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文君

作品数:2 被引量:69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土壤
  • 2篇交换性
  • 2篇交换性钙
  • 1篇玉米
  • 1篇玉米生长
  • 1篇施用
  • 1篇施用石灰
  • 1篇石灰
  • 1篇酸性土
  • 1篇酸性土壤
  • 1篇土壤PH
  • 1篇作物
  • 1篇作物产量
  • 1篇母质
  • 1篇母质发育
  • 1篇交换性铝
  • 1篇红壤

机构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贵州大学
  • 1篇长江大学

作者

  • 2篇徐明岗
  • 2篇蔡泽江
  • 2篇周世伟
  • 2篇梁文君
  • 1篇王小利
  • 1篇艾天成
  • 1篇宋芳芳

传媒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年份

  • 2篇201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不同母质发育红壤上玉米生长与土壤pH、交换性铝、交换性钙的关系被引量:18
2017年
为探明红壤酸害的机理,采集了三种母质发育的红壤,经酸度调控后进行玉米盆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生物量与土壤pH的关系:土壤pH临界点为5.5左右,母质不同,临界点略有差异。土壤pH小于pH临界点时,玉米生物量随土壤pH的增加而线性增加,大于pH临界点时,玉米生物量基本保持不变(第四纪红土)或略有下降(板页岩、红砂岩)。土壤pH与交换性铝含量的关系:当土壤pH小于pH临界点时,随着土壤pH的增加,交换性铝含量直线下降;当土壤pH大于pH临界点时,交换性铝含量接近0,基本保持不变。土壤pH与交换性钙含量关系:第四纪红土土壤交换性钙含量随土壤pH增加线性增加;当土壤pH大于pH临界点时,板页岩、红砂岩土壤交换性钙含量随土壤pH呈线性增加,当土壤pH小于pH临界点时,土壤交换性钙含量基本保持不变,其值很小。不同母质发育的红壤,其土壤pH及交换性铝、交换性钙含量的临界值分别为第四纪红土:5.48及0.14、4.59 cmol·kg^(-1);板页岩:5.82及0.16、5.46 cmol·kg^(-1);红砂岩:5.54及0.13、3.06 cmol·kg^(-1)。
梁文君蔡泽江宋芳芳周世伟艾天成徐明岗
关键词:玉米红壤土壤PH交换性铝交换性钙
酸性土壤施用石灰提高作物产量的整合分析被引量:52
2017年
【目的】施用石灰是改良土壤酸度获得作物增产的传统而有效的方法之一,整合分析石灰增加作物产量的效应和原因,对科学合理施用石灰维持作物高产提供指导。【方法】收集已公开发表有关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的文献数据,建立土壤p H和作物产量/生物量数据库。分析土壤初始p H(3.1—6.6)、作物类型(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石灰施入量(<750、750—1 500、1 500—3 000、3 000—6 000、>6 000 kg·hm-2)和石灰类型(生石灰、熟石灰、石灰石粉)下,作物的增产率。【结果】与不施石灰相比,酸性土壤上施用石灰可提高作物产量,增产幅度为2%—255%,粮食类作物和经济类作物增产率分别为42%和47%,其中粮食类作物增产率大小排序:玉米(149%)>高粱(142%)>麦类(55%)>豆类(32%)>水稻(4%)>薯类(2%),经济类作物增产率排序:蔬菜(255%)>牧草(89%)>油菜(26%)>水果(23%)>烟草(7%)。施用石灰作物增产率随土壤初始p H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当p H为4.3时,增产效果最好,达99%;p H 5.8以上出现减产。在常见土壤酸性范围(p H 4.5—5.5),石灰用量以3 000—6 000 kg·hm-2最佳,增产率达55%—173%。熟石灰的增产效果(100%)要优于生石灰(32%)和石灰石粉(64%)。施用石灰提高土壤p H和交换性钙含量、降低交换性铝含量,是作物增产的主要原因,且当交换性钙为6.2 cmol·kg^(-1)时增产率最大,也证实改良土壤酸度时需要中等石灰用量。【结论】酸性土壤添加石灰对蔬菜和玉米的增产效果最好,并优先选用熟石灰。石灰用量以3 000—6 000 kg·hm-2为宜,在p H大于5.8时不宜施用,即酸性土壤改良目标值为p H 5.8。
曾廷廷蔡泽江王小利梁文君周世伟徐明岗
关键词:酸性土壤石灰作物产量交换性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