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清
- 作品数:7 被引量:48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的CT及PET/CT表现与病理对照被引量:9
- 2019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LELC)的CT和PET/CT表现及其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127例原发性肺LELC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127例患者均行胸部CT平扫,其中117例行CT增强扫描;38例行PET/CT检查。观察其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 127例LELC中,中央型45例(45/127,35%),周围型82例(82/127,65%)。病灶最大径1.0~12.3 cm,平均(5.00±2.41)cm。结节或团块型118例,其中单发112例,多发6例;叶或段实变型9例。99例(99/127,78%)边界清晰,100例(100/127,79%)边缘分叶,毛刺征49例(49/127,39%)。88例(88/127,69%)平扫密度均匀,空洞17例(17/127,13%)、钙化14例(14/127,11%)、坏死8例(8/127,6%)。增强后病灶多呈渐进性强化,57例(57/96,59%)动脉期瘤内可见血管影。89例(89/127,70%)可见气管或支气管受累、包埋,74例(74/127,58%)合并阻塞性炎症/肺不张。89例(89/127,70%)合并肺门及/或纵隔淋巴结肿大。38例PET/CT检查病灶内标准摄取值(SUV)最大值范围为2.1~28.5,平均13.00±6.65。镜下病理分型Regaud型82例,Schmincke型35例,所有病例EBER均阳性。结论原发性肺LELC多表现为密度均匀、边界清晰、边缘分叶的结节或团块,呈渐进性强化,动脉期多可见瘤内新生血管影,支气管多受累、包埋,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呈明显高摄取。
- 雷永霞李新春胡文清万齐邓宇包盈莹雷强吴其年
- MR扩散加权成像运用于结直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诊断意义分析
- 2018年
-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运用于结直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已接受肿瘤切除术的结直肠癌患者50例。对照术后病理结果,确定结直肠癌区域转移性与非转移性淋巴结,统计分析病理诊断结果并进行不同类型淋巴结的ADC与rADC数值测定。结果:50例结直肠癌患者中,确定结直肠癌区域转移性淋巴结患者27例,非转移性淋巴结患者23例;结直肠癌区域转移性淋巴结患者ADC数值与rADC数值均低于非转移性淋巴结患者,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患者诊断过程中,运用MR扩散加权成像法效果理想,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 罗锦文李新春雷强陈淮胡文清
- 关键词:MR扩散加权成像结直肠癌转移性淋巴结
- 螺旋CT多参数测量对结直肠癌旁肿瘤沉积的诊断价值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探讨MSCT多参数测量在结直肠癌旁肿瘤沉积(TD)中的诊断价值,筛选最佳诊断参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且CT上可辨识的结直肠癌旁TD病灶30个及淋巴结转移病灶30个的术前全腹部MSCT图像。测量结直癌旁TD及转移性淋巴结的多项参数值,包括病灶的长径、短径、平均径、长短径比、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CT值。比较2组病灶间各项参数值的差异并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TD组中病灶的长径、短径、最大径和长短径比分别为(1.29±0.40)、(1.17±0.37)和(1.23±0.39)cm及1.11±0.07,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1.01±0.32)、(0.80±0.34)和(0.91±0.33)cm及1.32±0.22,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D组中病灶的平扫CT值、动脉期强化值和静脉期强化值分别为(29.13±6.82)、(33.67±8.49)和(52.77±9.82)HU,均大于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15.03±3.47)、(18.07±5.64)和(40.67±7.85)HU],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D组中病灶的长径、短径、平均径、长短径比、平扫CT值、动脉期强化值和静脉期强化值诊断TD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722,其中以平扫CT值、动脉期强化值和长短径比的诊断效能为佳,其AUC分别为0.965、0.911和0.881,最佳诊断阈值分别为21和45HU及1.33,相应的诊断敏感度分别为86.67%、83.33%和76.67%,特异度分别为100%、93.33%和90.00%。结论:MSCT多参数测量对鉴别结直肠癌旁肿瘤沉积与转移性淋巴结有较大价值,其中以平扫CT值、动脉期CT强化值和长短径比值的诊断效能为佳。
- 罗锦文李新春雷强陈淮胡文清
- 关键词:结肠肿瘤直肠肿瘤
- 结直肠癌MRI、CT诊断及其与IGFBP-3、APE1-AAbs联合诊断的价值研究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探讨MRI/CT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3, IGFBP-3)、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自身抗体(apurinic/apyrimidinic endonuclease 1autoantibodies, APE1-AAbs)联合应用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8年2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12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行MRI/CT检查,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7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血清IGFBP-3、APE1-AAbs水平,分析MRI/CT结果,根据血清IGFBP-3、APE1-AAbs检测水平将所有患者进行分组,比较MRI/CT在不同分组中的诊断效能。结果结直肠癌组患者血清IGFBP-3为(2.86±1.31)μg/ml,APE-AAbs为2.79(1.14~9.61);对照组研究对象血清IGFBP-3为(4.72±1.14)μg/ml,APE-AAbs为1.91(0.78~5.52),结直肠癌组患者血清IGFBP-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APE-AAbs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根据血清IGFBP-3、APE1-AAbs检测水平将所有患者分为IGFBP-3/APE1-AAbs异常组(45例)和IGFBP-3/APE1-AAbs正常组(82例),IGFBP-3/APE1-AAbs正常组中MRI/CT诊断准确度为66.67%;IGFBP-3/APE1-AAbs异常组中MRI/CT诊断准确度为89.02%,比较差异具有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血清IGFBP-3呈低表达,APE1-AAbs呈高表达,两者血清水平检测对结直肠癌均具有辅助诊断价值,此外,MRI/CT在IGFBP-3降低或APE1-AAbs升高组结直肠癌的诊断中准确性更高,MRI/CT影像学检查和血清IGFBP-3、APE1-AAbs水平检测联合应用可提高结直肠癌的诊断效能。
- 罗锦文李新春雷强陈淮胡文清
- 关键词:结直肠癌术前分期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 医学影像多元化高效教学的探讨与实践被引量:9
- 2021年
- 新时代科技发展不断进步,医学影像的也在发展,这给我们教育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针对医学影像传统教学主动性较差、传统PACS教学受制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等问题,未来IT技术的基础设施5G及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打造5G智慧校园,实现医学影像学教学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新思路新技术相结合,为适应新形势下医学影像教学的快速发展,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特别是针对医学影像技术操作的反向教学和影像诊断报告模板的逆向教学,在云课堂和自媒体的充分整合下,探索有参与感的教学模式,追求简单、高效、可持续性,并能快速的运用到教学中去,使学生能够高效的掌握工作本领。
- 晏颖温宇胡文清李娴
- 关键词:医学影像教学模式自媒体参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