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慧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上皮
  • 2篇肿瘤
  • 2篇细胞
  • 1篇代谢
  • 1篇炎症
  • 1篇阴道
  • 1篇阴道病
  • 1篇阴道假丝酵母...
  • 1篇阴道假丝酵母...
  • 1篇阴道微生态
  • 1篇预后
  • 1篇预后分析
  • 1篇增殖
  • 1篇脂代谢
  • 1篇妊娠
  • 1篇妊娠滋养细胞
  • 1篇妊娠滋养细胞...
  • 1篇上皮内
  • 1篇上皮内瘤
  • 1篇上皮内瘤变

机构

  • 4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北妇女儿童...

作者

  • 4篇余慧
  • 2篇安瑞芳
  • 1篇薛艳
  • 1篇孙宏志
  • 1篇武淑芳
  • 1篇王佳
  • 1篇郑伟

传媒

  • 2篇医学综述
  • 1篇现代妇产科进...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Progranulin在糖脂代谢及肾脏疾病调控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2017年
颗粒体上皮蛋白前体(PGRN)广泛分布于上皮细胞、免疫细胞、神经细胞等多种细胞中,具有多种功能。完整形式的PGRN可通过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合,进而抑制TNF-α/TNF受体通路来发挥抗炎作用,而经蛋白酶加工后的PGRN通过增加促炎因子的产生而具有促炎效应。PGRN可作为抗炎因子参与早期胚胎发育和组织重塑,还可通过抑制炎症、促进自噬在肾脏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PGRN也可作为脂肪细胞因子参与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等过程,参与肥胖和糖尿病的发生。
廖梓安余慧孙宏志武淑芳
关键词:肥胖糖尿病肾脏疾病炎症
阴道微生态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阴道微生态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1—10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病理学检查结果确诊为宫颈炎或CIN的158例患者的阴道微生态检测结果及相关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158例患者中宫颈炎67例,CIN 91例;CIN组阴道感染性疾病发生率高于宫颈炎组[65.9%(60/91)比43.3%(29/67)](P<0.01);CINⅠ级组阴道感染性疾病发生率为65.9%(29/44),CINⅡ~Ⅲ级组为66.0%(31/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阴道微生态正常者相比,细菌性阴道病(BV),中间型BV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中CIN的发生率高于宫颈炎(P<0.05),宫颈高度病变和低度病变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阴道微生态功能指标正常者作为对照,pH值升高患者CIN发生率增加(P<0.05);而唾液酸苷酶阳性、β-葡萄糖醛酸苷酶阳性、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阳性不增加CIN的发生风险(P>0.05)。结论阴道感染性疾病中,BV、中间型BV、VVC增加CIN的发生风险,与CIN高度病变的发生不相关;阴道微生态功能指标中,pH值增加CIN发生风险;唾液酸苷酶、β-葡萄糖醛酸苷酶、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与CIN的发生不相关。
李涵薛艳郑伟余慧张昕彤安瑞芳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细菌性阴道病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阴道病
二甲双胍对卵巢癌细胞的抗肿瘤作用
2024年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卵巢癌细胞增殖、周期、凋亡和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卵巢癌A2780、CAOV3、SKOV3细胞为研究对象,MTT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二甲双胍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二甲双胍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二甲双胍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二甲双胍对细胞AMPK磷酸化、mTOR磷酸化、CXCR4和Wnt/β-catenin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随着二甲双胍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卵巢癌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A2780、CAOV3及SKOV3细胞48 h的IC_(50)分别为16.36、36.65和43.44 mmol/L。与对照组相比,二甲双胍处理后,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和迁移能力被明显抑制,细胞周期阻滞于G_(0)/G_(1)期,细胞凋亡率增加。随着二甲双胍浓度增加,磷酸化AMPK蛋白表达逐渐增加,磷酸化mTOR、CXCR4、Dvl3、β-catenin、CyclinD1、CDK1蛋白表达逐渐降低。结论二甲双胍对卵巢癌细胞具有抗肿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AMPK抑制CXCR4介导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余慧李臻王佳
关键词:二甲双胍卵巢癌增殖趋化因子受体4
40岁以上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40岁以上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N)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9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收治的82例年龄≥40岁GTN患者的临床资料,用Kaplan-Meier法绘制无进展生存期(PFS),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进行PFS的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患者年龄40~58岁,中位年龄45.5岁,主要临床表现为阴道出血,误诊率高达19.51%,最终确诊侵蚀性葡萄胎51例Ⅰ期26例,Ⅲ期25例,FIGO评分(4.73±2.48)分,绒毛膜癌31例Ⅰ期12例,Ⅲ期16例,Ⅳ期3例,FIGO评分(10.1±4.90)分。患者均根据评分接受化疗,共化疗422疗程,平均5.1疗程;56例患者接受化疗联合全子宫切除术。平均随访25.1月,7例复发,6例死亡,72例治愈,治愈率为87.80%。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年龄≥40岁GTN患者的预后危险因素有产次>3次、发病距先期妊娠时间>18月、最大肿瘤直径≥5cm、脑转移、转移灶数目、先前化疗失败史、诊断为绒毛膜癌、FIGO评分≥7分。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年龄≥40岁GTN患者的预后危险因素是产次>3(HR=7.50,95%CI为1.33~42.16)和发病距先期妊娠时间>18月(HR=16.21,95%CI为3.39~77.45)。结论:年龄≥40岁妇女发生阴道出血时,应考虑与GTN鉴别,血β-HCG和盆腔B超有助于诊断。绒毛膜癌比侵蚀性葡萄胎发病距离先期妊娠时间长、β-HCG水平高、FIGO评分高、预后差。产次>3次和发病距先期妊娠时间>18月是影响年龄≥40岁GTN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余慧王伟红熊莉莉刘英谷小雅安瑞芳
关键词: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全子宫切除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