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佳凤

作品数:14 被引量:69H指数:6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贵州省农业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杂交
  • 7篇杂交籼稻
  • 7篇籼稻
  • 6篇氮量
  • 6篇施氮
  • 6篇施氮量
  • 4篇机插
  • 4篇钵苗
  • 3篇养分
  • 3篇水稻
  • 3篇干物质
  • 2篇氮素
  • 2篇氮素利用
  • 2篇氮素利用效率
  • 2篇旋耕
  • 2篇杂交水稻
  • 2篇山地
  • 2篇施肥
  • 2篇施肥量
  • 2篇施肥模型

机构

  • 14篇贵州大学

作者

  • 14篇张佳凤
  • 13篇冯跃华
  • 13篇许桂玲
  • 5篇李杰
  • 4篇叶勇
  • 2篇唐鑫
  • 1篇叶勇

传媒

  • 4篇中国稻米
  • 3篇南方农业学报
  • 2篇全国第十七届...
  • 1篇杂交水稻
  • 1篇核农学报
  • 1篇2018中国...

年份

  • 6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7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秸秆还田与施氮量对杂交籼稻氮素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19年
以杂交籼稻内5优5399为材料,研究了秸秆还田与施氮量对杂交籼稻氮素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前中期秸秆离田处理的各器官的氮素积累显著高于秸秆还田处理,后期叶的氮素积累、氮素农学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和每穗总粒数秸秆还田处理显著高于秸秆离田处理。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各个时期的器官的氮素积累均有增加的趋势,氮肥偏生产力、氮肥生理利用率、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和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有降低趋势,氮素农学利用率、氮收获指数及产量有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秸秆还田和施氮量150kg/hm2条件下,杂交籼稻产量最高,达9758.02kg/hm2,较秸秆离田和不施氮组合增产18.9%,可为该地区水稻的增产提供技术支撑。
苏卫冯跃华许桂玲管正策欧达张佳凤王玲莉陈勇
关键词:秸秆还田施氮量杂交籼稻氮素利用效率
播种量和秧龄对钵苗机插杂交籼稻秧苗素质的影响被引量:6
2019年
以杂交籼稻C两优华占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播量和秧龄对钵苗机插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秧龄的降低,苗高、叶挺高和根冠比呈降低趋势,叶龄、茎基宽、总根长、根表面积、根分支数和根尖数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叶面积和根平均直径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而重高比呈上升趋势。随着播量的增加,苗高、叶龄和叶挺高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茎基宽、地上部干质量和重高比、总根长、根表面积、根平均直径和根分支数均呈降低趋势,而根冠比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通过隶属函数值分析结果得出,秧龄为55d和播种量为每孔2粒处理下秧苗综合质素表现最优。
欧达冯跃华许桂玲管正策苏卫张佳凤王玲莉陈梅
关键词:播量秧龄秧苗素质
施氮量和机插密度对钵苗机插杂交籼稻C两优华占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16
2018年
【目的】探明施氮量和机插密度对钵苗机插水稻氮素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为在钵苗机插水稻生产中选择适宜的施氮量和机插密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大田试验条件下,采用裂区设计,设3种机插密度水平(21.65万、16.84万和12.63万穴/ha)和4种施氮量水平(0、75、150和225 kg/ha),测定不同机插密度和施氮量下钵苗机插水稻的产量及其构成、干物质积累量、主要生育时期各器官氮积累量,并计算氮素利用率。【结果】随施氮量的增加,百千克籽粒需氮量呈逐渐上升趋势,而氮肥吸收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及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均呈下降趋势,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随机插密度的降低,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及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均呈降低趋势,产量也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施氮量和机插密度互作对成穗率、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氮肥吸收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和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P<0.01),但对产量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在贵州喀斯特地貌地区实施钵苗机插水稻的适宜机插密度和氮肥施用量分别为16.84万穴/ha和150 kg/ha,水稻产量为9208.83 kg/ha。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获得最高产量的施氮量和机插密度分别为145.63 kg/ha和18.18万穴/ha,水稻产量为9024.771 kg/ha。
管正策冯跃华许桂玲黄佑岗张佳凤牟桂婷欧达王玲莉苏卫
关键词:机插密度施氮量氮素利用效率
