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雪涛
- 作品数:3 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与地植物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锥连栎种子萌发对种皮和温度的响应被引量:6
- 2017年
- 以锥连栎(Quercus franchetii)种子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温度(10,15,20,25,30,35,40℃)和去种皮与非去皮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种皮对锥连栎种子的萌发率(GP)、萌发指数(GI)和萌发速率系数(CRG)的影响极显著(p<0.01),温度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除萌发率外的其他2个萌发参数的影响均极显著(p<0.01)。种皮对锥连栎种子的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除去种皮后,种子的萌发率及萌发指数极显著增加(p<0.01),且萌发进程加快。去种皮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最高萌发率达100%,升高或降低最适温度都会影响其萌发。有种皮种子萌发率最高仅为10%。锥连栎种皮水浸提液处理下的去种皮锥连栎和小麦种子的萌发率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种皮对锥连栎种子的萌发无化学他感作用,但具有明显的机械抑制作用。
- 余婷孟丽媛张辉红苏文华司宏敏吴雪涛马筱张光飞
- 关键词:种皮温度种子萌发
- 短时高温处理对4种松树种子萌发的影响被引量:5
- 2018年
- 以云南松、思茅松、高山松和马尾松4种松树种子为试验材料,萌发前对种子进行不同温度(60,90,120℃和150℃)和时间(1,5min和10min)的处理,以常温为对照,研究萌发前短时高温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以及4种松树种子的耐高温能力。结果表明:1)当处理温度为60℃时,云南松种子的萌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的热冲击效应;2)当处理温度低于120℃时,无论处理时间为几分钟,对高山松和马尾松种子的萌发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具有热冲击效应;3)短时高温处理对思茅松种子的萌发率无显著性影响;4)云南松和高山松种子都具有较强的耐高温能力,当温度高达120℃、处理10min时,还具有一定的萌发能力;5)当处理温度为150℃、处理时间≥5min时,4种松树的种子均不萌发。种子的热冲击效应和耐高温能力与松树分布区火发生的状态有关。
- 张辉红孟丽媛余婷余娇娥司洪敏吴雪涛马筱苏文华张光飞
- 关键词:萌发率耐高温能力
- 两种过火类型对云南松林损伤及火后自然更新的研究被引量:6
- 2019年
- 火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干扰因素,过火对生境中的植物个体生存发展以及种群的动态均会产生深刻的影响。以云南省澄江县梁王山自然保护区鲁溪冲林区火烧迹地中的云南松作为研究对象,对发生地表火林冠针叶呈绿色、针叶变黄脱落和发生林冠火地段的云南松受损程度和火后自然更新,以及未过火地段林内更新进行调查。结果显示,2种过火类型地段中云南松受损呈现两极分化,林冠火地段的云南松死亡率为100%,地表火过火地段则没有全株死亡的现象。3个过火样地云南松植冠种子库种子活力均显著下降,其中林冠火样地种子萌发率最低,仅为(40±21.21)%。不同过火强度林区自然更新的幼苗数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数量排序为地表火针叶绿>地表火针叶变黄脱落>林冠火。跟踪调查发现,过火地段云南松幼苗的地上部分高生长和地径生长明显地高于其它地段。林火后3年,林冠火区幼苗高生长达到(22.13±5.75)cm,而未过火林区幼苗高生长仅为(8.33±4.16)cm。林冠火地段云南松自然更新后幼苗生长没有出现蹲苗现象。
- 司宏敏余娇娥吴雪涛马筱曹建新张光飞苏文华
- 关键词:云南松地表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