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3篇血管
  • 3篇细胞瘤
  • 3篇精原细胞瘤
  • 2篇血管造影
  • 2篇影像
  • 2篇造影
  • 2篇脾脏
  • 2篇肿瘤
  • 2篇巨大精原细胞...
  • 2篇腹内
  • 2篇256层螺旋...
  • 2篇病理
  • 2篇病理基础
  • 2篇磁共振
  • 1篇血管瘤
  • 1篇血管瘤样
  • 1篇炎性
  • 1篇隐睾
  • 1篇影像特征

机构

  • 7篇宁波大学医学...
  • 1篇宁波市第二医...
  • 1篇浙江大学
  • 1篇宁波市医疗中...
  • 1篇宁波市第一医...
  • 1篇台州市立医院
  • 1篇宁波市鄞州区...

作者

  • 7篇王思齐
  • 5篇汪建华
  • 4篇任志豪
  • 2篇王玉涛
  • 2篇刘亭
  • 1篇胡铁波
  • 1篇夏贤武
  • 1篇徐裕
  • 1篇顾浩

传媒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年份

  • 4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一种纳米复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纳米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复合物包括:光热转换纳米粒子、融合剂、顺磁性组分、主动靶向抗体;其中,所述主动靶向抗体含有羧基,所述融合剂含有氨基;所述主动靶向抗体的羧基与所述融合剂中的氨基连接。该纳米复...
汪建华王思齐任文智蒋振奇吴爱国
文献传递
肾集合管癌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基础
目的:探讨肾集合管癌(CDC)的MSCT、MRI及18F-FDG PET/CT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提高对CDC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CDC临床表现,MSCT、MRI及18F-FDG PET...
王思齐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的核磁表现及病理基础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和总结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SANT)的磁共振(MRI)特征,提高术前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SANT的MRI资料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结果SANT的MRI表现为:平扫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上信号均低于脾脏,高于肌肉;病灶中央可见斑点状或星芒状低信号区,无坏死、囊变。DWI上病灶与脾组织信号差异明显。同反相位上,2例反相位信号稍高于同相位,3例未见明显信号改变。增强扫描4例呈动脉期边缘明显强化,逐渐向内充填,强化程度高于脾脏;1例动脉期无明显强化,延迟期轻度向心性强化。5例病灶中央低信号随时间延迟范围逐渐缩小,延迟期有轻度强化。结论SANT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术前MRI能够提示诊断,最终明确还需结合病理。
丁前江汪建华王玉涛刘亭任志豪顾浩胡铁波王思齐
关键词:脾肿瘤磁共振波谱学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
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腹内未降睾丸巨大精原细胞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18年
腹内未降睾丸巨大精原细胞瘤非常少见,因多种原因患者不能有效提供未降睾丸病史,同时肿块巨大对其起源较难作出肯定判断。准确的定位、定性诊断对于该病的治疗和预后非常重要。我们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我院6例腹内未降睾丸巨大精原细胞瘤行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ngiography,CTA)检查的资料,并对其供血动脉充分展示,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评价CTA对其定位、定性诊断价值。
任志豪丁前江汪建华徐裕钟超王思齐刘亭
关键词:螺旋CT血管造影精原细胞瘤腹内供血动脉
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联合CT血管造影对腹腔内未降隐睾继发性精原细胞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 (CT)联合CT血管造影(CTA)技术对腹腔内未降隐睾继发精原细胞瘤病例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腹腔未降睾丸继发精原细胞瘤的CT和CTA成像特征。结果:9例均为实性肿瘤,内部平均CT值约为...
王思齐
脾脏炎性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的影像特征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探讨脾脏滤泡树突细胞肉瘤(FDCS)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7年11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等5家医院的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脾脏FDCS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8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3例行MRI检查,2例行PET-CT检查。观察病变的部位、数目、形态、边界、大小、内部结构、密度或信号,18F脱氧葡糖糖(18F-FDG)摄取特征、强化模式及与周围结构关系等。结果8例FDCS中,7例病灶位于脾脏,1例位于胰腺异位副脾。7例肿瘤形态为圆形或卵圆形,呈膨胀生长,境界清楚;1例呈分叶状,边缘模糊。7例单发病灶;1例患者病灶多发(3个病灶)。8例CT平扫呈稍低密度,6例病变内见出血坏死,1例伴有钙化。胰腺异位副脾FDCS坏死、囊变明显。3例行MRI检查,肿瘤实性部分在T1WI上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2例病灶内囊变坏死区呈低T1WI、高T2WI信号,实性区中央可见低T1WI、高T2WI信号纤维瘢痕区,囊变坏死与瘢痕区夹杂分布。2例PET-CT检查显示肿瘤实质部分18F-FDG摄取明显。增强扫描肿瘤实质部分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平衡期病灶持续性强化纤维瘢痕区随时间延迟,范围逐渐缩小。1例伴肝脏转移。1例序贯胃部淋巴瘤,其余患者术后随访6~53个月均未见复发、转移或继发其他肿瘤。结论脾脏FDCS多为单发、境界清楚的实性或囊实性肿块,少数伴有瘢痕、钙化、出血,强化方式为持续性强化,有一定特征性。少数表现不典型,影像诊断困难。
袁小冬汪建华王玉涛任东栋夏贤武丁前江王思齐任志豪李强
关键词:脾脏肿瘤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磁共振成像
256层螺旋CTA对腹内未降睾丸巨大精原细胞瘤的诊断价值
任志豪汪建华丁前江王思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