施氮量和机插密度对钵苗机插杂交籼稻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探讨贵州喀斯特地区钵苗机插条件下施氮量和机插密度对杂交籼稻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为钵苗机插技术在喀斯特地区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指导。【方法】以C两优华占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设3种机插密度水平(21.65万、16.84万和12.63万穴/ha)和4种施氮水平(0、75、150和225 kg/ha),利用LI-6400型光合作用测量仪测量主要生育期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等光合参数,计算水分利用效率和光合氮素利用效率,成熟期测产并考察产量因素。【结果】随着施氮量的增加,Pn在拔节期和孕穗期整体呈上升趋势;Gs和Tr在拔节期、孕穗期和抽穗期均呈整体上升趋势;Ci在拔节期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而在孕穗期呈下降趋势;叶片氮含量在拔节期先降低后升高,孕穗期呈上升趋势;水分利用效率和光合氮素利用效率均在抽穗期整体呈下降趋势;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随着机插密度的降低,Pn和Gs在拔节期呈上升趋势,孕穗期先升高后降低,抽穗期呈降低趋势;Ci变化不显著(P>0.05,下同);Tr在拔节期逐渐上升,孕穗期逐渐下降,抽穗期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叶片氮含量拔节期呈升高趋势,孕穗期和抽穗期变化不明显;水分利用效率在拔节期和孕穗期均呈整体上升趋势;光合氮素利用效率在拔节期和抽穗期均先下降后上升,孕穗期先上升后下降;产量呈降低趋势。施氮量与机插密度互作对孕穗期和抽穗期Pn、拔节期和抽穗期Gs、抽穗期Tr、主要生育期水分利用效率和光合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但对产量无显著影响。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孕穗期的Pn、Gs和Tr均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在贵州喀斯特地区钵苗机插条件下,施氮量和机插密度分别为150 kg/ha和16.84万穴/ha时,C两优华占生育中
欧达冯跃华许桂玲管正策苏卫张佳凤王玲莉
关键词:杂交籼稻施氮量机插密度光合特性
基于GIS的山地村域水稻推荐施肥量研究
为探究山地村域水稻合理施肥量,以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文星村吴章组稻田为研究区域,于2014-2016年进行'3414'肥料试验,对3年11个点的'3414'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基于地力的施肥模型;利用ArcGI...
牟桂婷冯跃华李杰许桂玲黄佑岗叶勇管正策张佳凤唐鑫
关键词:土壤养分施肥模型施肥量
文献传递
不同耕作方式对杂交籼稻生长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以杂交籼稻内5优5399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对杂交籼稻生长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对杂交籼稻的分蘖、成穗率、叶面积指数、茎鞘物质转运量、茎叶物质转运量、净同化率和作物生长率均无显著影响,而干...
黄佑岗冯跃华许桂玲李杰叶勇牟桂婷张佳凤管正策
关键词:耕作方式杂交籼稻翻耕旋耕
文献传递
不同施氮量对杂交水稻内5优5399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19年
以杂交水稻内5优5399为试验材料,设置0、75、150和225 kg/hm^2等4个施氮量水平,探究不同施氮量对杂交水稻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施氮量处理下,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有效穗数、千粒重和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总体呈现增加趋势;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植株的含氮量在拔节期呈上升趋势,在抽穗期和成熟期为先上升后降低;含磷量在拔节期和成熟期呈上升趋势,在抽穗期先上升后降低;含钾量在各个生育时期均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在各个生育时期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量总体上呈增加趋势。在本试验条件下的4个施氮处理中,内5优5399以增量施氮的每公顷施氮225 kg产量最高,达到9 070.03 kg/hm^2。
张佳凤冯跃华许桂玲管正策苏卫欧达王玲莉陈勇
关键词:杂交水稻施氮量干物质养分吸收
基于GIS的山地村域水稻推荐施肥量研究
2017年
为探究山地村域水稻合理施肥量,以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文星村吴章组稻田为研究区域,于2014-2016年进行"3414"肥料试验,对3年11个点的"3414"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基于地力的施肥模型;利用ArcGIS软件对吴章组稻田24个随机取样点土壤各养分含量进行插值分析,生成吴章组稻田土壤各有效养分含量分布图,预测吴章组所有田块土壤有效养分含量;根据吴章组田块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应用基于地力施肥模型,获得吴章组各田块的推荐施肥量。
牟桂婷冯跃华李杰许桂玲黄佑岗叶勇管正策张佳凤唐鑫
关键词:土壤养分施肥模型施肥量
一种伸缩式光量子光纤探头支架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伸缩式光量子光纤探头支架。包括探头卡座(1),探头卡座(1)连接支板(3)的顶端,支板(3)的底端连接伸缩杆(4)的头端,伸缩杆(4)的尾端套有转轴(5),转轴(5)连接第一支撑脚(6),伸缩杆(4)...
冯跃华张佳凤许桂玲
文献传递
不同耕作方式对杂交籼稻生长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被引量:11
2017年
以杂交籼稻内5优5399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对杂交籼稻生长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对杂交籼稻的分蘖、成穗率、叶面积指数、茎鞘物质转运量、茎叶物质转运量、净同化率和作物生长率均无显著影响,而干物质积累量在抽穗期达显著差异。在水稻全生育期内,旋耕处理的吸氮量和吸磷量均大于翻耕处理,但两处理亦无显著性差异;而两处理间的吸钾量在生育中期前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生育后期差异并不显著。产量构成方面,翻耕处理的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显著高于旋耕处理,有效穗数高于旋耕处理,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翻耕处理的产量为11 505.66 kg/hm^2,稍高于旋耕处理,两者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综合来看,旋耕处理与翻耕处理对杂交籼稻生长特性和产量均无太大影响,从生产效率的角度来看,可根据实际情况推广旋耕耕作方式。
黄佑岗冯跃华许桂玲李杰叶勇牟桂婷张佳凤管正策
关键词:耕作方式杂交籼稻翻耕旋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