中晚期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杭州市肿瘤医院和树兰(杭州)医院就诊的中晚期肺癌患者共60例。其中30例患者采用单纯射频消融治疗,为单纯组;另30例患者采用3D打印模板辅助^(125)I粒子植入联合射频消融治疗,为联合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临床疗效;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卡诺夫斯基健康状况量表(KPS)评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血常规指标(RBC、WBC和Hb)水平、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和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水平和肿瘤消融靶区体积变化;观察两组患者1年内生存情况和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3个月后,联合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单纯组(83.33%比56.67%、93.33%比73.33%,均P<0.05);联合组KPS评分高于单纯组[(81.50±3.92)分比(78.97±3.66)分,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血常规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血清CEA、CYFRA21-1、SCC-Ag水平均明显低于单纯组[(9.42±2.13)ng/L比(13.08±2.64)ng/L、(14.51±3.47)ng/L比(18.83±3.09)ng/L、(2.90±1.01)ng/L比(5.15±1.09)ng/L,均P<0.05];联合组患者肿瘤消融靶区体积小于单纯组[(53.66±15.50)cm3比(70.81±15.34)cm3,P<0.05]。联合组患者1年生存率为83.33%,显著高于单纯组的56.67%(P<0.05)。两组患者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3D打印模板辅助^(125)I粒子植入联合射频消融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KPS评分,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缩小肿瘤消融靶区体积,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陶志刚 曹国洪 王加奇 周健关键词:肺癌 射频消融 双源螺旋CT评价他汀类药物治疗冠状动脉非钙化性斑块密度、体积及血管狭窄程度的变化情况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 探讨双源螺旋CT评价他汀类药物治疗冠状动脉非钙化性斑块密度、体积及血管狭窄程度的螺旋CT评价他汀类药物治疗冠状动脉非钙化性斑块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50例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患者进行研究,以患者是否行他汀类药物治疗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为依据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5例;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年均分别行双源螺旋CT评价他汀类药物治疗冠状动脉非钙化性斑块密度、体积及血管狭窄程度的螺旋CT检查,比较其检查结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LDL-C、三酰甘油(TG)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治疗前后比较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LDL-C水平显著下降(P<0.05),但TG、HDL-C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前后比较,观察组患者脂质斑块、血管狭窄程度、斑块体积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纤维斑块密度、斑块长度及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脂质斑块、纤维斑块密度、斑块长度及厚度均无较大差异(P>0.05).结论 双源螺旋CT可对他汀类药物治疗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的效果进行量化评价,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陶志刚 周健关键词:他汀类药物 CT引导下微波消融联合吉西他滨与顺铂方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鳞癌临床观察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与顺铂化疗方案联合CT引导下微波消融应用于中晚期肺鳞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6月76例杭州市肿瘤医院收治的中晚期肺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吉西他滨与顺铂化疗方案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CT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进行评价,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1-2年的随访。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微波消融术后出现气胸2例,咯血3例,发热2例,在对症处理后恢复。2组因化疗引发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的PFS显著较对照组延长,1年生存率及2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吉西他滨与顺铂化疗方案联合CT引导下微波消融应用于中晚期肺鳞癌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陶志刚 周健关键词:肺鳞癌 中晚期 吉西他滨 顺铂 微波消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